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甲状腺非典型腺瘤的病理学特点,分型及免疫学表型。方法:HE染色光镜观察组织学特点并分型,免疫组化(S-P法)检测bcl-2,p53,PCNA表型,结果:225例巨检分为:孤立型168例,占75%,多结节型52例,占23%,隐匿型5例,占2%,光镜下组织学分为:腺泡状型180例,占80%,弥漫型34例,占15%,小梁状型11例,占5%,细胞形状学以下不规则型为主,占55%(124/225),梭形细胞型占30%(67/225),透明细胞型占10%(23/225),畸异细胞型占5%(11/225),免疫组化bcl-2,p53,PCNA在腺泡状,弥漫型,小梁 型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2.8%,24.5%,75.3%,81.4%,23.5%,76.5%,83.5%,25.1%,76.0%。三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与滤泡状腺瘤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与滤泡状癌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甲状腺非典型腺瘤组织学和细胞学均分为三型,生物学行为系原位癌。  相似文献   
2.
1 临床资料28例患者均系女性,年龄30~62岁,中位年龄48岁,其中浸润导管癌24例,髓样癌2例,单纯癌2例,均采用改良根治术;术前病程7d~3年,术后至复发间隔时间:2~84个月,平均29个月;其中单纯手术部位复发4例,对侧乳腺复发2例,皮肤转移2例,腋窝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6例,骨转移1例,复合复发13例(含2个以上器官,主要为肺、肝、淋巴结)。2 复发前治疗28例中,7例行一疗程全身化疗,方案为CAF(5-Fu,阿霉素,环磷酰胺);4例行术后放疗,剂量4500~5000cGY;3例行化疗 放疗,化疗为2~3疗程不等,方案CAF,坚持治疗时间最长为术后2年;9例术后口服三苯氧胺1…  相似文献   
3.
452例甲状腺肿块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状腺肿块是常见疾病,但由于生物学行为和形态表现常不一致,特别恶性瘤诊断有一定困难,临床误诊病例不少。本文拟通过回顾性分析10年外科手术切除的452例甲状腺肿块,对其分类和诊断做一探讨。 临床病理资料分析 452例患者均有完整的病史记录,每例均有1~12张H.E染色的病理切片。基本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有关甲状腺肿瘤的分类标准,但良性腺瘤不再分亚型,并把非典型腺癌、滤泡状腺瘤伴Ⅰ-Ⅲ级  相似文献   
4.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了106例原发性肺癌组织中P53蛋白的异常表达,阳性表达率为52.8%,其中鳞癌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2.8%,腺癌为47.1%,未分化癌为63.2%,其与组织学分型、分级及临床PTNM分期无关。P53蛋白表达与肺腺癌有无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转移呈显著正相关(P<0.01),而在肺鳞癌和未分化癌中则未见.P53蛋白表达与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转移间有相关性(P>0.05)。提示P53抑癌基因突变在不同类型肺癌的演变过程中可能发挥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抑癌基因p16在人肺癌和癌旁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p16蛋白在癌旁组织表达阳性率为90%,明显高于癌组织的58.5(P<0.01)。腺癌p16阳性率为76.5%,高于鳞癌的52.8%和小细胞癌的42.1%(P<0.05)。在鳞癌和腺癌中p16表达阳性率随着分化程度的降低而下降,同时也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呈显著负相关(P<0.05),但与肺癌临床病理分期相关不显著。本组结果表明:p16蛋白表达缺失与肺癌的发生有关,p16基因在不同类型肺癌的发生过程中作用不同,且与肺癌分化不良和有无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曲菌所致的心内膜炎少见且生前不易确诊,兹将我院最近尸检证实的1例报道如下: 患者,23岁,因发热,头痛,腰痛,尿少住院。入院后经血培养无致病菌生长,并经青霉素、氯霉素、羧苄青霉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抗炎治疗及纠正水电酸硷平衡等处理,体温不降,头痛、腰痛加剧,双侧股动脉亦难触及搏动,躯干皮肤出现散在出血点,脑压>280mmH_2O,病情恶化于1986年元月13日晨死亡,临床诊断:1、败血症;2、大动脉炎;3、脑炎。尸检:心脏重435g,二尖瓣口有一簇灰红色乳头状赘生物,体积达3×2×1.8cm,质脆,乳头肌及腱索上有直径0.3~0.6cm大少不等赘生物,左心室壁明显增厚达2.1cm(图1),其他瓣膜无异常,右心房及心室有附壁血栓,左心室前壁有数个黄豆粒大梗死灶;腹主动脉与左右髂总动脉分支处有4.5×1.5×1cm赘生物栓塞,其表面灰红色,粗糙较脆与管壁粘连。两肾皮质及脾脏可见到直径0.5~1cm灰白色梗死灶,  相似文献   
7.
胃癌淋巴结增生与p53、nm23基因表达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量多,或有较多Ⅳ期的淋巴结癌转移者nm23阳性表达减少,反之增加。研究结果,nm23基因表达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数量和分期呈正比;与淋巴结伴有癌转移的数量和程度呈反比。本研究发现,早期胃癌和淋巴结反应性增生阶段,p53低表达而nm23高表达;而晚期胃癌和淋巴结伴有癌转移阶段,p53为高表达而nm23低表达。可能p53突变多发生在细胞的癌变过程中,nm23失活多发生在细胞的转移过程中。提示p53基因突变对nm23基因失活有一定影响作用,联合检测对胃癌的进展、转移,了解机体的免疫状态,以及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PCR技术检测结核杆菌的DNA(TB-DNA),其中临床诊断为结核或可疑结核者9例,肿瘤6例,结节病3例,淋巴结炎4例,共22例。病理诊断确诊为不典型结核者14例,不能除外结核者4例,结节病2例,瘤样病变2例。所有病例经抗酸染色均未查到结核杆菌。PCR检测结果表明,22例中18例呈阳性(占81.82%),4例呈阴性。PCR技术敏感、特异,对于不典型结核病例检查TB-DNA片段用于辅助诊断颇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慢性胆囊炎和肿瘤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慢性胆囊炎后壁肥厚所致的腺上皮增生、异型、癌变的发生、发展过程。方法对105例慢性胆囊炎壁肥厚和13例慢性胆囊炎壁肥厚型腺癌,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p53、p16、Bcl-2基因表达。结果慢性胆囊炎引起囊壁结节状增厚,腺上皮增生、异型,最后导致壁肥厚型腺癌。p53在慢性胆囊炎壁肥厚轻、中度中不表达,慢性胆囊炎壁重度肥厚和胆囊炎后壁肥厚型腺癌中阳性表达7.4%和46.2%;p16在慢性胆囊炎壁肥厚轻、中、重度和胆囊炎后壁肥厚型腺癌中阳性表达分别为82.6%,75.0%,51.9%和38.5%,Bcl-2在慢性胆囊炎壁肥厚轻、中、重度和胆囊炎后壁肥厚型腺癌中阳性表达分别为39.1%,46.9%,74.1%和46.2%。结论p53与p16、Bcl-2基因表达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p16和Bcl-2基因表达有显著的相关性;重度的慢性胆囊炎壁肥厚是重要的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与肺癌分化、TNM分期和预后的关系,用鼠抗PCNA单克隆抗体,以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6例肺癌及癌旁肺组织中PCNA表达指数。在肺癌组织中PCNA指数,鳞癌为456%、腺癌为394%、小细胞癌为474%,均显著高于癌旁肺组织的29%(P<0001)。在肺鳞癌和腺癌中,癌组织分化越差,PCNA指数越高(P<005)。PCNA指数与肺鳞癌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相关不密切,而与肺腺癌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均密切相关(P<005)。无论是鳞癌还是腺癌,术后存活3年以上者PCNA指数明显低于3年以下者(P<005)。结果提示PCNA的表达指数可反映肺癌组织的增殖能力,对评估肺癌的分化和预后有重要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