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2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34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4篇
口腔科学   32篇
临床医学   57篇
内科学   23篇
皮肤病学   11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191篇
预防医学   59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94篇
中国医学   103篇
肿瘤学   2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肠癌术后早期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在肠癌手术412例术后早期肠梗阻2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经手术探查发现以机械性梗阻占多数(18/20),手术治愈18例;死亡2例,死亡原因均为延误手术时机造成;非手术治愈9例。结论:大肠癌术后早期肠梗阻虽有梗阻症状,但由于术后诸多因素的影响,大多缺乏典型机械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处理中先进行适当时间的非手术治疗,无缓解者再手术。  相似文献   
2.
SARS病毒S1蛋白重组C端片段免疫效果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纯化的重组SARS病毒S1蛋白C端 ,研究其刺激机体产生针对SARS病毒免疫应答的规律和机制 ,将编码SARS病毒S1蛋白C端 311个氨基酸残基的基因克隆 ,并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 ,纯化获得了的重组蛋白。利用SARS患者恢复期的血清 ,对纯化的重组S1蛋白进行血清学分析。结果表明 ,本研究中克隆表达的重组蛋白序列与公布的SARS病毒S1蛋白C端的序列相同 ,其编码的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5 90 0 0Mr。SARS患者恢复期的血清均与重组蛋白反应 ,在5 9 0 0 0Mr处形成特异性的反应条带 ,而来自SARS流行前的正常人对照血清则不能与重组蛋白反应。在本研究中获得的重组蛋白可以为研究SARS病毒识别宿主细胞受体的过程及其机制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Unigraphics(UG)三维重建技术寻找枢椎侧弓螺钉安全钉道的经过,并进行相关参数的测量.方法:对4例干燥和8例新鲜枢椎行CT扫描, UG软件重建虚拟实体,利用3.5 mm虚拟螺钉模拟进钉,寻找安全钉道经过的特征标记点.以此为基础,测定57例干燥枢椎安全钉道的内倾角与上倾角(AutoCAD环境)及进针点距峡部及下关节突外缘的距离(手工测量).结果:模拟发现横断面安全钉道经过前弓中宽后界的内中1/3交界与中宽前界的外中1/3交界,矢状面经过前弓中宽后界中部及前界中宽与上关节突下界交界处.对另57例干燥标本进行测量发现安全钉道的内倾角为左/右=(10.94±6.53)°/(11.95±2.82)°,上倾角为(13.31±5.44)°/(14.45±3.80)°,在大多数标本椎板后下方有一突起的骨嵴 (左/右=84.2%/84.98%) ,进针点多位于这一骨嵴线上(左/右=87.5%/84.9%).进针点距离下关节外侧缘左/右=(6.71±1.33)mm/(6.28±1.48)mm,距离后弓左/右=(9.93±1.38)mm/(8.47±1.70)mm.个体间差异较大.结论:侧方椎弓螺钉固定的安全钉道在横断面经过横突孔区域(侧弓前份)中宽后界的内中1/3交界与中宽前界的外中1/3交界,矢状面经过后方中宽中部及前方中宽与关节突下界交界处,不同侧别间及不同个体间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自攻自断螺纹钉在大面积缺损牙保存性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自攻自断螺纹钉 ,选择凡因龋坏或者外伤使牙体组织损失残缺过大、牙髓未露、活力正常的牙进行修复。结果 :本组 5 0例经自攻自断螺纹钉进行固位修复 ,5年后随访 42例 ,除 2例因上颌磨牙牙尖折断而不能修复拔除外 ,其它 40例均达到评判标准 ,总成功率达 95 %。结论 :自攻自断螺纹钉主要用于对严重缺损而牙髓健康的牙进行保存性修复 ,还可对要做壳冠修复的牙进行牙壁加固。该方法因材料来源方便 ,临床效果显著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王德光主任医师对许多较难治愈的体温升高的发热,用秦艽鳖甲散加减治疗,在临床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文中列举两则病例以资说明。据王老经验,此方对发热者体温升高,日久不降;或发热者曾用抗菌素、激素、清热解毒类中药而无效;或者外感热病,呈现壮热骨蒸均可获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CT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脊柱结核的CT表现,总结其影像学特征。结果:76例脊柱结核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62例有高密度死骨块;椎体骨质密度增高59例;椎间盘破坏48例;椎旁、腰大肌脓肿67例;椎管狭窄35例;椎体压缩47例。脊髓造影CT扫描(CTM)3例中2例显示脊髓受压移位,蛛网膜下腔炎性粘连。结论:CT能够较好地显示脊柱结核的特征性表现,特别是在椎体及附件骨  相似文献   
7.
阙俐  吴伟 《中南药学》2003,1(1):22-26
目的考察内相乙醇加入量及其他制备因素对聚丙交酯微球性质的影响。方法以水略溶性药物氟尿嘧啶和水溶性药物地基米松磷酸钠为模型药物,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微球。维持其他制备条件不变,改变内相乙醇加入量、理论载药量、聚丙交酯浓度、溶剂挥发时间及聚丙交酯分子质量,考察微球载药量、包封率、粒径和释放的影响。结果随着内相乙醇加入量的增多,微球形成加快,微球的粒径减小,模型药物的载药量及包封率略有升高,但乙醇加入量太多时载药量及包封率均明显降低。内相聚丙交酯浓度越大,形成的微球粒径越大,载药量及包封率也愈大。理论载药量对微球粒径影响不大,地基米松磷酸钠的包封率随理论载药量的增加而减小,而氟尿嘧啶为理论载药量为15%时,包封率最大。溶剂挥发时间在0.5~3h,微球的性质无明显变化。分子质量愈小,微球的粒径愈小,载药量及包封率亦随之减小。结论内相中加入一定量乙醇可以提高药物的包封率,并减少有毒含氯溶剂的用量。  相似文献   
8.
针刺防治顺铂化疗所致呕吐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针刺对用恩丹西酮治疗无效的顺铂化疗致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用含顺铂的联合化疗方案化疗并经恩丹西酮止吐无效的恶性肿瘤病人。治疗组31例,于第2周期化疗时,行针刺止吐。取足三里、内关、中脘及“止吐穴”,观察疗效、呕吐积分并与对照组(胃复安 地塞米松)12例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仍有45.16%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而且,呕吐积分明显减少。结论 针刺能减轻经恩丹西酮治疗无效的化疗病人的呕吐反应,提高化疗期间的生活质量,使这部分病人能继续接受和完成化疗。  相似文献   
9.
1999~2002年上海精神卫生中心抗抑郁药应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近4年来抗抑郁药的用药变化情况,探讨其使用特点及趋势。方法:统计分析了该院在1999—2002年使用抗抑郁药的品种、用量、金额及用药频度、年平均增长率和药品日耗费用等情况。结果:该院在近4年中使用的抗抑郁药金额平均年增长率为13.52%。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在4年中年平均增长率达18.78%,用药金额排位前2名。杂环类抗抑郁药物在用药频度上排位前列。新上市的抗抑郁药用药金额年平均增长率为23.88%,但其使用频度仍排位在后。国产氟西汀类药物的上市,使药品的日耗费用下降,用药金额及频度却大幅度上升。结论:在抗抑郁药使用中还存在用药较为集中的问题。合理选用抗抑郁药,除了考虑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少外,还需考虑价格适中。  相似文献   
10.
Abstract: We report the first case of fatal anthrax meningoencephalitis in Hong Kong over the past 60 years. A 13 year-old boy presented with right lower quadrant pain, diarrhoea and progressive headache. Lumbar puncture yielded gram positive bacilli initially thought to be Bacillus cereus, a contaminant. He was treated with ampicillin and cefotaxime, but died 3 days after hospitalization. The organism isolated from blood and cerebrospinal fluid was later identified as Bacillus anthrac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