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耳鼻咽喉   8篇
口腔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β-防御素在慢性鼻-鼻窦炎和正常鼻黏膜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研究表明,鼻黏膜及黏膜下腺体中存在大量的免疫活性细胞并分泌大量的生物活性分子,如各类白介素、溶菌酶、抑菌肽等。研究这些生物活性分子对如何提高鼻腔黏膜的防御功能及慢性鼻-鼻窦炎的防治有重要意义。人类β-防御素(human β-defensins,hBD),包括hBD-1和hBD-2是近几年发现的广泛分布于口腔、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黏膜上皮及黏膜下腺体组织的重要蛋白质分子,  相似文献   
2.
鼻腔、咽部非霍奇金氏淋巴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鼻腔、咽部非霍奇金氏淋巴瘤 ( NHL)的临床特征、诊断要点及误诊原因。方法 :对1 986年~ 1 996年住院的 2 4例鼻腔、咽部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的患者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 :2 4例临床表现差异较大 ,缺乏特征性的表现。首次诊断 NHL6例 ,其余 1 8例初诊时诊断 :慢性鼻炎 8例 ,恶性肉芽肿3例 ,鼻息肉 2例 ,鼻中隔粘膜肥厚 2例 ,扁桃体炎 2例 ,慢性咽炎 1例。 2 4例均经病理切片及免疫组化确诊。结论 :鼻腔、咽部非霍奇金氏淋巴瘤临床表现复杂 ,缺乏特征性 ,早期易误诊。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 ,反复活检及免疫组化等方法有利于本病的确诊。  相似文献   
3.
额窦及筛窦粘液囊肿3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84~1995年收治额窦、筛窦粘液囊肿38例。男18例,女20例。年龄17~79岁。平均47岁。左侧ZI例,右侧17例。粘液囊肿位于额窦11例,额筛窦12例,筛窦15例。症状以头痛、鼻塞多见,其次流涕、头昏、头胀、嗅觉减退。有症状者占52.6%(20/38)。鼻部检查多以鼻中甲肥大或息肉样变多见,或有中鼻道饱满,中鼻道息肉及嗅裂“赘生物”等。有体征者占55.3%(21/38)。眼部症状以突眼,内肌部肿胀为多见。有的伴视力减退、眼痛、流泪、复视、甚至失明。眼部症状占89.5%(10/38)。体征以眼球移位,内毗部们及肿块多见。此外,眼球…  相似文献   
4.
鲁裕玉  沈朋  王丽君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7):1223-1223
巨淋巴结病又称“血管滤泡性淋巴组织增生症” ,是一种病因不明和少见的良性疾病。首先由Castleman报道[1] ,故又称Castleman病 (CD)。Keller等将本病的组织学表现分为透明血管 (HV)型和浆细胞 (PC)型 ,而根据临床表现又可分为局灶性CD(L)和多中心性CD(M)。国内外报道较为少见。患者男 ,10岁 ,因“发现颏下肿块 4个月余” ,于 2 0 0 0年 8月入院。体格检查 :颈前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扪及一约 2cm× 2cm大小肿块 ,中等硬度 ,伸舌运动时肿块位置无变化 ,余无殊。B超提示实质性低回声肿块 ,甲状腺正常…  相似文献   
5.
外耳道胆脂瘤也称外耳道阻塞性角化症。本病较少见,据有关文献报道发病率占耳科病的 0.1%[1]。多发生于成人,以单耳发病为多见,患者以耳痛、耳痒、耳漏和耳聋就诊。据不完全统计我科门诊自1988-1996年经涂片化验证实外耳道胆脂瘤48例(51耳)。用10%硝酸银溶液烧灼治疗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本组48例(51耳),男31例(33耳),女17例(18耳)。年龄最小13岁,最大72岁。病程最长28年,最短2个月。检查见外耳道有干硬的褐色物及脱落的鳞状上皮角化物形成的团块…  相似文献   
6.
介绍四例头颈部肿瘤典型病例应用DSA检查情况,讨论了DSA在头颈部肿块诊断上的作用。对手术前会诊、讨论以及手术方案的制订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指出在DSA引导下超选择血管化疗药物灌注或术前对肿瘤主供血管的栓塞应用上有广阔的前景。认为经皮股动脉穿刺逆行超选择插管造影法优于其他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喉癌微血管密度与喉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 F8相关抗体以 SABC法对 31例手术切除的喉癌微血管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微血管在喉癌组织学分级及分型中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而微血管在 2年后的淋巴结转移组 (10 .2 3± 0 .78)与无淋巴结转移组 (6 .38± 0 .33)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喉癌间质内微血管生成与淋巴结转移和患者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8.
鼻咽部非霍奇金淋巴瘤诊断分析(附24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鼻咽癌部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征、诊断要点及误诊原因。方法 对1984年~1999年6月住院的24例鼻咽部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 24例临床表现差异较大,缺乏特征性表现,初诊时诊断为慢性鼻炎8例、恶性肉芽肿3例、鼻息肉2例、鼻中隔粘膜肥厚2例、扁桃体炎2例、慢性咽炎1例。结论 鼻咽部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表现复杂、缺乏特征性,早期易误诊。反复行活检及免疫组化等方法有利于本病的  相似文献   
9.
作者报道鼻咽癌126例中误诊8例,对其误诊时间、病种、原因进行了分析、讨论,并提出如何早期诊断,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0.
253例原发鼻中隔肿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鼻中隔肿块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对1983年3月-2007年8月收治的253例原发于鼻中隔的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3例鼻中隔肿块中,良性肿瘤2J9例,恶性肿瘤34例;良性肿瘤采用鼻内/鼻侧径路,随访6个月~12年(平均72个月),173例无复发和恶性变,12例复发再次手术,9例死于其他疾病,25例失访。恶性肿瘤采用鼻内/鼻侧径路加放/化疗,随访12个月~15年3个月,6例于术后2年~6年7个月因复发或转移而死亡;余28例生存,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对于原发于鼻中隔的良性肿瘤以手术切除为主,关键是一次性彻底切除,而恶性肿瘤应采取综合治疗,术后应进行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