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5275篇
  免费   110716篇
  国内免费   35402篇
耳鼻咽喉   9699篇
儿科学   15424篇
妇产科学   8118篇
基础医学   70546篇
口腔科学   14458篇
临床医学   104464篇
内科学   129274篇
皮肤病学   19202篇
神经病学   47383篇
特种医学   26478篇
外国民族医学   252篇
外科学   95169篇
综合类   97197篇
现状与发展   174篇
一般理论   64篇
预防医学   48588篇
眼科学   17933篇
药学   60399篇
  548篇
中国医学   33463篇
肿瘤学   52560篇
  2024年   1728篇
  2023年   10433篇
  2022年   16429篇
  2021年   26843篇
  2020年   28081篇
  2019年   26186篇
  2018年   29864篇
  2017年   30809篇
  2016年   31277篇
  2015年   39211篇
  2014年   51840篇
  2013年   51261篇
  2012年   47742篇
  2011年   51973篇
  2010年   47611篇
  2009年   43009篇
  2008年   37303篇
  2007年   34653篇
  2006年   35413篇
  2005年   30608篇
  2004年   21577篇
  2003年   20047篇
  2002年   16890篇
  2001年   16496篇
  2000年   14713篇
  1999年   13782篇
  1998年   9967篇
  1997年   9606篇
  1996年   8104篇
  1995年   7611篇
  1994年   5684篇
  1993年   3982篇
  1992年   4257篇
  1991年   3903篇
  1990年   3201篇
  1989年   3012篇
  1988年   2541篇
  1987年   2200篇
  1986年   2001篇
  1985年   1557篇
  1984年   1024篇
  1983年   872篇
  1982年   704篇
  1981年   608篇
  1980年   506篇
  1979年   511篇
  1978年   451篇
  1977年   465篇
  1975年   329篇
  1972年   35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的方法进行预测,再深一步进行动物实验验证来研究柴胡疏肝散治疗CAG的作用机制。方法 首先在TCMSP数据库中检索柴胡疏肝散的所有活性成分与药物靶点;通过收集PharmGkb、OMIM、GeneCards和DrugBank数据库中收录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相关靶点。将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进行映射筛选出交集靶点,将得到的交集靶点构建PPI网络与活性成分-共同靶点网络,并对其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最后利用Vina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实验验证,并通过免疫印迹法验证柴胡疏肝散对两种受体蛋白EGFR和STAT1的影响。结果 最终筛选得到柴胡疏肝散活性成分104个,潜在靶点238个,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交集靶点52个;GO与KEGG富集分析分别得到2166条目和148条目,主要涉及到JAK-STA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EGFR、STAT1两个靶点能够与核心活性成分能够自发结合成较为稳定的构像;免疫印迹法实验证明柴胡疏肝散能够降低大鼠胃黏膜组织EGFR和STAT1蛋白表达。结论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发现柴胡疏肝散可能通过调节EGFR和STAT1蛋白表达来共同调控胃黏膜细胞增殖与凋亡,进而发挥着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为深入进行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研究朝鲜淫羊藿酸性多糖酯化还原前后的理化特性,并探讨其改善油酸诱导的肝癌HepG2细胞脂质堆积活性的差异。方法 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朝鲜淫羊藿酸性多糖(EFPA)的均一性和分子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EFPA和酯化还原后朝鲜淫羊藿酸性多糖(EFPA-R)的单糖组成;采用油酸(OA)处理HepG2细胞诱导建立脂质蓄积模型,不同浓度EFPA与EFPA-R(10、30、100、300 μg·mL-1)分别和OA共同作用于细胞24 h,采用CCK-8试剂盒测定细胞存活率,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滴蓄积情况,并采用试剂盒测定细胞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含量。结果 EFPA为成分均一的多糖组分,分子量为125.8 kDa,由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葡萄糖醛酸和阿拉伯糖组成,摩尔比为1.7∶7.4∶1.4∶1.8∶1.0,葡萄糖占比最大,EFPA-R由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组成,摩尔比为0.8∶10.6∶2.1∶1.0;在10-300 μg·mL-1范围内,EFPA和EFPA-R对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较弱,作为给药浓度;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细胞中TC、TG含量显著升高(P < 0.01),细胞内红色脂滴显著增多,与模型组相比,EFPA可显著降低细胞中TC、TG含量(P < 0.01),明显减少细胞内红色脂滴(P < 0.05或P < 0.01),EFPA-R干预后细胞则无明显变化。结论 EFPA可明显改善HepG2细胞脂质堆积情况,且呈现剂量依赖性,而半乳糖醛酸(GalA)的存在可能是其抑制HepG2细胞脂质蓄积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5.
6.
7.
8.
痛情绪是指因疼痛引发的情绪和情感体验,是疾病过程中最常见的一种情绪。痛情绪相关神经机制非常复杂,但主要与单胺类神经递质、神经肽和某些神经环路有关,笔者将结合目前研究现状分别从以上两方面展开,就痛情绪相关单胺类神经递质和神经肽在受体分类、脑区通路、共疾病以及各神经递质之间的联系和痛情绪相关神经环路中各个蛋白的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