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我院配制的祛痰合剂(即铵远合剂)不同贮存方法的稳定性。方法 随机抽取3批祛痰合剂分别置于无色塑料瓶和无色玻璃瓶中,室温下贮存,每周监测其性状、氨含量的变化。结果 置于中性玻璃瓶中的祛痰合剂较于中性塑料瓶中放置的祛痰合剂稳定。结论 为本制剂的贮存条件提供新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
中药前列泰联合盐酸坦索罗辛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国成  马永良  余晓霞  谢文练 《中药材》2005,28(11):1047-1048
目的:观察中药前列泰联合盐酸坦索罗辛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泌尿外科门诊患有慢性前列腺炎病人94例,随机分为两组,前列泰治疗组51例,口服前列泰片,每日3次,每次5粒;另每晚加服盐酸坦索罗辛0. 2mg粒,15日为1疗程;其余43例全为对照组.结果:前列泰联合盐酸坦索罗辛治疗组SSQ的有效率为92. 2%,EPS中WBC的有效率为84. 3%.结论:中药前列泰联合盐酸坦索罗辛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院2000-2003年嗜麦芽窄食单胞菌(Xan)的耐药性。方法常规的方法对临床标本进行培养分离,API鉴定,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参照绿脓假单胞菌的标准),结果统计用WHONET5及SPSS软件。结果Xan对临床常用的11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分别为复方磺胺甲恶唑25.0%-36.0%、替卡西林/棒酸39.7%-69.3%、头孢他啶41.2%-61.3%、头孢哌酮/舒巴坦39.7%-57.3%、环丙沙星39.7%-69.3%、头孢匹美69.1%-82.7%、哌拉西林/三唑巴坦69.1%-85.3%、阿米卡星79.4%-97.1%、头孢哌酮85.3%-91.2%、哌拉西林87.2%-100.0%、氨曲南89.3%-95.6%。4年间,哌拉西林、头孢匹美、复方磺胺甲恶唑、头孢哌酮等4种抗生素的耐药率有显著的差异(P<0.05),其它7种抗生素无差异(P>0.05)。结论经验治疗Xan感染可选择复方磺胺甲恶唑、替卡西林/棒酸、头孢他啶。  相似文献   
4.
猩红热患者,如具有适当的隔离条件,可以在家治疗。根据苏联保健部1956年7月9日所发布的第273号命令,已撤消了猩红热患者必须住院的规定,只有具有临床及流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微小RNA(microRNA,miRNA,miR)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miR-222在多种肿瘤组织中表达上调,而其在肾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拟通过检测RCC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miR-222的表达情况,探讨miR-222在RCC中的作用。并在体外条件下,通过检测miR-222的下游作用靶点,探讨miR-222的抗RCC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RC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iR-222的表达;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力;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DDIT4蛋白及LC3-Ⅱ的表达;采用荧光素酶实验验证miR-222的作用靶点;转染EGFP-LC3后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自噬状态。结果:qRTPCR检测结果显示,miR-222在RCC组织中表达明显上调。在人肾透明细胞癌786-O细胞株中敲低miR-222表达后显著抑制细胞的增殖活力,而过表达miR-222可增强786-O细胞的增殖活力(P<0.01)。在786-O细胞中敲低miR-222后,其靶基因DDIT4蛋白的表达显著上调,过表达miR-222后,DDIT4表达明显下调。荧光素酶实验结果表明,DDIT4为miR-222的直接作用靶点。RCC组织的DDIT4表达下调。在786-O细胞中抑制miR-222表达后,LC3-Ⅱ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自噬体数目显著增加。结论:miR-222在RCC中高表达,并可能通过靶向抑制DDIT4的表达参与调控RCC细胞自噬。  相似文献   
6.
笔者自1998年9月~2000年12月分别用克拉霉素与司帕沙星联合疗法及司帕沙星对照,选择性治疗观察男性解脲支原体尿道炎159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59例男性患者均选自本站性病门诊病人,发病年龄23~65岁,病程2周~2年不等。159例患者均有程度不同的尿道灼热、痒、刺痛感,轻度尿急、尿濒。查体:尿道轻度潮红93例(58.5%);水肿95例(59.7%),有浆液性分泌物溢出;64例(40.1%)有少许稀薄黄色脓性液溢出。所有患者均有不洁性接触史,全部病例曾用氧氟沙星、阿奇霉素、美满霉素等药物治疗无效。将159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86例,对照组73例。对四环素、红霉素、喹诺酮类药物有过敏史者,有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者不列入观察。 1.2 实验室检查 常规取尿道2~4cm处分泌物,置于解脲支原体培养基中(培养基由中外合资上海华都医学科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DACT2基因在肾细胞癌(R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该院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59例住院RCC患者肾癌根治术后RCC及相应癌旁组织、正常组织标本,分别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检测其DACT2基因甲基化状态、mRNA表达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过氧化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SP)法检测其细胞质内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并分析RCC组织DACT2基因甲基化状态及mRNA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DACT2基因甲基化与mRNA及β-catenin表达的关系.结果 RCC组织中DACT2 mRNA相对表达水平(0.427±0.025)明显低于癌旁组织(0.801±0.047)和正常组织(0.872±0.022),RCC组织中DACT2基因甲基化阳性率(45.76%)明显高于癌旁组织(6.78%)及正常组织(5.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癌旁组织与正常组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RCC组织中DACT2基因mRNA相对表达水平及启动子区甲基化发生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临床分期、Fuhrman分级等临床资料间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甲基化组中DACT2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低于非甲基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CC组织中β-catenin蛋白在细胞质中的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DACT2基因甲基化与β-catenin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324,P=0.012).结论 DACT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及其mRNA相对表达水平降低可能参与RCC的发生,但与RCC的临床进展无关,DACT2基因启动子区发生甲基化可能是引起其mRNA相对表达降低的原因之一,且肾癌组织DACT2基因甲基化的发生可能与β-catenin的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滋肾育胎丸治疗先兆流产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睿  李国成  陈志辽  马永良 《中药材》2005,28(12):1144-1146
目的:观察滋肾育胎丸对先兆流产的疗效.方法: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先兆早期流产患者70例,应用滋肾育胎丸治疗23例,同时应用滋肾育胎丸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27例.单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20例.结果:滋肾育胎丸组、滋肾育胎丸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联合治疗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组有效率分别为86.96%、92.59%、85.00%,无显著统计差异(P>0.05).结论:滋肾育胎丸治疗先兆流产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复方氯化钠溶液在常温条件下贮藏的稳定性,观察复方氯化钠散配制成溶液剂的可行性。方法配制复方氯化钠散剂和溶液剂各3批,分别置室温条件下贮藏,连续观察6个月,每个月分别进行一次性状、含量测定及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复方氯化钠溶液在贮藏期间各项检查均符合规定。结论复方氯化钠散配制成溶液剂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氢醌乳膏(又名褪色霜)为皮肤脱色剂,临床主要用于色素性皮肤病,如黄褐斑雀斑、黑变病等。氢醌(对苯二酚)为光感性物质,性质不稳定,在碱性或金属离子存在的条件下易氧化变质。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依照《中国医院制剂规范》(简称《规范》)处方制得的氢醌乳膏,膏剂容易破相,贮藏过程中颜色容易加深变成黄褐色,从而影响本品的外观和临床疗效。本文通过比较两种不同基质及附加剂制成的氢醌乳膏稳定性差异,寻找出一种更适合于配制氢醌乳膏的基质及附加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