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30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肺癌肺叶袖状切除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评价肺癌肺叶袖状切除术后患者的手术安全性和远期生存状况.方法:回顾分析了1999年10月至2003年12月行肺癌根治术的94名病例,其中肺叶袖状切除术11例(Ⅰ组),全肺切除术17例(Ⅱ组),肺叶切除术66例(Ⅲ组).通过比较三组术后气管插管时间、ICU停留时间、吻合口并发症率及围手术期死亡率,评价肺叶袖状切除术的手术安全性,比较Ⅰ、Ⅱ组间的生存期和转移复发率探讨其远期有效性.组间率比较用x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均数比较用t检验,生存分析用Kaplan-Meier法,生存曲线比较用Log rank检验.显著性差异标准α=0.05.结果:Ⅰ、Ⅱ、Ⅲ组的手术死亡率为0,11.8%,3.0%,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平均气管插管时间为0.5±2.3天,2.0±7.2天,0.6±4.1天(Ⅰ、ⅢVSⅡ组,P<0.05);吻合口并发症率为3.0%,0,5.8%,组间无显著性差异.Ⅰ组1年、3年生存率为45.5%、32.5%,Ⅱ组为58.8%、45.8%.两组生存率、远期局部复发率和转移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肺癌肺叶袖状切除术具有和肺叶切除术相近的手术安全性,优于全肺切除术,而其复发转移率、远期疗效与后者相近,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比较胸腔镜下T2-4与T3-4交感神经链切断治疗手足多汗症术后代偿性出汗发生情况,探讨其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手足多汗症患者146例,按不同手术方式分为T2-4组(行T2-4水平交感神经链切断术,共66例)与T3-4组(行T3-4水平交感神经链切断术,共80例).比较两组术后第1日、第6个月手术效果以及代偿性出汗发生部位和严重程度.结果:术后两组手汗治愈率100%,最常见代偿性出汗部位是背部和胸部.术后第1日T2-4组代偿性出汗发生率明显高于T3-4组(39%对比21%,P<0.05),T2-4组出现2例重度代偿性出汗,T3-4组无重度者.术后6个月T2-4组代偿性出汗发生率依然明显高于T3-4组[24% (16/66)对比11% (9/80),P<0.05].T2-4组仍有1例重度代偿性出汗患者.结论:降低胸交感神经链切断位置可减少代偿性出汗发生率和严重程度,T3-4切断术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代偿性出汗可能随时间有缓解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合并孤立性肾上腺转移瘤患者预后及其影响因子。方法:回顾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01-01-01-2010-12-31收治的NSCLC合并孤立性肾上腺转移瘤患者住院及随访资料,用Kaplan-Meier法及Cox模型分析生存情况,筛选临床基线、治疗方式、病理类型、原发灶及转移瘤特征等预后影响因素。结果:NSCLC合并孤立性肾上腺转移的患者共计22例,总体中位生存时间11个月(9.4~12.6个月),1年生存率51.4%(29.6%~73.2%)。10例患者接受了肺部病灶及肾上腺转移瘤切除术,12例患者采取保守治疗,手术组与保守治疗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9和12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9。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ECOG评分患者间存在生存差异,各分值对应中位生存期为0分14个月,1分11个月,2分8个月,3分6个月,P=0.024。多因素分析显示,仅ECOG评分进入Cox比例风险方程,P=0.033,RR=1.95。结论:ECOG评分及病理类型可能是孤立性肾上腺转移N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对于ECOG评分差、合并N2纵隔淋巴结转移者,手术治疗应慎重考虑。  相似文献   
4.
肺癌全肺切除术后严重心肺并发症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全肺切除术后严重心肺并发症的相关风险因素。方法收集1999年9月~2005年12月施行全肺切除手术的5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影响全肺切除术后严重心肺并发症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围术期无死亡病例,11例(21%)术后出现严重心肺并发症。单因素分析时,胸膜外全肺切除、依据核素肺显像预测的术后FEV1.0%及MVV%是严重心肺并发症的相关风险因素。当预测的术后FVC%、FEV1.0%或MVV%<50%时,严重心肺并发症的发生率接近50%。多因素分析时,胸膜外全肺切除是严重心肺并发症的相关风险因素;忽略手术性质的影响时,预测的术后FEV1.0%和MVV%是严重心肺并发症的相关风险因素。结论胸膜外全肺切除是非小细胞肺癌全肺切除术后严重心肺并发症最密切的相关风险因素;不考虑胸膜外全肺切除因素时,预测的术后FEV1.0%及MVV%是严重心肺并发症的相关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心内直视术后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和动脉血乳酸(Lac)的变化趋势与预后的关系,为临床评估心内直视术预后提供早期指标.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心内直视术后患者,按照不同的预后分为3组:甲组:术后无并发症组;乙组:术后有并发症组;丙组:死亡组.观察各组ScvO2和动脉血Lac的变化趋势,采用线性相关对ScvO2和动脉血Lac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甲组和乙组的ScvO2均逐渐上升到正常水平,Lac先上升,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甲组的ScvO2总体水平高于乙组,而Lac总体水平低于乙组.丙组的ScvO2水平呈持续下降趋势,Lac水平持续上升,ScvO2与Lac之间呈负相关(r=-0.79).入ICU后各监测时间点丙组的ScvO2水平与甲、乙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甲组与乙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史.从术后12 h起丙组的Lac水平与甲、乙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甲组与乙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内直视术后ScvO2的变化与预后密切相关,术后ScvO2,水平持续下降,预后极差,且比Lac更早出现异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HER 2 /neu基因表达对Ⅲ期NSCLC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对 2 2例中晚期NSCLC患者术前化疗后行手术治疗 ,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进行HER 2 /neu检测 ,分析HER 2 /neu与化疗显效率、疾病进展时间 (TTP)的关系。【结果】 2 2例患者围手术期无 1例死亡。HER 2 /neu( ) 9例 ,HER 2 /neu( -) 13例。HER 2 /neu( )组中化疗有效率为 44 4% ,HER 2 /neu( -)组则为 30 7%。经 χ2 检验P值 0 416 ;HER 2 /neu( )组与阴性组其TTP亦无显著性差异 (P为 0 5 11)。【结论】HER 2 /neu可能不是独立的化疗敏感性的预测因子 ,仍需开展进一步实验。  相似文献   
7.
乌司他丁对兔在体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活体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 2 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缺血再灌注损伤组 (A组 )和乌司他丁组 (B组 ) ,B组阻断前给乌司他丁 (1 0 0 0 0U/kg体重 )。两组阻断 2h和再灌注 1h后采血检测血气、白细胞介素 6(IL 6)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摘取左肺测定湿干重比 (W/B)和病理学检查。结果 阻断 2h后 ,两组血氧分压 (PO2 )接近 ;恢复灌注 1h后 ,B组PO2 高于A组 (77.61± 5 .0 4 )mmHg(1mmHg =0 .1 33kPa)和 (1 0 0 .85± 6 .73)mmHg ;TNF α值 (A值 ) ,A组各时段均显著高于B组 (2 54 .0 2± 1 4 .31和 50 4 .0 2± 33 .52比 1 4 8.63± 2 1 .0 6)和 1 60 .54± 1 6 .93) ;A组肺湿干重比高于B组 ;肺外观苍白肿胀 ,病理检查见组织结构损伤。结论 乌司他丁能保护在体肺缺血再灌注中肺组织结构的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并胸腔积液合理有效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 1999年 4月至 2 0 0 1年 4月收治的 46例合并胸腔积液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处理及结果。【结果】全组行胸腔穿刺或闭式引流 ,胸腔局部处理并配合全身化疗者共 2 8例 ,胸腔积液获完全缓解 (CR) 18例、部分缓解 (PR) 4例 ,总有效率为 79% ;行胸腔镜下胸膜剥除术者共 16例 ,胸腔积液获CR 14例、PR 1例 ,总有效率为94%。全组最后证实为恶性胸腔积液者 37例 ,恶性胸液检出率为 80 % ,其中 5例胸液中未找到癌细胞 ,但通过胸腔镜获得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结论】胸腔穿刺或闭式引流 ,局部治疗配合全身化疗是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并胸腔积液的常规手段 ,近期疗效尚满意 ;胸腔镜下胸膜剥除、配合全身化疗 ,是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并胸腔积液的一项新手段 ,疗效满意 ,且能明确诊断 ,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联合缺氧诱导因子-1α( HIF-1α)和bcl-xL小干扰RNA对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的A549细胞分为4组:A组用生理盐水处理,B组用HIF-1α小干扰RNA处理,C组用bcl-xL小干扰RNA处理,D组用HIF-1α和bcl-xL小干扰RNA联合处理.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检测HIF-1α和bcl-xL的mRNA表达,Western-blot检测两种蛋白的表达,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A549细胞增殖.结果 B组和D组细胞的HIF-1α mRNA表达量分别下降至0.733±0.157、0.766±0.208,蛋白表达量下降至0.372±0.095、0.395±0.077,与A、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D细胞的bcl-xL mRNA表达量分别下降至0.514±0.183、0.509±0.168,蛋白表达量下降至0.447±0.097、0.410±0.089,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的细胞增殖抑制最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F-1α和bcl-xL小干扰RNA联合应用能够明显抑制A549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使用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48例,唑来膦酸4 mg,每3周1次,化疗每3周为一周期.对治疗前、治疗后1周和6周的有效指标--疼痛评分(NRS)、缓解率、止痛药使用剂量、行为状态评分(KPS)、骨转移灶效果、血清钙浓度、碱性磷酸酶(AKP)进行比较,并分析不良反应事件.结果 治疗1周后疼痛缓解率为75.61%,6周后为82.93%.治疗后1、6周NRS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KPS则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6周血清钙和AKP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期间出现Ⅰ度或Ⅱ度血液学毒性,2例患者出现新转移灶,无骨相关事件发生.结论 唑来膦酸对骨转移引起的疼痛有良好的止痛效果,迅速降低血钙,具有良好的耐受性,给药方便,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