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8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34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66篇
内科学   20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68篇
综合类   136篇
预防医学   38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65篇
  1篇
中国医学   32篇
肿瘤学   1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IL-1、NO及组织胺在腰椎间盘突出中的作用及广龙昊膏药的治疗效果,将60只大鼠造模并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造模组(B组)、广龙昊膏药组(C组)和奇正止痛膏组(D组),观察其神经根周围局部组织中IL-1、NO及组织胺的含量。结果显示,B组中的IL-1、NO及组织胺较A组显著升高(P〈0.01)。C组、D组较B组明显下降(P〈0.01)。表明大鼠腰椎间盘突出模型中细胞因子IL-1、NO及组织胺明显增加可能是腰椎间盘突出中的潜在始动或促进因素,而C组能显著降低神经根局部中IL-1、NO及组织胺的含量,说明广龙昊膏药作用部分是通过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活性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精索静脉曲张(VC)术后复发的病因,探讨经外环口以下途径显微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MV)治疗复发VC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9年4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6例VC术后复发患者的病例资料。中位年龄27(18~36)岁。5例既往曾行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11例曾行腹腔镜精索静脉结扎术;16例于术后1~3年复诊时诊断为VC复发。复诊病因包括婚后未育10例、阴囊疼痛12例,其中婚后未育合并阴囊疼痛者6例。本组16例复发后,术前评估VC临床分级Ⅲ级13例(左侧8例,双侧5例),Ⅱ级3例(均为左侧)。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中位值为2.5(0~4)分。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分度:Ⅲ度12例(左侧7例,双侧5例),Ⅱ度4例(均为左侧)。12例临床分级和CDFI分度均为Ⅲ级(度)者的左肾血管CDFI检查提示合并胡桃夹现象(NCP)。术前血清睾酮(16.2±4.9)nmol/ml,精子浓度(11.8±3.9)×106/ml,前向运动精子比例(PR)(24.4±4.2)%。本组16例均行经外环口以下途径的MV手术。全麻,患者取平卧位。术中取腹股沟管外环口以下斜切口,分离显露精索,其下方插入纱布条并垫高。使用手术显微镜放大术野4~6倍,彻底结扎并切断扩张迂曲的精索外和精索内静脉所有分支,注意保护精索内动脉和淋巴管。术中11例仅行左侧MV手术,5例行双侧MV手术,所有患者术中均探及明显扩张迂曲的精索外及精索内静脉,通过MV手术可以清晰解剖并充分保护精索内动脉及淋巴管。术中每例平均结扎左侧精索外静脉(2.1±0.6)支、精索内静脉(10.1±1.1)支,解剖出左侧精索内动脉(1.3±0.5)支、淋巴管(3.0±1.0)支,结扎右侧精索外静脉(1.4±0.5)支、精索内静脉(6.6±0.5)支,解剖出右侧精索内动脉(1.4±0.5)支、淋巴管(2.6±0.5)支。记录患者术后6个月的VAS、阴囊触诊情况、CDFI、精液分析、血清睾酮等指标,并与术前比较。结果本组16例21侧MV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6个月复查,所有患者查体阴囊无明显迂曲血管团,Valsalva试验呈阴性。VAS中位值为0(0~2)分,较术前显著降低(Z=-2.994,P<0.05)。精子浓度(16.2±4.6)×106/ml,PR(34.5±4.1)%,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血清睾酮水平(16.6±4.4)nmol/ml,较术前无显著变化(P>0.05)。复查CDFI提示精索内静脉无明显反流。16例术后随访期内均未发生睾丸萎缩、鞘膜积液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3年,10例因婚后未育就诊者中5例术后随访期内完成生育。结论VC术后复发与静脉漏扎有关,特别是对于Ⅲ级VC或合并NCP的VC患者,采用内环口以上的传统高位结扎术或腹腔镜手术极可能漏扎较细的精索内静脉和外环口以下水平的精索外静脉。经外环口以下途径的MV手术,通过彻底结扎精索内和精索外静脉,同时保护精索内动脉和淋巴管,不仅可有效避免VC术后复发及并发症,而且可以缓解阴囊坠痛症状和改善精液质量。  相似文献   
3.
前列腺癌相关雄激素受体突变体的促细胞增殖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前列腺癌相关雄激素受体突变体(mtAR)对细胞生长的促进作用。方法利用三种腺病毒表达载体:野生型雄激素受体(Ad-wtAR);一个被广泛研究的前列腺癌(CaP)相关的mtAR(Ad-mtAR,T877A);以及作为对照的腺病毒载体,我们评价并比较了野生型AR及mtAR的促细胞生长效应。结果相对于被野生型或者对照的腺病毒转染的LNCaP、PC3细胞,转染mtAR的LNCaP、PC3细胞无论有无合成的雄激素(R1881)存在的情况下均显示出更强的细胞增殖作用。并且,用腺病毒载体转染T877A的LNCaP和PC3细胞显示了对R1881更强的反应性。结论这些发现提出了崭新的关于mtAR在CaP细胞中作用的细胞生物学方面的见解,并且表明mtAR(T877A)可能为前列腺癌病程的进展提供了选择性的细胞生长的便利。  相似文献   
4.
5.
于磊 《中国医药指南》2012,(28):232-234
<正>今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在全球呈逐年升高的趋势,每年约有130万人被诊断为乳腺癌,而约有40万人死亡[1]。就全球来看,我国虽然属于乳腺癌的低发国家,但近20年来发病率亦在逐年攀升,特别是在部分大中城市乳腺癌已位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首位,严重威胁着妇女的身心健康。因此研究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以预防乳腺癌的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分析白内障患者植入区域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SBL-3)与衍射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Zeiss809)后的视力和视觉质量。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白内障患者80例100眼,其中39例50眼植入SBL-3(SBL组),41例50眼植入Zeiss809(Zeiss组)。术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观察指标包括患者裸眼远、中、近视力,绘制术眼离焦曲线,检测患者客观视觉质量的客观散射指数(OSI)、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cutoff)、斯特列尔比(SR),进行主观视觉质量问卷调查。结果 术后两组患者术眼情况稳定,无高眼压及并发症出现。SBL组和Zeiss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裸眼远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术后两组患者间裸眼近视力、远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SBL组患者较Zeiss组裸眼中视力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离焦曲线图显示SBL组在-1.50 D(70 cm)处裸眼中视力较Zeiss组好。两组患者术后OSI、MTFcutoff和SR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SBL组与Zeiss组OSI、MTFcutoff和S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SBL组和Zeiss组分别有3眼及4眼发生夜间光晕,两组间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区域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和衍射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均能给白内障患者术后提供较为满意的视力。两种人工晶状体植入后患者视觉质量均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某院实施临床路径前后胃癌和结肠癌治疗中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通过医院HIS系统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胃癌和结肠癌患者相关数据。对路径组和非路径组患者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预防用药给药时机和给药疗程,住院日和抗菌药物费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胃癌或结肠癌病种路径组与非路径组相比,所用第三代头孢抗菌药物显著下降,选用第二代头孢菌素比例明显增加。(P<0.05)与非临床路径组相比,胃癌或结肠癌病种路径组术前给药时间0~2小时和给药疗程0~48小时比例分别为82.03%和85.03%,(P<0.05)62.75%和67.66%。(P<0.05)此外,两组在联合用药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胃癌和结肠癌两个病种路径组患者平均术前住院天数、平均住院天数、人均住院药抗菌药物费用、抗菌药物费用占住院药品总费用均低于非路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的实施,显著提高胃癌和结肠癌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程度,降低住院天数和住院抗菌药物费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北京地区介入放射诊疗资源分布和放射防护状况,规范介入放射诊疗行为并促进放射防护监管措施的落实。方法 以北京地区开展介入放射诊疗工作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为调查对象,设计专门的调查表并成立市区两级调查组,逐级调查各区域截至2020年底介入放射工作基本情况和介入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情况,依据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对指标参数进行分析评估。结果 截至2020年底,北京地区开展介入放射工作的医疗机构93家,800 mA(含)以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236台;开展介入放射学手术135 593例,年介入手术量在1 000例以上的40家,10~1 000例的41家;介入放射工作人员3 539人,持有《放射工作人员证》者为99.0%,职业健康检查、个人剂量监测和放射防护培训通过率分别为96.9%、99.5%和95.8%;配置的工作人员防护用品3 532件,其中98.9%的机构配备了分体式铅衣或一体式铅衣,但6.5%的机构未配置铅防护眼镜、54.9%的机构未配置铅防护手套。结论 北京地区介入放射诊疗防护状况和防护管理总体较好,但应结合介入放射诊疗资源分布的现况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强化人员的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放射防护培训和防护用品的配置与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整形观念,大张网状皮片联合VSD技术治疗深度烧伤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2月-2016年10月,选择40例50%TBSA(ITW30%)以下深度烧伤患者,男28例,女12例,年龄16-50岁,平均年龄32岁,烧伤部位为四肢、躯干,包括手足等关节功能部位,切削痂时间为伤后3-7天,1次手术面积控制在20%-30%以下,切削痂创面应用VSD敷料覆盖,术后2周左右,切削痂创面肉芽组织形成,予以大张网状皮片移植,VSD敷料覆盖,持续负压吸引。结果:切削痂术后2周,肉芽组织新鲜生长良好,植皮术后10-14天观察移植皮片成活率95%以上,3-4周后网状皮片扩展良好,创面全部覆盖,随访6个月-1年,外形良好,无明显瘢痕增生及肢体功能活动障碍,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应用整形观念,网状皮片移植结合VSD负压吸引技术是治疗深度烧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促进腹部带蒂皮瓣成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0年2月-2017年2月,选择20例手部前臂皮肤软组织缺损应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患者,男12例,女8例,年龄16-50岁,平均年龄28岁,其中挤压伤8例,热压伤8例,电烧伤4例,单纯皮瓣修复10例,皮瓣+植皮修复10例,腹部皮瓣蒂部、皮瓣边缘缝合部位、皮片移植区全部应用VSD敷料覆盖,皮瓣蒂部放置负压引流管2-3条,持续负压吸引,术毕无需纱布覆盖包扎,术后10-21天断蒂,比常规断蒂时间3-4周,缩短了1-2周.结果:20例腹部带蒂皮瓣全部成活,无明显淤血肿胀现象,10例移植皮片全部成活,6例皮瓣蒂部皮肤出现红肿渗液,予以换药处理.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可以有效保护皮瓣,促进腹部皮瓣血运建立,提高皮瓣的成活率以及缩短断蒂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