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2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22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青少年脊柱侧弯是一种青少年生长期发病率较高的脊柱畸形,不仅会影响骨骼的发育生长,严重时还会压迫脊髓,造成肢体瘫痪。目前其筛查工作缺少一种公认的高效便捷且成本低廉的方法,世界各地开展筛查工作的进展不同,对于是否应该开展筛查工作也持有不同的态度。文章对近期各地脊柱侧弯筛查方法和筛查工作进展进行综述,为青少年脊柱侧弯的筛查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价值。方法:11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行前路椎间盘摘除或椎体切除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带锁钢板内固定,后路行单开门椎板成形术。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所有植骨均获得骨性愈合;疗效优8例,良2例,无效1例;并发症发生2例,其中1例C5神经根麻痹、1例手术后3个月出现相邻节段的后突、畸形。结论;一期后前路颈椎管减压、内固定、植骨融合术为多节段的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提供了一种比较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预测、筛选及合成尤文肉瘤EWS-FLI1蛋白HLA-A2.1限制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表位,初步鉴定EWS-FLI1表位肽。方法综合运用BIMAS、SYFPEITHI、Predep和IEDB方案对EWS-FLI1蛋白进行HLA-A~*0201限制性CTL表位的预测,应用多项式方案、量化基序方案对预测的CTL表位进行筛选,并将筛选的CTL表位与HLA-A~*0201分子进行动力学模拟,应用标准Fmoc方案合成CTL表位肽;通过表位多肽刺激CTL释放颗粒溶素的检测,以及靶细胞杀伤实验验证表位多肽的免疫效应。结果综合预测得出了8个可能的表位肽,进一步筛选确定其中4个肽为候选合成表位,应用分子动力模拟初步验证了4个候选表位肽与HLA-A2.1分子的结合力,合成的各条肽经色谱分析纯度均在98%以上,经质谱分析各肽的分子量测定值与理论值相符,颗粒溶素释放实验及靶细胞杀伤实验证实了筛选的表位均能产生刺激效应,其中,表位肽QIQLWQFLL(EWS-FLI1 304)的刺激效应最为显著。结论综合运用多个方案可提高预测效率,分子动力学模拟可初步验证表位肽与HLA-A~*0201的结合力,所合成的多肽为高纯度肽,通过免疫学实验初步鉴定了EWS-FLI1的表位。  相似文献   
4.
目的:严重的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单纯前路或后路手术都有其局限性。观察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并自体髂骨植骨及带锁钢板内固定材料置入在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4-11/2006-12本院12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均采用一期前后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带锁钢板内固定联合手术。其中男9例,女性3例,年龄49~75岁;3节段受累9例,4节段受累3例(突出节段分布:C3~66例,C4~73例,C3~73例)。全部病例进行临床随访,患者均对本试验知情同意。采用mJOA评分标准对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评定;术前颈椎侧位片测量,以D值(C4椎体后下缘到齿突后缘与C7椎体后下缘连线的垂直距离)评价颈椎(C2~7)弧度;根据颈椎伸屈动态侧位片C2和C7椎体后缘切线相交所成的夹角之和评价颈椎(C2~7)活动范围。主要以电话随访和问卷填写的方式,分别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颈椎弧度、活动范围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随访观察。结果:①12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术后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16±6)个月。②所有植骨均获得骨性愈合;疗效结果中优4例(33.3%);良6例(50%);无效2例(16.7%);颈椎D值术前(3.9±1.4)mm,术后即刻(8.5±1.7)mm,随访时(8.1±2.5)mm。术前与术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与随访时差异无显著性(P=0.251);颈椎活动范围术前(36.3±4.0)°,随访时(10.6±2.7)°,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③术后C5神经根麻痹1例,为感觉及运动混合型,8个月随访时,感觉功能恢复,肩关节外展肌力从术后Ⅱ级恢复至Ⅳ级;1例术后6个月出现"S"畸形而再次压迫脊髓,神经功能改善停滞,目前处于随访中。结论:一期前后路手术并自体髂骨植骨及带锁钢板内固定材料置入减压充分、彻底,而且前路手术能重建颈椎稳定性,恢复颈椎生理前凸和椎间高度,并且后路减压术又能预防相邻颈椎退变引起的脊髓继发的压迫。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评价前路杂交式减压法治疗多节段受累的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 的疗效。方法 分析27例采用杂交式(椎体切除/椎间盘切除)减压法治疗并获随访的多节段受累的CSM 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随访X 线片及MRI评估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植骨融合率, 生理弧度情况、根据m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改善率。患者经13~60个月随访, 平均为52个月。结果 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4.8%、植骨融合率在12周、24周分别为81.5%和100% ,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平均改善率为73.3%。生理弧度的情况:手术前Cobb角为10.04?(-5~22?)、手术后Cobb角为17.0?(0~23?)、最后随访时Cobb角为15.41?(0~23?)。手术前与手术后即刻的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 <0.001),但是手术后即刻与最后随访时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 =0.361)。结论 颈前路杂交式减压法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螺钉数量对钢板应变和结构刚度的影响。方法三十根栗木条,随机分成5组,螺钉固定位置:A组固定1、6;B组固定1~2、6;C组固定1~3、6;D组固定1~4、6;E组固定1~6。进行三点折弯实验,实验数据行统计分析。结果A、B、C、D及E组各样本其结构刚度、钢板中央应变无显著差异(P〉0.05),但A组样本钢板表面总的应变比其它组总的应变大(P〈0.05),其余组间两两比较无差异。结论已定钢板长度及工作长度,螺钉数目对钢板中央应变及抗弯刚度无明显影响,但钢板总应变随螺钉数目的减少而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自制牵引架在手部指骨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1例(共19指)手部指骨新鲜闭合性骨折,采取闭合整复自制牵引架治疗21~28 d(平均24 d),术后平均随访2~6个月,从患手的关节活动范围和影像学检查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术后X线片显示所有骨折均解剖复位,平均24 d去除自制牵引架.1例患者1个手指出现针道感染.11例(19指)骨折患者均已骨性愈合,患者手指的关节活动范围恢复正常,均已恢复原来的工作.结论 自制牵引架技术是治疗新鲜闭合性指骨不稳定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国人正常肱骨头形态学与假体设计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测量国人肱骨头相关解剖数据,为设计适合中国人的肱骨头假体提供参考值.方法100根成对防腐肱骨(男28对,女22对),用CT软件测量头心-干轴距、头干角、头-结节高度差、头半径、关节面张角等共13项参数.结果所得数据行统计学处理,得出各参数分布规律及其间的相关性,性别间比较有显著差异,而左右间差异不显著,除头干角比西方人稍大外,其余参数均较西方人小,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有必要设计符合国人肱骨解剖特点的假体.  相似文献   
9.
颈前路减压手术是临床上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最为有效的手术方法,本文就颈椎前路减压手术的并发症及其防治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及椎间植骨治疗原发性腰椎间盘炎的临床效果。方法:16例原发性腰椎间盘炎患者均行后路椎弓根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及椎体间植骨手术治疗。结果:16例患者术后即感腰腿痛明显缓解.床上能自行翻身;16例患者获得长期随访,随访4~20个月.所有病变间隙于3~6个月都达到骨性融合,未再出现腰痛及神经症状。结论;该手术能彻底地清除病灶、重建脊柱的稳定、有效地缓解腰腿痛,是治疗腰椎间盘炎的一个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