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肿瘤学   1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鼠肺癌B7疫苗细胞FLB2C诱导的抗肿瘤免疫应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小鼠肺癌细胞与活化B淋巴细胞融合的疫苗细胞FLB2c诱导细胞免疫反应情况。方法:用母本细胞LA795作对照,采用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培养,观察FLB2c细胞刺激T细胞增殖情况,通过CTLL细胞MTT法测定FLB2c刺激T细胞产生分泌IL-2的作用,用FLB2c免疫小鼠,观察疫苗体内诱导小鼠CTL活性的能力。结果:FLB2c细胞在体外刺激T细胞增殖的作用明显比LA795强;FLB2c能刺激T细胞分泌IL-2,而LA795则不能;FLB2c细胞在体内能诱导CTL活性,其诱导CTL在体外对FLB2c细胞和LA795的杀伤率分别为34%-25.3%,而LA795诱导的CTL对FLB2c和LA795杀伤率分别为10.5%和12.25%,两者的杀伤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FLB2c细胞在体内外均能刺激T细胞免疫应答,其以能力明显强于未融合的LA795小鼠肺癌细胞,将其作为疫苗细胞将有可能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应答而达到治疗肺癌的效果。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该疫苗的应用价值奠定了免疫学基础。  相似文献   
2.
Gold等在1965年首先发现癌胚抗原(CEA)是结肠癌的特异性抗原。随着对CEA的深入研究,证明在肺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其含量也增高、且其含量与肿瘤的消长相平行。我们采用CEA单克隆抗体(McAb)酶免疫法(EIA)对145例肺癌患者进行了血清CEA测定,以探讨CEA检测在肺癌的应用价值。对象和方法一、研究对象 1.经组织和/或细胞学检查证实的肺癌患者145例(其中疗前患者  相似文献   
3.
肺癌DC融合细胞诱导的抗肿瘤免疫应答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研究肺癌DC融合细胞FLD-A11体内外诱导免疫应答的能力,方法 用MTT法测定FLD-A11细胞诱导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ELISA法检测其诱导淋巴细胞分泌IL-2的水平;LDH释放法测定FLD-A11细胞免疫后小鼠脾淋巴细胞的特异性CTL活性。结果 FLD-A11有有效刺激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SC:RC=1:50时,SI=2.38),诱导淋巴细胞分泌IL-2。FLD-A11细胞免疫后,小鼠的胸腺和脾脏重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脾淋巴细胞对Lewis肺癌细胞的杀伤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FLD-A11细胞具有诱导初次抗肿瘤免疫应答的能力,不仅能在体外诱导淋巴细胞的增殖和IL-2的分泌,而且体内免疫接种也能引起小鼠免疫器官的增生反应,产生针对Lewis肺癌的特异性CTL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4.
肺癌树突状融合细胞的制备及其生物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肿瘤疫苗的方法,研究肺癌树突状融合细胞的生物学特征。方法 用PEG法将HGPRT缺陷型Lewis肺癌细胞株AL9901与小鼠骨髓诱生的树突状细胞进行融合,HAT筛选融合克隆;S-P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融合细胞表型;对融合细胞进行生曲线、克隆形成和体内成瘤等鉴定。结果 树突状细胞与AL9901及6:1比例融合,融合率约为30%。融合细胞FLD-A11可在体外传代培养,表型为CD80^+、CD40^+、H-2K^b+、MIDC^+和肺癌抗原阳性。FLD-A11不能在软琼脂培养基中形成克隆,动物体内不能形成肿瘤。结论 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的FLD-A11细胞,具备了在体内激活抗特异性地抗肿瘤细胞免疫功能的分子表型;该细胞不存在体内成瘤的危险。本研究为FLD-A11作为肿瘤疫苗,用于特异性抗肿瘤  相似文献   
5.
免疫酶法检测血清EB病毒IgA/VCA抗体对鼻咽癌诊断的价值肖运康,张洁,陆燕蓉,林萍,黄孝忠,曹皆仙华西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610041)自Henle等1-2报告了EB病毒与鼻咽癌有密切关系以来,这方面的研究日益增多。证明鼻咽癌患者体内存在着高滴度...  相似文献   
6.
植入靶向持续组织间化疗概念的可行性动物实验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 ,研究提出植入靶向持续组织间化疗的概念的可行性 ,并与其他疗法比较此种疗法有何优越性。方法 :用生物相容性和可生物降解的聚乳酸作为缓释药物载体 ,制备可在体内缓释氟脲嘧啶 (Fluo rouracil,Fu)微球。采用植入被动靶向的方式 ,将氟脲嘧啶缓释微球直接植入实验动物的移植肿瘤内或肿瘤旁 ,形成局部持续的抗癌药物的高浓度 ,使Fu分子不断渗入瘤细胞内 ,以杀死肿瘤细胞。用随机分组的方式 ,对比Fu缓释微球和Fu注射剂不同的给药方式 ,测定肿瘤消退和毒副作用 ,并依据病理切片结果作定量分析 ,评价Fu聚乳酸微球的抗癌疗效。结果 :Fu聚乳酸微球有平稳持续缓释药物的理想曲线 ,没有突释效应。用被动靶向直接植入方式 ,将Fu聚乳微球直接植入实验动物的移植肿瘤病灶区域或肿瘤旁 ,比注射剂Fu全身给药 ,有更佳的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和很低的毒副作用。数据采用方差齐性检验 ,Fu注射剂瘤体注射组、Fu聚乳酸微球瘤体内注射低剂量组、Fu聚乳酸微球瘤体内注射高剂量组与无药聚乳酸微球组比较 ,瘤重消减 (P <0 0 0 5 )有显著性差异 ,且微球内FU浓度越高 ,疗效越好。而Fu注射剂腹腔注射组与此组比较 (P >0 0 5 ) ,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以Fu的聚乳酸微球为手段的植入靶向持续组织间化疗的概念可以  相似文献   
7.
体外诱导成熟树突状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在体外从干细胞中诱导出成熟DC的适宜环境。方法:分别将人胎肝、骨髓和脾细胞以及小鼠骨髓和脾细胞在体外用GM-CSF和TNF-α诱导,观察了第3、5、7天DC的收获情况。进一步用S-P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了mBmDC和fLDC有关分子表达。结果:在体外通过GM-CSF和TNF-α的作用,小鼠骨髓、人胎肝、骨髓细胞呈典型的毛刺状胞浆突起,第5天的收获率分别为:39.5%、67.2%、12.9%,而基本不能从脾细胞中诱导出成熟DC,获得的DC能与MAbCD80、MAbCD40呈强阳性反应。结论:在GM-CSF和TNF-α的共同作用下,能在体外从人胎肝、 骨髓和小鼠骨髓干细胞中获得成熟DC,其DC能表达高高水平的B7-1和CD40分子,这为大量获得DC提供了一种简便可行的手段,为研究DC的生物学特征及其抗原提呈功能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为开展以DC为基础的各种免疫治疗研究奠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制备的癌胚抗原(CEA)单克隆抗体酶免疫法试药盒测定145例经组织或细胞学检查证实的肺癌患者(其中疗前患者71例,疗后患者74例),肺部良性疾病38例及健康献血员57例的血清CEA值。以≥5ng/ml为阳性阈值。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9.
转移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生物学特性之一,也是导致机体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研究癌转移和治疗转移癌在某种意义上是治疗癌的关键。近年来,动物实验证明,使用免疫调节剂(Immunomodulators)具有激活、增强机体抗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免疫功能。我们使用厌氧棒菌菌苗(Anaerobic corynebacterium Parvum, ACP)和红色奴卡放线菌细胞壁骨架(Nocardia rubra-cell wall skeleton, N. r-CWS)观察了对C_(57)BL小鼠同系Lewis肺癌移植瘤生长及转移的抗癌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降低肿瘤疫苗细胞的致瘤性。方法:观察正常小鼠活化 B 淋巴细胞和小鼠 A L A9702 肺癌细胞的杂交瘤苗细胞( F L B2 C 、 F L B6 G) 的体外生长曲线,软琼脂集落形成及体内成瘤情况。结果: F L B2 C 、 F L B6 G 较 A L A9702 细胞生长明显缓慢,细胞倍增时间延长, F L B2 C 不能在软琼脂中形成集落, F L B6 G 在软琼脂中形成集落明显减少, F L B2 C 、 F L B6 G 均不能在小鼠体内成瘤。结论:通过与正常细胞融合的小鼠肺癌疫苗细胞的致瘤性明显减弱甚至消失,说明这样的疫苗细胞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