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晓勇  陈辉  邵玉军  宋伟 《当代医学》2009,15(22):101-102
目的 明确碘[131I]美妥昔单抗注射液使用过程中陪护人员的受照剂量,指导放射防护.方法 碘[131I]美妥昔单抗注射液治疗后定时监测患者周围不同位置的剂量率并记录陪护人员在各个位置停留时间,计算出陪护人员所受照射剂量.结果 根据计算,碘[131I]美妥昔单抗注射液治疗过程中,患者的陪护人员所受照射剂量为0.363~0.628mSv.结论 碘[131I]美妥昔单抗注射液使用过程中陪护人员的受照剂量符合国家规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分化型甲状腺癌(DTC)肺转移的临床特征及~(131)I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4例首次接受~(131)I治疗时年龄≤18岁的DTC肺转移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4例患儿中男5例、女9例,平均年龄(12.71±3.05)岁,均在甲状腺全切或次全切术后接受~(131)I治疗,平均接受~(131)I治疗4次,中位累积剂量为9.43(8.25~19.74)GBq。14例患儿治疗后完全消除4例(28.6%)、好转或稳定8例(57.1%)、无效或进展2例(14.3%),有效率为85.7%(12/14)。中位随访时间63.4(6~124)月,患儿生存率为10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63.5个月,2年无进展生存率84.61%,5年无进展生存率80.0%。结论儿童DTC肺转移发生率较高,~(131)I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多态性与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的相关性;监测IPF患者血浆中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活性、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PCR技术扩增ACE基因目的片段检测基因多态性;采用紫外吸收法测定ACE酶的活性;采用竞争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AngⅡ水平。结果(1)IPF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的D等位基因频率及DD基因型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5)。(2)IPF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的血浆ACE活性与AngⅡ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ACE基因I/D多态性与IPF发病有关,DD基因型是肺纤维化发病的危险因素。(2)血循环中ACE活性和AngⅡ水平升高与肺纤维化病变有关,两者可以促进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pheochromocytoma/paraganglioma,PPGLs)术后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早期(术后2年内)发生骨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60例初诊为PPGLs术后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骨转移的危险因素及骨转移灶的分布差异。结果:60 例PPGLs患者单发骨转移14 例(23.3%),多发者46 例(76.7%)。发生骨转移的中位时间为 84 个月,早期骨转移者 15 例(25%)。单因素分析示PPGLs患者的年龄与早期骨转移有关(χ2=6.207,P=0.045)。早期骨转移中年龄<60岁者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600,P=0.000)。PPGLs共发现骨转移灶 353处,其中胸椎转移 79 处。27例(45.0%)患者出现骨转移相关并发症,依次为骨痛(88.9%)、麻木(51.9%)、骨折(37.0%)、瘫痪(11.1%)及高钙血症(3.7%)。结论:PPGLs患者的年龄与早期骨转移有关,年龄<60岁者发生早期骨转移多见,绝大多数骨转移发生在手术 2年以后。PPGLs骨转移灶通常为多发,其中以胸椎转移最为常见。骨转移相关并发症最常见为骨痛。  相似文献   
5.
1病例资料 患者男,69岁,因腹胀,乏力,纳差3个月余于2009年7月29日入院。患者2009年4月出现腹胀,乏力,纳差。行腹部B超及CT检查示,肝内多发占位,肝硬化,大量腹腔积液,脾大。以原发性肝癌晚期收住院。既往有多年大量饮酒史,近十年来饮白酒500mL/d。无慢性肝炎病史,高血压病史十余年,血压一直在160/80mmHg左右,未正规服用降压药物。入院查体:T36.9℃,P82/min,R19/min,BP150/80mmHg,皮肤色素沉着,巩膜黄染,肝掌,面部可见蜘蛛痣,腹部膨隆,肝肋下及剑突下可及,质韧,无压痛,移动性浊音阳性,腹围102cm。实验室检查:ALT28.1U/L,AST52U/L,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舒利迭)和特布他林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稳定期严重程度为Ⅲ~Ⅳ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呼吸科就诊的66例确诊为Ⅲ~Ⅳ级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特布他林5mg联合布地奈德1mg雾化吸入,2次/d,治疗组给予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规格50/250μg)1吸/次,2次/d,疗程26周,分别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急性发作频率、肺功能指标进行观察对比,评价药物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急性发作频率明显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治疗组和对照组各自治疗前后FEV1、FEV1%预计值、FEV1/FVC%均有显著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比较治疗后各指标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规格50/250μg)治疗稳定期严重程度为Ⅲ~Ⅳ级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能减少急性发作频率、明显改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131I美妥昔单抗(商品名:利卡汀)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HCC)的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已确诊的HCC患者79例,采用经肝动脉途径灌注利卡汀治疗。治疗后每月随访患者一般情况、影像学改变、甲胎蛋白(AFP)、肝功能、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变化等。对治疗前不同肝功能分级患者复发情况进行比较,评价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利卡汀治疗后71例随访的患者中1个月无复发率为100%,3个月无复发率为76.1%,6个月无复发率为28.2%。所有患者中死亡14例,占19.2%,中位生存时间8个月。均未发生与治疗药物相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131I美妥昔单抗用于不可手术切除肝癌患者,尤其是肝功能情况较好患者的疗效明显;是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一种新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研究^(131)I-MIBG显像、^(18)F-FDG PET/CT显像与^(99)Tc^(m)-MDP-WBS多模态显像在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PCC/PGL)骨转移病灶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PCC/PGL患者共30例,所有患者均伴骨转移且已行以上三种检查(检查的时间间隔为3个月内)。以病理、影像学检查及临床随访结果作为骨转移的诊断依据。比较三种检查方法检测PCC/PGL骨转移病灶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使用SPSS 25.0软件分析,采用McNemar检验比较三种检查方法诊断骨转移的价值。结果:30例PCC/PGL患者共检查出骨异常病灶302处,确诊为骨转移病灶271处。^(131)I-MIBG显像、^(18)F-FDG PET/CT显像与^(99)Tc^(m)-MDP-WBS在诊断PCC/PGL骨转移病灶时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分别是92.00%、96.30%、99.60%、54.17%、92.38%;96.00%、92.59%、99.25%、69.44%、95.70%和88.39%、62.86%、94.78%、41.51%、85.43%。三种检查方法在诊断PCC/PGL骨转移病灶时^(18)F-FDG PET/CT显像灵敏度最高,^(131)I-MIBG显像特异性最好。三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经McNemar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31)I-MIBG显像可作为PCC/PGL骨转移的首选检查方法并指导后续^(131)I-MIBG治疗,^(18)F-FDG PET/CT显像和^(99)Tc^(m)-MDP-WBS可作为可疑病灶^(131)I-MIBG显像阴性时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寻治疗轻型和快速好转急性脑梗死的方法。方法 80例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阿司匹林、疏血通和奥扎格雷钠治疗,治疗组早期、短程另予低分子肝素及依达拉奉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行NIHSS评定,治疗第90天进行Rankin量表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第7天、14天的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mRS评分(1.2±1.0)低于对照组(2.4±1.2)(P<0.01);治疗组临床结局良好率(92.3%,36/39)高于对照组(73.7%,28/38),(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钠联合依达拉奉早期、短程治疗轻型和快速好转急性脑梗死比对照组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部分脾动脉栓塞(PSE)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对55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及脾功能亢进患者进行超选择性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脾栓塞量50%~70%。术后1周、2周和1个月复查血常规、肝功能,术后1个月进行CT复查。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栓塞术后1周、2周和1个月化验外周血象,白细胞、血小板明显高于栓塞前,红细胞、血红蛋白无明显变化;术后1个月白细胞(5.32±1.48)×109/L,血小板(105.68±18.18)×109/L;肝功能指标AST、ALT、TBIL在术后1周显著升高,术后2周和1个月后与术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所有患者无脾脓肿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部分脾动脉栓塞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