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应用多频听觉稳态反应(ASSR)Chirp刺激信号在声场中测试助听反应阈,观察其阈值与行为测试助听听阈的相关性,探讨多频听觉稳态反应Chirp刺激信号声场测试评估助听器补偿效果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2例(39耳)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已配戴助听器的患儿(听障组)和16例(32耳)听力正常儿童(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应用国际听力Eclipse EP25型多频稳态诱发电位仪及美国GSI-61型听力计,分别对听障组在声场中使用两种仪器测试助听听阈;对对照组进行裸耳行为听阈与声场中听觉稳态反应阈测试.结果 在0.5、1、2、4 kHz处,听障组ASSR助听反应阈与行为助听听阈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5、0.68、0.77和0.82,P值均<0.01,显示两种测试结果有相关性;对照组裸耳行为听阈与声场中记录的听觉稳态反应阈在0.5、1、2、4 kHz配对t检验均呈显著差异(P<0.01),ASSR声场反应阈高于行为听阈20~30 dB HL.结论 应用多频听觉稳态反应Chirp刺激信号声场测试进行助听器补偿效果评估在临床上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人工耳蜗植入后植入耳残余听力的变化。方法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前能较好配合行为测听的58例听障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后利用游戏测听或纯音测听评估其术耳残余听力,58例术后随访3个月,43例术后随访1年,17例术后随访2年。结果与术前0.25~4 kHz残余听力相比较,58例术耳术后3个月残余听力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43例术后1年残余听力明显下降(P<0.05),但0.25~0.5 kHz残余听力较术后3个月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7例术后2年0.25~0.5 kHz残余听力较术后3个月明显提高。结论人工耳蜗植入后可导致0.25~4 kHz各频率残余听力下降,但术后1、2年时0.25、0.5 kHz处的残余听力较术后3个月有所提高,1、2、4 kHz残余听力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3.
如何为听障儿童提供全面而专业的听力学服务和管理是听障儿童康复工作者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广东省残疾人康复中心从2010年起对中心的听障儿童实施听能管理,并制订了相关服务流程及实施细则.通过一年多的试行,听力师、家长、康复教师各司其职、共同参与、相互配合,使听力学服务得到了有效落实,听障儿童的助听效果和康复效果得到了有效保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各年龄段听障儿童真耳-耦合腔差值的特点以及耳道容积、声阻抗、耳模的变化等因素对真耳-耦合腔差值的影响。方法选取128例6个月~7岁配戴助听器的听障儿童,采用美国Fonix6500-cx真耳分析仪,用探管测试方法,使用扫频纯音分别测试鼓膜处的声压级和耦合腔中的声压级,两者之间的差即是真耳-耦合腔差值。结果①RECD值随小儿年龄增长而变小,年龄跨度≤3岁无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跨度≥4岁有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跨度≥5岁有极显著差异(P<0.01)。②外耳道声压级比分析仪中2cc耦合腔声压级高约3~19dB。③RECD值受探管插入深度、位置及耳模声管等因素的影响。结论RECD值是儿童验配助听器中重要的个体化指标,在2cc耦合腔中调试助听器参数时应重视加入个人的RECD值,才能准确获得助听器实际所需要的增益量及限制输出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用不同的方法评价助听效果的相关性.方法 对23例4~6岁听障儿童分别采用问卷调查、助听听阈、听觉功能测试等方法进行评估、分析.结果 家长问卷、助听听阈及听觉功能测试3种评估方法的相关系数为0.23~0.51,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处于低、中相关程度之间.结论 各项评估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患者配戴助听器后的实际效果,相互之间不能替代但又可以互补,临床运用时不能依靠单—评估方法评价判断助听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