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背景:肝癌切除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促进微小转移灶的侵袭转移并引起线粒体损伤.目的:比较肝癌切除手术过程中肝正常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前后蛋白质表达谱的改变,筛查发生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应激的相关蛋白质分子标志物并探讨可能机制.方法:应用双向等电聚焦/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建立20例肝癌切除患者肝缺血再灌注前与灌注后15 min肝正常组织的全细胞蛋白质和线粒体蛋白质表达图谱,并进行差异分析,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串联时间质谱对差异蛋白质点进行鉴定,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与结论:相同条件下对各组全细胞和线粒体蛋白样品分别进行3次双向电泳,筛选在3次电泳中均存在的差异点进行分析,在全细胞蛋白质图谱中共鉴定出5个差异蛋白,在线粒体蛋白质图谱中未鉴定出明显的差异蛋白.结果可见肝癌切除手术过程中肝缺血再灌注15 min即可使细胞骨架蛋白、热休克蛋白等细胞保护蛋白表达发生改变,同时有促进肿瘤转移的风险,需要采取预防措施降低影响,但线粒体蛋白表达基本未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2.
背景:肝癌切除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促进微小转移灶的侵袭转移并引起线粒体损伤。 目的:比较肝癌切除手术过程中肝正常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前后蛋白质表达谱的改变,筛查发生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应激的相关蛋白质分子标志物并探讨可能机制。 方法:应用双向等电聚焦/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建立20例肝癌切除患者肝缺血再灌注前与灌注后15 min肝正常组织的全细胞蛋白质和线粒体蛋白质表达图谱,并进行差异分析,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串联时间质谱对差异蛋白质点进行鉴定,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结果与结论:相同条件下对各组全细胞和线粒体蛋白样品分别进行3次双向电泳,筛选在3次电泳中均存在的差异点进行分析,在全细胞蛋白质图谱中共鉴定出5个差异蛋白,在线粒体蛋白质图谱中未鉴定出明显的差异蛋白。结果可见肝癌切除手术过程中肝缺血再灌注15 min即可使细胞骨架蛋白、热休克蛋白等细胞保护蛋白表达发生改变,同时有促进肿瘤转移的风险,需要采取预防措施降低影响,但线粒体蛋白表达基本未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鼻咽癌患者接受放化疗过程中T细胞表面PD-1表达、T细胞亚群等免疫指标的水平,探讨不同治疗时间段内患者的免疫功能。方法:收集2015年4月至2015年9月在福建省肿瘤医院经病理确诊的30例鼻咽癌患者的血液标本,通过流式细胞术动态监测患者在不同治疗时段(治疗前、新辅助化疗后、放疗结束)的免疫指标水平,包括T细胞上PD-1及T细胞亚群、NK细胞、B细胞等。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新辅助化疗后外周血CD3+细胞、CD4+T细胞、CD8+CD28+T细胞及CD4+/CD8+比值显著升高,而CD19(+ 即B细胞)及CD3-CD16+CD56(+ 即NK细胞)细胞水平显著下降(均P<0.05)。放化疗结束后,外周血CD4+细胞、CD8+CD28+T细胞、CD4+/CD8+比值下调至较治疗前更低的水平(均P<0.05),而NK细胞的比例则表现为上调(P<0.05)。与治疗前相比,放疗后T细胞PD-1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鼻咽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比例在新辅助化疗后上调,而放疗结束时明显下降,提示放疗结束时患者的免疫功能受到显著抑制;T细胞PD-1的表达水平在放疗结束时显著上调,意味着放化疗结束时可能正是使用PD-1抑制剂的良机,抗PD-1维持治疗有望产生更高效持久的抗肿瘤效应。  相似文献   
4.
背景:肝癌切除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促进微小转移灶的侵袭转移并引起线粒体损伤。目的:比较肝癌切除手术过程中肝正常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前后蛋白质表达谱的改变,筛查发生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应激的相关蛋白质分子标志物并探讨可能机制。方法:应用双向等电聚焦/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建立20例肝癌切除患者肝缺血再灌注前与灌注后15min肝正常组织的全细胞蛋白质和线粒体蛋白质表达图谱,并进行差异分析,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串联时间质谱对差异蛋白质点进行鉴定,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与结论:相同条件下对各组全细胞和线粒体蛋白样品分别进行3次双向电泳,筛选在3次电泳中均存在的差异点进行分析,在全细胞蛋白质图谱中共鉴定出5个差异蛋白,在线粒体蛋白质图谱中未鉴定出明显的差异蛋白。结果可见肝癌切除手术过程中肝缺血再灌注15min即可使细胞骨架蛋白、热休克蛋白等细胞保护蛋白表达发生改变,同时有促进肿瘤转移的风险,需要采取预防措施降低影响,但线粒体蛋白表达基本未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人类精氨酸酶1(ARG1)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利用高通量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评价167例HCC及癌旁肝组织中ARG1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x2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ARG1蛋白表达与各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68例HCC及其癌旁肝组织中的ARG1 mRNA表达水平.结果 HCC中ARG1蛋白表达水平为3.540±3.702,明显低于癌旁肝组织(10.290±2.303;t=-22.421,P=0.000).ARG1表达与HCC分化程度、组织学分级、微血管侵犯、术前甲胎蛋白水平、术后复发有关(P值均<0.05).68例HCC组织中ARG1 mRNA表达水平为0.0997(0.213),低于癌旁肝组织0.563(0.459);u=-6.544,P=0.000].结论 ARG1在HCC中低表达,其可能参与HCC发生发展.检测ARG1表达可能有助于HCC辅助诊断、评估分化程度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Th17(IL-17A)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尤其与乙肝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收集39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的癌与非癌组织,应用流式细胞微球阵列术(CBA)检测IL-2、IL-4、IL-6、IFN-γ、IL-17A细胞因子水平,并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比较分析。结果:肝癌组织中IL-2、IL-4、IFN-γ表达水平好[分别为(4.61±0.28)、(3.37±0.58)、(3.08±1.08)pg/ml]显著低于非癌组织[分别为(5.57±0.59)、(3.77±0.70)、(3.69±1.20)pg/ml],而IL-6、IL-17A水平[分别为(280.09±254.68)、(2.66±1.66)pg/ml]显著高于非癌组织[分别为(6.58±1.92)、(1.49±0.98)pg/ml],同时无论癌组织还是非癌组织,高乙肝病毒载量(>1 000 U/ml)的组织IL-17A的表达[(3.45±1.86)pg/ml]显著高于低病毒载量(<1 000U/ml)的组织[(1.97±1.16)pg/ml]。结论:Th17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17A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IL-2、IL-4和IFN-γ可能抑制其表达,而IL-6可能促进其表达;乙肝病毒感染有可能促进Th17的表达,从而降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分化抑制因子3(Id3)协同Id1对结直肠癌细胞干性的影响,并阐明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应用慢病毒感染系统Id1短发夹RNA(shRNA)质粒构建Id1单基因敲减(sh-Id1)、sh-Id3和双基因敲减(sh-Id1Id3)的肠癌HCT116细胞株,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强度,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微球阵列术(CBA)检测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探讨细胞因子改变在肝癌组织免疫微环境中的意义。方法收集36例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癌组织及非癌组织标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组织中浸润免疫细胞的比例,CBA检测肝癌组织和非癌组织中Th1(IL-2、TNF-α、IFN-γ)、Th2(IL-4、IL-6、IL-10)、IL-17A细胞因子水平,并比较分析。结果肝癌组织中IL-6、IL-10和TNF水平分别为(292.49±325.29)pg/ml、(6.09±3.88)pg/ml和(9.55±5.60)pg/ml,比正常非癌组织的(6.82±2.69)pg/ml、(2.99±0.60)pg/ml和(3.50±0.77)pg/ml显著升高(P均<0.01),肝癌组织IL-2、IL-4及IL-17A水平分别为(4.73±0.26)pg/ml、(3.25±0.26)pg/ml和(2.05±0.29)pg/ml,显著低于正常非癌组织(P均<0.01)。而IFN-γ水平虽然较正常非癌组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细胞癌患者CD3+T细胞、CD4+Th细胞在癌组织中的比例均高于相应的非癌组织,而CD8+细胞在癌组织中的比例较低(P<0.05);不同病理分期的细胞因子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肝癌组织中抗肿瘤效应性细胞比例下降,Th1/Th2比例失衡,且向Th2方向漂移,导致肿瘤的发生、发展。肝癌组织微环境中细胞因子水平与肿瘤病理分期无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本文将SELDI-TOF-MS技术应用于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与健康人的血清蛋白质图谱的建立,寻找血清差异表达蛋白并建立诊断初步模型,分析可能的肿瘤诊断标志物.方法 采用SELDI质谱技术,将血清蛋白质结合于弱阳离子芯片上,建立30例鼻型NK/T细胞淋巴瘤患者以及58例健康对照人群的血清蛋白质图谱,应用Biomarker Wizard和Biomarker Pattern软件分析2组图谱之间的差异,通过差异峰建立分类树诊断模型,随机选取21例NK/T细胞淋巴瘤和25例健康对照进行盲筛.结果 在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和健康对照人群的血清蛋白质峰中有41个峰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Biomarker Pattern软件和分类回归树的统计原理筛选出最佳的组合模型,联合其中的2个质荷比为5 641、27 427的差异蛋白峰建立淋巴瘤诊断模型,此分类树模型可正确划分93.10%(27/29)的淋巴瘤患者和96.30%(52/54)的健康人.盲筛验证的敏感性为95.24%(20/21),特异性为100.00%(25/25).结论 SELDI-TOF-MS技术可用于鉴别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其建立的分类树模型有望成为诊断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0.
张丹凤  黄传钟  王三英 《中国抗生素杂志》2007,32(11):697-700,I0001
随着抗生素的开发与使用,细菌在对多种抗生素的适应过程中逐渐发展出对抗生素耐药的反应机制。TolC是药物排出转运体系的外膜成分,与AcrAB一起形成主要的药物排出泵,有关其表达量与耐药间的关系目前尚不清楚。试验将tolC克隆到pET-32a载体上进行诱导表达,镍柱纯化,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1:4000的抗血清。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明,TolC的表达量在耐四环素的大肠埃希菌K-12中比对照组提高50%。细菌TolC高表达试验发现,其MIC从100μg/ml提高到200μg/ml。结果说明TolC的表达量与四环素耐药性直接相关,提示细菌可以通过调节外膜蛋白的表达实现对抗生素的耐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