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1篇
耳鼻咽喉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67篇
  2024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从三列凹顶藻Laurenciatristicha中寻找具有多样性结构的倍半萜化学成分,供药理活性筛选。方法采用凝胶柱色谱、硅胶柱色谱、重结晶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借助包括一维和二维NMR等波谱方法和X-单晶衍射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用MTT法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评价。结果分离得到5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海兔阿普里素(aplysin,)、海兔阿普里醇(aplysinol,)、去溴海兔阿普里醇(debro-moaplysinol,)、凹顶藻联苯(laurebiphenyl,)、约翰斯顿醇(johnstonol,);在人肿瘤细胞株HCT-8、Bel-7402、BGc-823、A549和HeLa模型上,化合物对所有细胞株均显示毒性,化合物对HeLa细胞显示中等强度的细胞毒活性,其他化合物对所有细胞株均无明显毒性,IC50均大于10.0μg/mL。结论化合物~均为首次从三列凹顶藻中得到,化合物对HeLa细胞具有中等强度的选择性细胞毒活性,化合物对所有细胞株均显示毒性。  相似文献   
2.
杨永春  宋传福  朱文礼 《安徽医药》2019,40(3):305-307,308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非遗传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在芜湖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的ADHD患儿137例为ADHD组,同时期芜湖某小学按照年龄分层抽样选取400名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自制问卷对两组儿童进行孕期、母亲、父亲及家庭因素调查。结果 ADHD组患儿难产、孕期情绪异常、母亲酗酒、母亲类似ADHD症状、高龄孕妇、父亲类似ADHD症状、夫妻关系紧张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亲酗酒、夫妻关系紧张、母亲ADHD病史、高龄孕妇、父亲ADHD病史和难产等是儿童ADHD发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孕产史和家庭环境中的某些因素与ADHD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MMP-9、Survivin、COX-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环氧合酶-2(COX-2)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58例人胃癌手术标本及正常胃黏膜中MMP-9、Survivin、COX-2的阳性率。结果在胃癌组织中MMP-9、Survivin、COX-2阳性率分别为68.9%、79.31%、82.76%,均高于正常胃粘膜(P〈0.01)。MMP-9、Survivin、COX-2的表达与胃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而与胃癌的性别、年龄、部位及大小无相关性(P&gt;0.05),MMP-9又与胃癌分化程度相关(P〈0.05)。三者在胃癌中表达有相关性(P〈0.05)。结论MMP-9、Survivin、COX-2共同促进肿瘤的发生、侵袭和转移,可作为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红藻小珊瑚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红藻小珊瑚藻Corallina pilulifera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方法:利用正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反相HPLC及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用MS,1H-NMR,13C-NMR,DEPT等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通过MTT法对单体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筛选。结果:从红藻小珊瑚藻中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E)-phytol epoxide(1),phytenal(2),phytol(3),dehydrovomifoliol(4),loliolide(5),3β-hydroxy-5α,6α-epoxy-7-megastigmene-9-one(6),4-hydroxybenzaldehyde(7)。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本种海藻中分离得到。细胞毒活性试验结果显示所有化合物在质量浓度为10 μg·mL-1均无明显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5.
褐藻叉开网翼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网地藻科褐藻叉开网翼藻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并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实验。方法:利用正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反相HPLC及重结晶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借助IR,MS及NMR鉴定结构;通过改良的MTT法对单体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实验。结果:从叉开网翼藻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torreyol(Ⅰ),4β,5-αdihydroxycubenol(Ⅱ),3-farnesyl--phydroxybenzioc acid(Ⅲ),chromazonarol(Ⅳ),岩藻甾醇(Ⅴ),苯乙酰胺(Ⅵ),4-羟基苯甲酸(Ⅶ)和正十六酸(Ⅷ)。结论:化合物Ⅱ和Ⅳ系首次从该海藻中发现;其余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网地藻科海藻中分离得到。细胞毒活性试验结果显示所有化合物均无明显活性(IC50>10μgmL-1)。  相似文献   
6.
藏药五脉绿绒蒿中非生物碱成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研究藏药五脉绿绒蒿Meconopsis quintuplinervia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色谱技术分离纯化,用波谱学方法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Ⅰ),槲皮素-3-O-[β-D-半乳糖(1→6)]-β-D-葡萄糖苷(Ⅱ),山柰素-3-O-[β-D-葡萄糖(1→2)]-β-D-葡萄糖苷(Ⅲ),异鼠李黄素-3-O-[β-D-半乳糖苷(1→6)]-β-D-葡萄糖(Ⅳ),咖啡酸(Ⅴ),原儿茶酸(Ⅵ),对羟基肉桂酸(Ⅶ),2-(3,4-二羟苯基)-乙醇β-D-吡喃葡萄糖苷(Ⅷ),对羟基苯甲酸β-D-吡喃葡萄糖酯苷(Ⅸ),肉桂酸4-O-β-D-吡喃葡萄糖苷(Ⅹ),5,7-二羟基色原酮(Ⅺ),胡萝卜苷(Ⅻ)。结论:除Ⅵ和Ⅻ外,其余10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三列凹顶藻Laurenciatristicha中寻找具有多样性结构的倍半萜化学成分,供药理活性筛选。方法采用凝胶柱色谱、硅胶柱色谱、重结晶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借助包括一维和二维NMR等波谱方法和X-单晶衍射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用MTT法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评价。结果分离得到5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海兔阿普里素(aplysin,)、海兔阿普里醇(aplysinol,)、去溴海兔阿普里醇(debro-moaplysinol,)、凹顶藻联苯(laurebiphenyl,)、约翰斯顿醇(johnstonol,);在人肿瘤细胞株HCT-8、Bel-7402、BGc-823、A549和HeLa模型上,化合物对所有细胞株均显示毒性,化合物对HeLa细胞显示中等强度的细胞毒活性,其他化合物对所有细胞株均无明显毒性,IC50均大于10.0μg/mL。结论化合物~均为首次从三列凹顶藻中得到,化合物对HeLa细胞具有中等强度的选择性细胞毒活性,化合物对所有细胞株均显示毒性。  相似文献   
8.
祖师麻中的双黄酮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光雄  杨永春  石建功  胡文言 《中草药》2002,33(12):1061-1063
目的 分离并鉴定祖师麻Daphne giraldii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分离双黄酮类成分,用核磁和质谱等谱学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4个双黄酮类化合物daphnodorins A-D1(Ⅰ-Ⅳ)。结论 首次从祖麻中得到化合物daphnodorins A-D1,这类结构的黄酮化合物目前仅发现于该属植物。  相似文献   
9.
藏药旺拉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藏药旺拉 (凹舌兰 )的化学成分。方法 :溶剂提取和色谱进行分离 ,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 ,为 4-(4-羟苯甲氧基 ) 苯甲醇、4,4′-二羟基二苯甲烷、4 ,4′-二羟基二苄醚、天麻苷、4-羟基苯甲醇、4-羟基苯甲醛、β-谷甾醇和β-胡萝卜苷。结论 :8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凹舌兰属植物中分得 ,其中 4-(4-羟苯甲氧基 ) 苯甲醇为新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10.
刺状鱼栖苔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红藻刺状鱼栖苔Acantophora spicifera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正相和反相色谱,Sephadex LH-20色谱以及反相HPLC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应用MS,IR和1D,2D-NMR等方法鉴定结构。结果:从穗状鱼栖苔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aplysin(1),loloilide(2),(R)-(-)-dehydrovomifoliol(3),尿嘧啶(4),胸腺嘧啶(5),1-methoxy-4-(1-propenyl)benzene(6)。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本属海藻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6为首次从海洋生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