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9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突发性聋患者单耳发病时对侧耳的耳蜗功能状态。方法利用Capella耳声发射仪对单侧突发性聋患者的对侧耳50例(50耳,病例组)及正常人30例(60耳,对照组)分别进行瞬态声诱发耳声发射(TEOAE)及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检测,记录和分析TEOAE的通过率及各频率DPOAE的检出率、幅值。结果①TEOAE通过率对照组为100%,病例组为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84,P<0.01);②DPOAE检出率在0.5、0.75、1.0、3.0、4.0 kHz频点上,病例组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③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各频率DPOAE的幅值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部分突发性聋患者的对侧耳已出现早期耳蜗功能受累,利用耳声发射分析方法可在听力损失出现之前早期发现此类病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突发性耳聋(突聋)患者听性脑干反应(ABR)的测试结果,对突聋的临床疗效和预后进行判断。方法:对300例突聋患者治疗前后进行ABR及纯音测听检查。结果:Ⅴ波异常(包括波的缺失及潜伏期延长)与ABR各波均异常者预后相同且最差,其次是Ⅰ波缺失与Ⅰ、Ⅲ波均缺失者,第三为Ⅰ波潜伏期延长与Ⅰ、Ⅲ波潜伏期均延长者,Ⅲ波异常或各波间期延长者预后相对较好。结论:ABR能够为突聋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评价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3.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具有高发病率和高临床危害的特点,有关其发病机制和临床诊治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入.迄今,手术治疗仍然是OSAHS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手术多在全身麻醉(全麻)下进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CO2激光切除喉接触性肉芽肿术后结合发声矫治和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15例喉接触性肉芽肿,采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在支撑喉镜下用CO2激光切除病变,术后雾化吸入和休声2周,纠正病人不正确的发声方法,同时应用抗胃酸药物治疗1个月,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 术后1个月复查,12例患者声带创面愈合良好,黏膜光滑.3个月复查,3例复发,2例经药物保守治疗后肉芽肿消失,1例保守治疗无效再次手术切除后痊愈,6个月复查15例病人无复发,治愈率80%.结论 应用CO2激光切除喉接触性肉芽肿,结合发声矫治和药物治疗,疗效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近年天津市变应性鼻炎(AR)患者的变应原分布。方法使用标准化皮肤点刺原液阿罗格试剂,对527例拟诊AR患者进行检测。结果吸入性变应原:粉尘螨(58.7%)、屋尘螨(56.0%)、白色念珠菌(31.7%)、胶乳(23.6%)、烟曲霉(19.5%)、特异青霉(18.8%)、霉菌I(17.5%)、艾蒿(17.5%);食物性变应原:小虾(9.1%)、鲤鱼(8.4%)、大鳌虾(8.2%)、柑橘(5.4%)、核桃(4.8%)、花生(4.5%)、欧芹(4.1%)、桃子(4.1%)。患者以19~59岁居多,持续性中重度型占59.0%。"+++"级占39.9%。有家族史、哮喘组变应原阳性率及阳性强弱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尘螨是近年天津市AR的首要变应原,其次是真菌、乳胶,花粉排序相对靠后;食物性变应原阳性率低,海产品排序靠前。AR患者以青中年、持续性中重度为主,阳性等级以"+++"为主,阳性强弱与家族史、哮喘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
7.
听力损失     
武斐 《开卷有益》2023,(5):35-36
<正>听力损失是指听觉器官不能感受到正常水平声音强度的一种状态。是听觉功能障碍的表现,轻者称重听或听力减退,重者称耳聋或全聋。一般临床上把听力损失分为传导性、感音神经性和混合性听力损失。传导性听力损失病变在外耳或中耳,使声波传入内耳受到障碍;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病变在耳蜗、听神经或听觉中枢,引起对声音感觉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听力损失;混合性听力损失是传导性听力损失和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因素同时存在,兼有传导性听力损失和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特点。  相似文献   
8.
由于鼻中隔偏曲、鼻道窦口复合体(ostiomeatalcomplex,OMC)解剖异常致使黏膜间相互接触挤压而引起的头痛称为鼻内接触性头痛,又称鼻源性头痛。因患者鼻部症状不明显常被误诊为偏头痛或神经性头痛。近年来我科应用鼻内镜检查,结合鼻窦CT扫描,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