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8篇
耳鼻咽喉   25篇
儿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70篇
内科学   4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167篇
综合类   111篇
预防医学   3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3篇
中国医学   25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中华长城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华长城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优越性,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后正中入路椎管减压或单纯使用中华长城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40例。结果经3~18个月随访,椎体平均高度由术前的前34.5%和后74.5%恢复到术后的前95%和后98.5%,Cobb′s角由术前平均16.0°恢复为术后平均1.5°。对脊髓损伤的患者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1.5级。未出现椎弓根钉松动和断裂。结论中华长城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操作安全、固定确实、椎弓根大小设计合理,具有较明显的优越性,有待进一步临床应用观察。  相似文献   
3.
可吸收螺钉与克氏针张力带治疗髌骨骨折应用选择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比较可吸收螺钉与传统克氏针张力带钢丝治疗髌骨骨折的有关问题,探讨可吸收螺钉在髌骨骨折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采用聚-DL-乳酸(poly-DL-lacticacid,PDLLA)自膨胀可吸收螺钉治疗髌骨骨折组94例,男53例,女41例;平均40.5岁,平均随访时间32周。传统克氏针张力带钢丝组90例,男47例,女43例;平均38.5岁,平均随访时间30周。2组比较采用成组设计t检验。比较术后2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8周时膝关节屈曲角度、与健侧相比关节活动丧失角度,2组手术时间,一次性住院费用和并发症等问题。[结果]通过随访,可吸收螺钉组临床愈合时间平均(10±2.0)周,术后8周膝关节屈曲角度平均为115°±10°、与健侧相比关节活动丧失10°±6.8°,手术时间平均60 min,无1例并发症;传统克氏针张力带钢丝组临床愈合时间(12±2.0)周,术后8周膝关节屈曲角度平均105°±8°、与健侧相比关节活动丧失15°±6°,手术时间平均55 min、一次住院费用平均9 430±1 000元,其中6例克氏针滑出并针眼感染、2例克氏针钢丝断裂、3例再次手术见张力带钢丝松动骨折移位愈合、1例髌骨骨质受损行石膏托固定。[结论]PDLLA自膨胀可吸收螺钉治疗髌骨骨折相比克氏针张力带钢丝法,具有髌骨周围软组织刺激症状少、内固定更稳定的优点。临床愈合时间相对较短,关节功能恢复更理想,病程中住院费用低,无并发症,且无需2次取出内固定,是一种值得推广和进一步探讨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椎间盘退变的遗传学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是一系列脊柱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前提和基础病理过程,临床上常表现为椎管狭窄、脊柱节段不稳、腰腿痛、颈椎病、椎间盘突出等病症。传统的观点认为IDD主要与过度的身体负荷引起的损伤以及衰老过程中伴随出现的变化有关。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IDD及其病因的认识有了巨大的进步。近年来的一些研究,特别是对同卵双生者IDD的研究发现遗传因素可能在IDD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相关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认识重症臀肌挛缩症的特殊性和综合治疗的重要性,并分析影响其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根据自定的臀肌挛缩症的分度方法和重症诊断标准,确诊的318例重症患者采用手术及术后功能锻炼结合物理因子治疗,并随访其疗效.结果:本组病例随访3~18个月,有效率100%,治愈率93.8%,并发症少,无复发.结论:手术彻底松解挛缩组织、术后结合有效的功能锻炼和物理因子的治疗、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因素,可以明显提高重症臀肌挛缩症治疗的有效率和治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利于该类患者康复和恢复对生活的信心.  相似文献   
6.
缬沙坦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在非糖尿病性肾脏病的进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已成为共识。它能通过血流动力学以及各种其他非血流动力学变化影响肾功能并加速肾损害,因此阻断或抑制RAS被认为是治疗肾脏病的关键之一。随着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的广泛研究应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采用症状评量表(SCL-90)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和健康患者各30例作配对对照调查.结果调查显示血液透析病人组SCL-90的总痛苦水平及各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P<0.002),社会支持总分与SCL-90的总痛苦水平呈负相关(P<0.01),而生活事件负性分与SCL-90的总痛苦水平呈正相关(P<0.001).结论对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在充分透析及药物治疗的同时,应意识到其心理因素对疾病及治疗产生的影响,适当的心理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关节镜辅助复位内固定(ARIF)和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骨科收治的75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资料。男58例,女17例;年龄20~54岁,平均47岁。左侧42例,右侧33例。骨折根据Schatzker分型:Ⅰ型23例,Ⅱ型49例,Ⅲ型3例。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2组:ARIF组(采用ARIF治疗40例),ORIF组(采用ORIF治疗35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术后12个月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ARIF组和ORIF组患者的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术后获12~15个月(平均13.5个月)随访。75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神经、血管损伤等相关并发症。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获愈合。ARIF组的手术时间[(58.3±4.2)min]较ORIF组[(48.4±5.2)min]长,ARIF组的切口长度[(4.3±0.9)cm]较ORIF组[(6.2±0.8)cm]短,ARIF组术中失血量[(60.8±4.5)mL]较ORIF组[(72.8±6.5)mL]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RIF组和ORIF组住院时间分别为(5.1±0.6)、(5.5±1.6)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RIF组和ORIF组分别有15例和5例患者合并软组织损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ARIF组和ORIF组患者的HSS评分优良率分别为100%(40/40)和85%(34/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RIF和ORIF治疗SchatzkerⅠ~Ⅲ型胫骨平台骨折均可以获得良好疗效;但ARIF可以更准确地评估和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合并的膝关节软组织损伤,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出血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急性胰腺炎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其中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占5%~20%,其病程凶险,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病理变化严重,有较广泛的胰腺细胞和实质出血坏死,并伴有胰周以及腹腔、腹腔后组织炎性浸润、出血和坏死。腹腔内可伴有含高淀粉酶的血性或脓性渗液,同时亦产生大量血管活性物质和毒素,吸收入血可引起重要脏器功能损害衰竭,甚至死亡。近年来研究表明:这些毒性物质主要是通过胰腺腹膜后的内瘘途径,由淋巴入血液,故治疗中不可忽视腹膜后间隙的引流。 1 诊 断 ①临床诊断:需在诊断急性胰腺炎的基础上进行判断,如出现休克、腹膜刺激症加重、高热持续不退、黄疸加深、神志模糊和谵妄、高度腹胀、血性或脓性腹水、两侧腰部或脐周出现青紫瘀斑、胃出血等则可诊断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②实验室诊断:白细胞超过16×109/L,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积降低,血糖>11.1.1 mmol/L,血钙<2.0 mmol/L,血尿素氮或肌酐增高,酸中毒等。③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可见横结肠、胃充气扩张,左膈肌升高,胸腔积液;B超检查呈现不均匀、不规则强回声,边缘轮廓不规则、不清楚,腹水;CT检查见胰腺肿大,外形轮廓不规则,密度不均匀,胰周积液,胸腹腔积液;CT增强扫描,尤其是动态观察不仅提供有否坏死,而且还可提供坏死的部位、范围等,是术前较为可靠的特异性的诊断方法。④腹腔穿刺检查见穿刺液外观常呈血性混浊或脓性,穿刺液的淀粉酶值若明显高于血清淀粉酶水平则更有意义。 2 治 疗 ①基础治疗: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术前准备,包括禁食、胃肠减压;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碱平衡;补充血容量和营养支持;减少胰液、胃液分泌,预防控制感染,防治休克,解痉止痛。②手术治疗:有下列情况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更为明确:诊断不肯定;积极的非手术治疗病情仍继续恶化;胰腺坏死已并发感染;伴胆道疾病者;后期并发症(胰腺脓肿、假囊肿等)。有人主张早期手术,即在发病后72 h之内或一经确诊即施行手术,这样可以及时清除和引流毒性物质,清除坏死组织,减少各种酶的激活,或可降低MOF和感染的发生率;切开胰腺被膜和胰周组织,解除胰液排泄受阻,可有助改善胰腺血运,阻止胰腺组织坏死的进一步发展等。针对坏死性胰腺炎的手术方式有以下3种:a.灌洗引流术:有开放和闭式法二种,由于手术时尚未坏死的组织手术后仍可继续坏死,因此清除坏死组织后,必须在胰床、后腹膜行充分引流,可采用多条引流管,或者盐水纱布开放伤口引流,术后可再次清除坏死组织;b.坏死组织清除术:是基本术式,尽可能地清除坏死组织,特别适用于胰实质浅层散在性的坏死、全身情况差者;c规则性胰腺切除术:主要适用于胰实质坏死范围较大又集中且与有生机组织分界线明显、全身情况尚好的病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