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48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腭裂儿童ABR表现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索腭裂儿童听力受损情况及其听性脑干反应(ABR)异常特征。方法对94例腭裂儿童进行ABR测试,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94例患儿(188耳)中,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共150耳。患儿左耳ABR波Ⅰ、Ⅲ、Ⅴ的峰潜伏期(PL)分别为2.14±0.38、4.30±0.41、6.20±0.53ms;右耳分别为2.12±0.39、4.29±0.44、6.21±0.53。对照组左耳波Ⅰ、Ⅲ、Ⅴ的峰潜伏期分别为1.50±0.13、3.74±0.12、5.60±0.15ms;右耳分别为1.60±0.16、3.72±0.13、5.62±0.17ms。上述所有数据,患儿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3岁的28例听力下降的发生率为94.6%(53/56耳),中重度异常占66.7%;3~6岁的发生率为77.0%(57/74耳),6岁以上至12岁的发生率为69.0%(40/58耳),3岁以后听力中重度异常仅占33.3%。结论腭裂组听力下降发生率高达79.8%;其ABR的特点为波Ⅰ、Ⅲ、Ⅴ波的峰潜伏期均延长;腭裂组年龄越小的,听力损害发生率越高,听力损害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2.
白介素-2在分泌性中耳炎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本实验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中耳积液标本进行白介素-2(IL-2)浓度检测和分析,以探索其在分泌性中耳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中耳积液、患者血清及对照血清中IL-2的浓度.结果实验组中耳积液中IL-2的浓度明显高于血清中的浓度;实验组血清中IL-2的浓度较对照组血清高;急性期组IL-2含量较慢性期组高;行首次穿刺及二次穿刺患者之间,中耳积液中IL-2的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而行三次或三次以上穿刺者中耳积液中该因子的浓度则明显升高(P<0.01).结论中耳积液中的IL-2是由中耳腔局部产生的,而非单纯由血液中渗透而来;中耳积液中IL-2的高浓度可作为分泌性中耳炎转为慢性病程或迁延不愈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Kikuchi—Fujimoto病(Kikuchi—Fujimoto disease,KFD)是一种较少见的良性自限性疾病,以原因不明的淋巴结尤其是颈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病理表现为含细胞核碎裂产物的淋巴结灶性坏死,坏死区周围有组织细胞、浆细胞样单核细胞、免疫母细胞等多种细胞成分聚集,但无粒细胞浸润。KFD可能与自身免疫因素相关,确诊主要依赖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4.
鼻中隔偏曲对耳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中隔偏曲对耳功能的影响.方法取3个月内经临床症状、体征、鼻窦内窥镜及鼻窦CT扫描检查确定为鼻中隔偏曲患者24例为观察组,以健康成年人26例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年龄均小于30岁;均行双耳纯音电测听与声阻抗检测.结果鼻中隔偏曲患者听阈提高,以高频区域的听阈明显(P<0.05); 鼻中隔偏曲可以导致低频气骨导差;鼓室阻抗图峰压负值增大,其异常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鼻中隔偏曲可以导致听阈提高,中耳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病对听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血压病是以血管为主要病变的全身性疾病,可以影响全身多个组织器官的微循环,包括内耳微循环。国内、外已有研究表明高血压病对听力有一定的影响。本文就高血压病对听力产生影响的原因、临床表现以及听力学特点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眩晕和年龄与突聋患者听力损失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眩晕和年龄与突聋患者听力损失的关系。方法根据突聋的发病年龄和是否伴眩晕分组,回顾性分析1999~2004年住院的202例(219耳)突聋患者的纯音测听结果。结果<14岁患者(12耳)听力损失较14~60岁患者(184耳)和>60岁患者(23耳)严重;伴眩晕患者(65耳)听力损失较不伴眩晕患者(154耳)严重。结论儿童及伴眩晕的突聋患者听力损失较严重。  相似文献   
7.
鼻腔与耳位置靠近,联系紧密,鼻腔的结构异常如鼻中隔偏曲经常导致鼻气流紊乱或对侧下鼻甲代偿性肥大,易并发急性鼻炎、鼻窦炎,从而导致咽鼓管功能障碍、中耳功能受到损害。为进一步了解鼻中隔偏曲对双侧中耳功能的影响,我们对39例可以判定偏曲方向的鼻中隔偏曲患者进行声导抗检测。  相似文献   
8.
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眼震特点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HSC-BPPV)的眼震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43例HSC-BPPV患者应用红外线视频眼动记录仪分析其变位试验诱发的眼震特点,进行分型、定侧,并采用相应的耳石复位法治疗.结果:43例患者中:①水平向地性眼震患者27例,其中19例接受Barbecue翻滚疗法,或结合强迫侧卧体位疗法,8例不适于翻滚或体位维持困难者接受AspreUa法治疗;②水平背地性眼震16例,其中自行或采用Gufoni疗法后转变为水平向地性眼震12例,方向不能转换4例,采用Barbecue翻滚和(或)强迫侧卧体位疗法.1周后随访总有效率为72.1%,3个月后总有效率为81.4%.结论:HSC-BPPV的诊断和治疗应根据不同变位试验诱发的眼震特征判别耳石位于半规管的不同部位及不同发病机制类型,并选择合适的耳石复位技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术后言语康复效果的问卷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两种问卷式分级标准对人工耳蜗植入效果的直观评估效能。方法应用问卷式听觉行为分级标准和言语识别率分级标准分别评估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术后的言语感知能力和言语产生能力,并对患者的病程、术前助听器使用情况、植入时间、康复模式4个因素与康复效果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人工耳蜗植入效果与患者的病程、植入时间的长短以及康复模式有关,而与术前助听器使用情况无关。结论听觉性行为分级标准及言语识别率分级标准能较客观地反映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术后听觉言语能力的真实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为比较观察烟酸综合疗示与其它扩张血管药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将100例突发性耳聋分成2组,对其治疗效果及预后关系等进行分析。结果:烟酸综合治疗有效率为71%,而其它扩张血管药有效率为61.6%,其预后与年龄,合并症,前庭功能的损害以及早期治疗有密切的关系,提示用烟酸综合治疗副作用少,对突发性耳聋的听力有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