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1篇
肿瘤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调查医院分离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染色体mec基因盒的分布,为临床MRCNS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提供合理的依据.方法 收集医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临床标本中分离的98株MRCNS,PCR检测mecA基因携带率,运用多重PCR检测SCCmec的基因型和亚型.结果 98株MRCNS中包括表皮葡萄球菌40株、溶血葡萄球菌32株、人葡萄球菌21株、科氏葡萄球菌5株;98株MRCNS经mecA基因检测均为阳性,其中40株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中,SCCmecⅤ型24株占60.0%,SCCmecⅣ型9株占22.5%,SCCmecⅠ型6株占15%,1株未分型;在32株耐甲氧西林溶血葡萄球菌中,SCCmecⅤ型16株占68.75%,SCCmecⅣ型10株占31.25%,包括Ⅳa型5株,Ⅳb型5株;SCCmecⅢ型6株占15.0%;21株耐甲氧西林人葡萄球菌和5株耐甲氧西林科氏葡萄球菌均为SCCmecⅣ型.结论 医院临床分离MRCNS的SCCmec型别主要以SCCmecⅤ和SCCmecⅣ为主;不同种类MRCNS所携带SCCmec的型别不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2型谷氨酰胺酶(GLS2)表达水平与患者病理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行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组织89例,癌旁组织67例(距肿瘤5 cm以上),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IF-1α和GLS2的表达。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HIF-1α和GLS2表达水平及与结直肠癌病理因素的关系采用卡方检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COX回归模型,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HIF-1α的阳性率为64.0%(57例),GLS2的阳性率为67.4%(60例),明显高于癌旁组织(13.4%、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HIF-1α和GLS2的阳性率与肿瘤分期、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肿瘤分期为Ⅲ/Ⅳ期、分化程度差和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中的HIF-1α和GLS2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肿瘤分期为Ⅰ/Ⅱ期、分化程度好和淋巴结未转移的结直肠癌组织(P0.05);COX回归模型得出结直肠癌患者的HIF-1α、GLS2、肿瘤分期、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均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HIF-1α和GLS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提示预后不良,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存在相关性,有望成为结直肠癌评估诊断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3.
李舟  王笑颜  顾金华 《浙江医学》2009,31(9):1222-1225
目的动态监测急性脑损伤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a(TNF-a)、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及全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CD3^+/HLA-DR^+水平的变化,为临床提供脑组织损伤严重程度的参考及评价预后方法将126例急性脑损伤患者分为4组(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特重型组),监测不同时间段(〈12h、24h及第3、5、7天)TNF-a、IL-6、IL-8、hs-CRP、CD3^+/HLA-DR^+的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4组患者伤后12h内TNF-a、IL-6、IL-8、hs-CRP、CD3^+/HLA-DR^+水平均升高,TNF-a、IL-6、IL-8水平在伤后第3天达到高峰,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持续下降,而特重型组伤后第7天仍保持较高的水平(P〈0.05)。TNF-a、IL-6、IL-8水平升高与颅脑损伤程度呈正相关(P〈0.05)。TNF-a、IL-6、IL-8、CD3^+/HLA-DR^+水平升高又与hs-CRP呈正相关(P〈0.01)。结论脑损伤患者体内存在不同程度的炎症和免疫反应。脑损伤急性期,炎性反应因子TNF-a、IL-6、IL-8、hs-CRP及血管损伤的细胞因子CD3^+/HLA-DR^+表达与血肿的扩大密切相关,各类参与炎性反应的因子相互促进和调节,动态监测有助于早期判断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4.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并在教育和医疗行业最先推行此新政。从今年10月1日起,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  相似文献   
5.
516例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血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 1998年 1月至 2 0 0 0年 7月我院新生儿室感染性疾病患儿 516例作血培养及药敏试验 ,结果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新生儿 516例 ,年龄 5~ 2 6天 ,平均年龄 12± 7 6天 ,其中呼吸道感染 143例 ,脐部感染 141例 ,皮肤感染 94例 ,消化道疾病 73例 ,围生期感染 6 5例。1 2 血液增菌液 生化鉴定及药敏试剂条均由法国生物 -梅里埃公司提供 ,在有效期内使用。2 方 法无菌操作抽取股静脉血 3~ 5ml注入血增菌液 ,经 35℃孵育观察 10天 ,每日晨检查有无细菌生长 ,发现液体有混浊、溶血、沉淀、菌膜或固相面有菌落生长 ,取…  相似文献   
6.
植入体内双J管表面生物膜细胞学检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植入体内双J管表面生物膜是介入性医源性感染的主要感染源。对植体内双J管表面生物膜作细菌学检验,为临床预防感染和治疗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18例值入体内双J管从膀胱镜下以出并分4段,经35C增菌后转种7%~8%羊血营养琼脂平板分离菌落,采用AIPAT鉴定系统对菌株作鉴定。结果 无细胞生长5例,4段双J管均有同种细胞生长9例,共检出6种9株细菌,膀胱尿15例无细菌生长,3例菌落计数大于10^5C  相似文献   
7.
内置双J管是泌尿科治疗输尿管疾病的重要手段 ,但因内置双J管生物膜的形成容易引起泌尿系感染 ,造成提前拔管。本组25例内置双J管病例在置管后进行预防性治疗 ,对出现尿频、尿急病例进行加强治疗 ,取得满意疗效。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25例 ,男11例 ,女14例 ,平均年龄37岁。平均置管时间92天。术前中段尿培养均阴性。病种 :10例肾孟结石 ,12例输尿管结石 ,2例输尿管畸形 ,1例膀胱癌。二、方法病人置管后即开始服用常规剂量的肾石通冲剂或宁泌泰胶囊 ,同时用罗红霉素片 ,150mg,每日一次 ,对无尿频、尿急病例用…  相似文献   
8.
急性脑损伤患者血清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和性激素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舟  邹伟华  顾金华 《现代实用医学》2007,19(8):645-646,650
目的 探讨急性脑损伤患者血清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性激素浓度的变化情况.方法 将128例急性脑损伤患者分为4组(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和特重型组),监测不同时间段(<12h、1d、3d、5d和7d)NSE、雌二醇(E2)、孕酮(P)和睾酮(T)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四组患者入院12h内NSE、E2、P、T均升高,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特重型组和重型组3d后NSE明显升高,达到一个迟发高峰,特重型组持续升高.E2、T、P浓度男女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动态监测急性脑损伤患者体内NSE和性激素变化,有助于临床判断病情进程及预后,为采取更有效的治疗措施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应激、抑郁及焦虑的缓解作用.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Web of Science 4个英文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医学会数字化期刊库4个中文数据库中关于心理干预与乳腺癌患者心理应激、抑郁和焦虑相关的文献.由2名评价人员独立筛选文章,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对纳入对象进行逐个评价,之后采用Rev5.3软件对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5篇文献,其中包括2个随机对照研究和13个病例对照研.Meta分析结果显示:采用心理干预有助于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应激(SMD=0.72,95% CI 0.59~0.85,P<0.01)、抑郁(SMD=0.61,95% CI 0.48~0.73,P<0.01)和焦虑(SMD 0.69,95%CI 0.50~0.88,P<0.01)的缓解,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理干预有助于缓解乳腺癌患者心理应激、抑郁及焦虑等心理障碍,对预防和治疗乳腺癌患者的心理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植入体内双J管表面生物膜细菌学检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植入体内双J管表面生物膜是介入性医源性感染的主要感染源。对植入体内双J管表面生物膜作细菌学检验,为临床预防感染和治疗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18 例值入体内双J管从膀胱镜下取出并分4 段,经35℃增菌后转种7% ~8% 羊血营养琼脂平板分离菌落,采用APIATB鉴定系统对菌株作鉴定。结果 无细菌生长 5例,4段双J管均有同种细菌生长9例,共检出6种9株细菌。膀胱尿15例无细菌生长,3例菌落计数大于105CFU/m l。结论 双J管培养阳性率为50.0% ~72.2% ,以膀胱内段最高。为预防和早期治疗双J管所引起的医院感染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