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评估不同严重程度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儿进行规范化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ublingual immunotherapy, SLIT)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5—12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耳鼻喉科就诊的3~14岁对粉尘螨过敏的AR患儿181例, 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92, 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SLIT组(n=89, 给予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 采用AR评分标准, 根据患儿鼻部症状总评分(total nasal symptoms score, TNSS), 将对照组分为轻度组(n=35)、中度组(n=28)和重度组(n=29);将SLIT分为轻度组(n=27)、中度组(n=33)和重度组(n=29)。收集第6个月、 1年、 2年的随访数据, 分别对患儿进行TNSS、 鼻炎用药评分(total rhinitis medication scores, TRMS)和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结果 (1)治疗2年后, SLIT组与对照组患儿TNSS评分分别为0.61±0.73、 1.61±1.17, TRMS分别为0.21±0.41、 0.59±0.70, VAS分别为0.63±0.70、 1.53±1.24, 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值分别为6.269、 4.139、5.174, P值均<0.05; (2)轻度组(n=62)组内分析: SLIT组(n=27)与对照组(n=35)比较, 治疗6个月、 1年, 两组的TNSS、 TRMS、 VA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0.108、 0.232、 0.788, 0.774、 0.033、 -0.718; P值均>0.05); 治疗2年时两组的TRMS、 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0.230、 1.255, P>0.05), TNSS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为2.528, P值均<0.05); (3)中度组(n=61)组内分析: 与对照组(n=28)比较, SLIT组(n=33)治疗6个月, TRMS、 VAS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0.413、 0.412, P值均>0.05), 但两组的TNS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为2.397, P<0.05); 治疗1年、2年的TNSS、 TRMS、 VAS两组间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4.952、 2.740、 3.293; 4.743、 2.505、 3.330; P值均<0.05); (4)重度组(n=58)组内分析: 与对照组(n=29)比较, SLIT组(n=29)治疗6个月、 1年、 2年的TNSS、 TRMS、 VAS在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567、 2.086、 2.781, 4.996、 4.264、 2.756, 4.253、 4.480、 4.515, P值均<0.05)。结论 采用标准化粉尘螨滴剂舌下治疗尘螨致敏AR患儿, 治疗2年可获得较单纯药物治疗更佳的疗效, 尤其在病情严重患儿,其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手指末节离断再植术后静脉危象指端放血的时机.方法 选取行断肢再植后并发静脉危象的患者54例(57指).根据静脉危象并发时间不同分为A组和B组,A组(34指)在术后72 h内发生,B组(23指)在72 h后发生.所有患者行指端放血前先给予心理护理以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同时予以药物行解痉治疗,行指端放血治疗的同时,给予相应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再植手指成活与否进行评价.结果 A组和B组并发静脉危象患者行指端放血后患指成活率分别为17.6%和82.6%,后者明显高,且静脉危象解除时间明显短(P<0.05).结论 断指再植术后静脉危象出现的越晚,行指端放血治疗患指成活率越高,故放血疗法应慎用于术后早期并发静脉危象的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腺样体肥大(adenoid hypertrophy, AH)伴咽喉反流(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LPR)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该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了2021年3—5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190例因AH入院手术治疗的患儿资料, 其中男122例, 女69例, 年龄3~13(5.3±2.0)岁。记录患儿主要临床症状并评估腺样体的肥大程度, 术前完成反流症状指数量表(Reflux symptom index, RSI)及反流体征评分量表(Reflux finding score, RFS)评估, 术后将腺样体组织进行胃蛋白酶(peps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根据染色结果分为研究组(pepsin染色阳性)和对照组(pepsin染色阴性)。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两组间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 偏态分布的定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 190例AH患儿中pepsin染色阳性率为78.4%(149/190)。与对照组相比, 研究组患儿在术前喉部红斑和/或充血[(2.1±0.7)分比(1.8±0....  相似文献   
4.
变应性鼻炎发病率近些年来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主要临床症状是喷嚏、清水样涕、鼻塞、鼻痒等。本文对大气污染,包括大气悬浮细颗粒物、二氧化氮、臭氧、二氧化硫等对变应性鼻炎的发病影响进行了初步总结,并对可能的机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腹股沟嵌顿性疝在普外最为多发,常见病之一.急症手术已成为该病的首选方法.在我们正确治疗与精心护理下,病人病情好转.然而病人却在术后第2天晚上合并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猝死,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儿童鼻出血就诊例次与气象环境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1-2013年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每日门急诊就诊的鼻出血患儿的相关信息,记录同期北京市每日的气象环境数据情况(平均气温、平均气压、平均风速、平均湿度及PM2.5),通过线性相关和逐步回归方法分析各每日气象和环境指标与儿童鼻出血就诊例次之间的关系.结果 2011-2013年鼻出血就诊的患儿分别为1 405、2 124、5 080例次,呈逐年增长趋势;每年5月及9月儿童鼻出血的就诊例次较高,呈双峰状.通过线性相关分析初步发现,每日就诊例次同每日平均气温、平均湿度呈正相关(r=0.385、0.112,P=0.000、0.001),同平均气压呈负相关(r=-0.361,P=0.000),同风速、PM2.5等无明显相关关系.逐步回归模型显示,每日平均气温每升高1℃,鼻出血就诊例次将会升高到1.031倍(95%可信区间:1.027~1.037);进一步分析发现鼻出血患儿中伴过敏性鼻炎的比例较高.结论 鼻出血就诊例次呈逐年上升趋势,气象因素同鼻出血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未发现PM2.5同鼻出血有明显的相关性,过敏性鼻炎在儿童鼻出血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儿童鼻出血逐年增长的原因还需要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周期性发热-阿弗他口炎-咽炎-淋巴结炎(periodic fever,aphthous stomatitis,pharyngitis,adenitis,PFAPA)综合征患儿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8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PFAPA综合征患儿31例,收集其临床表现、家族史、既往史及相关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CRP、肝肾功能、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心电图、腹部超声等进行分析.10例行扁桃体切除术,其余患儿保守治疗,观察治疗结果.结果 PFAPA综合征患儿热峰为(39.93±0.64)℃,每次发热持续时间相差≤1 d,相对恒定,但不同患儿之间发作时长和间隔时间有差异,为3~7 d.其中 10例行扁桃体切除术,术后 WBC、CRP较术前明显下降[10.5(9.7,11.4)×109/L 比6.7(5.5,8.3)×109/L,11.0(11.0,18.0)mg/L比1.0(1.0,2.0)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FAPA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主要有周期性发热、体温正常期外周血WBC、CRP水平增高等,扁桃体切除术对其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检测整合态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DNA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中的整合率,探讨宫颈上皮中整合态HR-HPV与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利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96例宫颈炎症、CIN(Ⅰ、Ⅱ、Ⅲ级)和宫颈癌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中HR-HPV DNA的整合状态。结果①随着宫颈病变级别的升高,HR-HPV感染的整合率增加,且宫颈癌中的整合率最高;②高危HPV的整合态与宫颈病变级别呈正相关。结论整合态HR-HPV与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随着宫颈病变级别的增加,HR-HPV整合率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强化心理干预对行辅助生殖技术治疗不孕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1日~2020年7月31日88例行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的不孕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强化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两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压力自评量表(SSQ-53)、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诺丁汉健康量表(NHP)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组干预后SAS、SDS、SSQ-53、PSQI、NHP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干预后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心理干预可缓解不孕行辅助生殖技术治疗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减轻其心理压力,提升患者睡眠质量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腺样体肥大合并鼻炎患儿随访3年后的变应原谱变化特征。方法 纳入2017年7月~2017年10月〖JP〗就诊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诊断腺样体肥大伴鼻炎的患儿,观察随访至2021年3月。记录基线及随访时血清变应原特异性IgE(sIgE)结果,以及腺样体大小、改良Lund-Kennedy(MLK)鼻内镜评分结果。结果 共纳入36例诊断腺样体肥大合并鼻炎的患儿,9例(25%)为女性,27例(75%)为男性,平均年龄(7.8±2.5)岁,27例(75%)患儿合并变应性鼻炎。基线及随访3年后霉菌均为最主要的变应原,3年后合并尘螨过敏的患儿比例较入组时有下降趋势(37% vs24%,P=0.28),蒿sIgE水平有上升趋势[4.2 (1.7-23.2) vs9.3 (2.8-88.5) KU/L,P=0.35]。分层分析发现在6岁以上患儿中屋尘螨sIgE水平较前明显下降[1.8 (1.2-2.6)KU/L vs0.1 (0.0-0.7) KU/L,P<0.05]。患儿经药物或手术治疗后,腺样体较前明显缩小,MLK鼻内镜评分较前显著下降(6.6±0.9 vs4.3±1.6,P<0.05)。结论 腺样体肥大合并鼻炎患儿中霉菌为最主要的变应原,3年后随访尘螨过敏比例呈下降趋势。药物或手术治疗后患儿腺样体大小及MLK评分均有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