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特种医学   16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3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糖尿病是四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体内氧化应激与炎症水平升高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槲皮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的花、叶和果实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应激、抗炎、降糖及保护心血管系统等生物学功能。国内外已开展了大量关于槲皮素防治2型糖尿病的科学研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槲皮素在防治2型糖尿病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相关研究工作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营养学报,2020,42(6):618-622]  相似文献   
2.
杨忍忍  赵昕雨  姚站馨  王玖  郭长江  高蔚娜 《军事医学》2021,45(6):454-458,封3
可溶性微针是微针中的一大类,具有给药部位精确、药物渗透输送速度快、无需冷藏、运输便捷等特点,相对于传统的皮下注射方式优势明显.该文综述了可溶性微针的制备技术及其携带疫苗、激素、降糖药和麻醉剂等应用情况,旨在为研究者制备和应用可溶性微针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4.
目的研究槲皮苷在人结肠癌上皮细胞内的吸收和代谢特征。方法以人结肠癌上皮细胞为模型,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人结肠癌上皮细胞上的槲皮苷及其代谢产物(包括槲皮素和3′-甲基槲皮素、4′-甲基槲皮素等)。结果 30~150min中均能在人结肠癌上皮细胞内检测到槲皮苷、槲皮素和3′-甲基槲皮素、4′-甲基槲皮素,胞内摄取呈现120min内随时间先升后降、120min达稳态的趋势特征。同时在细胞内检测到槲皮素进一步代谢产物槲皮素葡萄糖醛酸、槲皮素三硫酸酯和槲皮素葡萄糖醛酸化硫酸酯,以及3个未知产物特异吸收峰,未发现[M+H]+准分子离子峰m/z〉600的代谢产物。结论槲皮苷在人结肠癌上皮细胞中以完整的糖苷形式吸收,在胞内脱糖基后进行甲基化、葡萄糖醛酸化和硫酸化等转化和代谢。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槲皮素及其糖苷衍生物在人小肠吸收模型Caco-2细胞单层上的吸收特征。方法采用Caco-2单层细胞模型,研究槲皮素、槲皮苷、异槲皮苷的肠道吸收特征,以LC-MS法测定槲皮素、槲皮苷、异槲皮苷、异鼠李亭。结果槲皮素及其糖苷衍生物孵育30~150min后,均能在透过侧检测到槲皮素、槲皮苷和异槲皮苷以及槲皮素的甲基化代谢产物之一异鼠李亭;透过的槲皮素及其代谢产物异鼠李亭含量在150min孵育时间内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特征;而槲皮苷和异槲皮苷的透过量则随孵育时间呈持续升高的趋势,在孵育后期可检测到微量异鼠李亭。结论槲皮素、槲皮苷和异槲皮苷可以完整的分子形式被Caco-2细胞单层吸收,其吸收特征有显著差异,并在吸收过程中伴有广泛的代谢转化。[营养学报,2012,34(4):358-361,367]  相似文献   
6.
儿茶素类物质是茶叶的有效成分,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对人体有多种有益作用.本文阐述了儿茶素类物质的吸收情况(包括吸收部位、速度、参与吸收的可能载体以及影响吸收的因素等);分布情况(包括给予多长时间后在组织中可检测到儿茶素类物质、何种组织中的浓度最高等);生物转化情况(包括参与转化的主要酶类COMT、UGT、SULT的存在部位、作用形式及产物等)以及主要的排泄途径等4个方面,以期为更好地认识、利用、开发儿茶素类物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索不同核黄素水平对HepG2细胞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定制无核黄素培养基、紫外线清除胎牛血清(FBS)中核黄素建立核黄素缺乏培养条件,在此基础上,以不同浓度核黄素(0.76、3.76、6.76、12.76、24.76、48.76nmol/L)培养HepG2细胞,共培养96 h,于不同时间点取样测定细胞活力、细胞凋亡率,于72h测定培养上清液的丙二醛(MDA)含量、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以及细胞中谷胱甘肽还原酶(GR)、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细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与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结果随着核黄素浓度增加,细胞活力显著上升、细胞凋亡率显著下降(P0.05),培养液中ALT、AST活性显著下降、MDA含量显著下降,细胞内SOD活性显著上升、GR活性显著上升、GSH-Px活性显著下降、GSH含量显著增加、GSSG含量显著减少、GSH/GSSG显著升高(P0.05)。上述大部分指标的核黄素剂量效应拐点在12.76nmol/L左右。结论核黄素不足可导致HepG2细胞的抗氧化功能下降,维持正常抗氧化功能的核黄素浓度应高于12.76nmol/L。  相似文献   
9.
线粒体自噬是维持线粒体稳态的重要途径。在哺乳动物细胞,目前已知有两种线粒体自噬途径:受体依赖性和非依赖性途径,受体依赖性途径由BNIP3、BNIP3L/NIX、FUNDC1介导,受体非依赖性途径由PINK1-Parkin介导。低氧情况下,线粒体自噬途径激活,清除损伤的和功能紊乱的线粒体。研究表明,食物中的营养素(如叶酸、锌)和食物活性成分(如白藜芦醇、槲皮素、乔松素)等,可通过线粒体自噬途径发挥其抗低氧作用,减轻组织、细胞损伤。本文综述了食物营养成分调节低氧所致线粒体自噬的研究进展,旨在为研发基于食物营养成分的抗低氧营养制剂提供科学依据。[营养学报,2023,45(3):306-310]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我军重度劳动部队核黄素的营养状况,为修订推荐的核黄素摄入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驻南、北方地区的炮兵、装甲兵部队的11个基层单化官兵,共317人;采用膳食调查、体格检查、4h核黄素尿负荷试验法评价核黄素营养状况。结果各调查单位的膳食核黄素日摄入量为1.0~1.7mg;4h核黄素尿负荷试验结果表明,各调查单位核黄素营养状况处于正常状态的人员较少,处于缺乏或不足状态的人员较多;有核黄素缺乏症状者为5.7%(18/317)。通过计算,得出我军重度劳动部队预防核黄素缺乏的膳食核黄素推荐日摄入量为1.8mg。结论我军重度劳动条件下预防核黄素缺乏推荐的核黄素日摄入量可为1.8mg;从功能或充裕水平考虑推荐的核黄素摄入量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