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宫颈癌合并宫腔内积脓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患宫颈癌并发宫腔积脓并经手术证实的患进行声像图的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声像图均表现为子宫体积增大或绝经后子宫不萎缩,宫腔内呈现液性暗区。术前超声诊断宫内积脓11例,误诊盆腔囊肿1例。所有病例子宫内膜均显示正常。3例宫颈部显示异常。结论:老年患宫颈癌并发宫腔积脓可通过超声检查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探讨 MRI 快速序列动态增强在前列腺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例无泌尿系症状健康对照者、13例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及36例前列腺增生行 MR 平扫、动态增强及延迟扫描,测量并计算病灶和正常组织的相对信号强度值,并绘制正常周围带、前列腺癌与增生三者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结果正常周围带轻度强化,并缓慢上升至晚期达峰值;36例前列腺增生早期明显强化并逐渐上升至中晚期达峰值后缓慢下降;13例前列腺癌中9例早期明显强化,并快速下降,4例 T_2WI 像上弥漫性病灶呈现中晚期强化。结论正常周围带、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的动态强化方式明显不同,应用动态增强扫描可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探讨MRI快速序列动态增强在前列腺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5例无泌尿系症状健康对照者、13例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及36例前列腺增生行MR平扫、动态增强及延迟扫描,测量并计算病灶和正常组织的相对信号强度值,并绘制正常周围带、前列腺癌与增生三者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结果正常周围带轻度强化,并缓慢上升至晚期达峰值;36例前列腺增生早期明显强化并逐渐上升至中晚期达峰值后缓慢下降;13 例前列腺癌中9例早期明显强化,并快速下降,4例T2WI像上弥漫性病灶呈现中晚期强化结论正常周围带、前列腺癌及前列腺增生的动态强化方式明显不同,应用动态增强扫描可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下肢动脉病变与动脉硬化指标的相关性,为早期防治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8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无创性动脉硬化监测,分别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和踝臂指数分为2组:baPWV增高组(baPWV大于年龄、性别-baPWV标准曲线)和baPWV正常组(baPWV小于年龄、性别-baPWV标准曲线),踝臂指数低值组(踝臂指数≤0.9)和踝臂指数正常组(踝臂指数>0.9),对2组患者的血管内径,内-中膜厚度(IMT)、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期末血流速度(EDV)、搏动指数、阻力指数等进行分析.结果 与baPWV正常组相比,baPWV增高组IMT明显增厚[股动脉(1.08±0.16)mm比(0.93±0.13)mm,P<0.01];胭动脉(1.02±0.16)mm比(90.84 ±0.11)mm,P <0.01]、PSV[股动脉(75±16) cm/s比(68±13) cm/s,P<0.05];胭动脉(50±7)mm比(56±11)mm,P<0.01]、EDV[股动脉(12.5±2.0)cm/s比(19.6±2.4) cm/s,P<0.01];胭动脉(10.1±2.0)mm比(14.9±2.7)mm,P<0.01]和搏动指数(股动脉2.3±1.3比3.6±1.5,P<0.01;胭动脉4.0±1.9比4.9±2.0,P <0.05)明显减低而阻力指数明显增大(股动脉0.82±0.23比0.73±0.18,P<0.05;胭动脉0.82±0.22比0.73 ±0.20,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baPWV正常组相比,baPWV增高组下肢动脉狭窄的发生率更高[91.3% (42/46)比76.2%(32/42),P<0.01],狭窄程度更重.同样,与踝臂指数正常组相比,踝臂指数低值组IMT明显增厚[股动脉(1.12±0.18) mm比(0.88 ±0.12) mm,P<0.01];胭动脉(1.10±0.17)mm比(0.80 ±0.15)mm,P<0.01]、PSV[股动脉(58±12) cm/s比(80±16) cm/s,P<0.01];胭动脉(46 ±6)mm比(60±14)mm,P<0.01]、EDV[股动脉(10.1±1.9) cm/s比(23.3 ±3.2)cm/s,P<0.01];胭动脉(9.1±2.1)mm比(16.2±3.2)mm,P<0.01]、搏动指数[股动脉2.2±1.3比3.7±1.7,P<0.01];胭动脉[3.9±2.0比5.0±2.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三维1H磁共振波谱分析(MRS)在前列腺癌(PCa)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1.5T高场强超导磁共振成像仪和直肠内线圈前列腺三维1H MRS检查前列腺疾病患者52例,其中PCa 17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35例,9例无泌尿系症状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前列腺波谱检查数据经工作站后处理得到前列腺代谢产物胆碱(Cho)、肌酸(Cr)和柠檬酸盐(Cit)的波峰谱线,以及Cho/Cit比值、(Cho+Cr)/Cit比值.结果 17例PCa患者病灶波谱分析显示Cit波峰明显降低或消失,Cho峰明显升高,Cr峰无明显变化,平均Cho/Cit比值为2.24±1.43,平均(Cho+Cr)/Cit比值为2.80±1.69.35例BPH患者病灶表现为较高的Cit峰,增生病灶区平均Cho/Cit比值为0.46±0.27,平均(Cho+Cr)/Cit比值为0.58±0.31.PCa与正常前列腺周围带、中央腺区和BPH病灶分别比较,平均Cho/Cit比值和平均(Cho+Cr)/Cit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Ca病灶内Cit和Cho含量出现明显变化,在波谱分析中呈现特征性波峰变化,在诊断和鉴别诊断PCa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正常直肠系膜及其筋膜的MR表现特点.方法 搜集100例资料按年龄分5组.由2位放射科医生共同观察分析MRI图像,详细记录:①直肠系膜筋膜显示情况;②直肠系膜与盆壁脂肪的信号强度;③各年龄组直肠系膜厚度与盆壁皮下脂肪厚度比值差异.结果 正常直肠前、后、左、右侧直肠系膜筋膜显示率分别为77%、100%、91%、93%.直肠系膜平均信号强度为550.8843,盆壁脂肪平均信号强度为469.8693,按统计学分析,P﹤0.05,直肠系膜信号强度明显高于盆壁脂肪,这种差异大多数肉眼可辨.各年龄组间直肠系膜厚度与盆壁脂肪厚度比值经q检验,P值均﹥0.05,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95%可信区间为(0.91,1.08).结论 MRI图像能清楚显示直肠系膜及筋膜,后方筋膜显示率高于两侧方及前方筋膜;直肠系膜信号强度高于盆壁脂肪;直肠系膜厚度与盆壁脂肪厚度比值和年龄没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7.
口服脂肪性造影剂后胃壁的CT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02例口服15%花生油乳剂行上腹部CT扫描的正常人胃壁的厚度及形态进行观察。对胃壁厚度及贲门壁厚度进行测量,经数据处理得出:正常人胃壁厚度在0.2~1.0cm范围之内,贲门部壁略厚,在0.2~1.1cm范围,形态光滑规整,贲门部形态大部分呈折角状,少部分呈三角形。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照分析毛母质瘤声像图与病理图,总结超声诊断毛母质瘤的特征表现。方法回顾性研究26例经病理证实的毛母质瘤临床资料,归纳分析其超声图像与病理图像的对应关系。结果毛母质瘤主要由嗜碱粒细胞、影细胞和介于二者之间的过渡细胞构成。毛母质瘤声像图具有与其病理构成相对应的一定的特征表现。随着肿瘤的发展,毛母质瘤病理构成发生改变,某些声学特征也相应发生改变。结论不同发展阶段的毛母质瘤声学特征不全相同。全面掌握毛母质瘤不同阶段的声学特征,有助于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肠套叠最常发生于小儿,尤以婴儿为多见,是小儿外科急腹症之一,但肠套叠在成人也时有发生,有时会因缺乏典型临床症状如腹痛、呕吐、便血、腹部包块等而容易造成诊断困难。现将我所近年来经过B超诊断的32例肠套叠病人做一总结分析。材料与方法本组病人32例,小儿22例,年龄5个月~8岁,成人10例,年龄37~58岁。小儿病例临床表现典型,有腹痛、腹部压痛及血便或呕吐,22例病人均为临床疑诊为肠套叠而行B超检查及X线检查。10例成人患者临床表现不甚相同,9例有程度不同的右下腹痛及脐周疼痛,8例伴有血便,6例有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R引导下腹腔丛阻滞术(NCPB)治疗上腹部癌性疼痛的价值。方法对12例恶性肿瘤引起上腹部癌性疼痛的患者进行MR引导下NCPB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治疗前后的疼痛强度进行动态随访,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MR可以准确显示穿刺位置,穿刺成功率为92%,无严重并发症,治疗前后的疼痛强度有明显差异(P<0.01),并能保持长期止痛效果。结论MR引导下NCPB治疗上腹部顽固性癌痛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