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皮内连续缝合技术在低位直肠癌预防性回肠造口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08例行低位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及预防性回肠造口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造口缝合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皮内连续缝合回肠造口,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回肠黏膜与皮肤间断缝合回肠造口。比较两组患者的造口手术时间、术后心理状态及造口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造口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焦虑、悲观、自卑、恐惧、社交障碍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患者造口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传统间断缝合技术相比,采用皮内连续缝合技术进行回肠造口可缩短造口手术时间,降低造口术相关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患者更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Ⅰ,IGF-Ⅰ)、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Ⅱ,IGF-Ⅱ)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与胃癌浸润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对胃癌患者40例的癌组织、距原发灶5cm以上切缘组织和正常胃组织标本10例进行IGF-Ⅰ、IGF-Ⅱ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①胃癌组织中IGF-Ⅰ的表达率显著高于切缘组织和对照组(P<0.05);切缘组织和对照组中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分期中Ⅰ、Ⅱ期与Ⅲ、Ⅳ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淋巴结转移组与淋巴结转移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侵及全层组与侵及全层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胃癌组织中IGF-Ⅱ的表达率显著高于切缘组织和对照组(P<0.05).切缘组织和对照组中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分期中Ⅰ、Ⅱ期与Ⅲ、Ⅳ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淋巴结转移组与淋巴结转移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侵及全层组与侵及全层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GF-Ⅰ、IGF-Ⅱ的高表达与胃癌的发生有关,且均参与了胃癌的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测对肺腺癌的诊断价值及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00例肺腺癌患者(建模组)和10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 另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50例肺腺癌患者作为验证组, 比较建模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21片段(CYFRA21-1)、糖类抗原19-9(CA19-9)和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g)水平, 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CA125、CEA、CYFRA21-1、CA19-9、SCC-Ag单独及联合检测对肺腺癌的诊断价值;单、多因素分析影响肺腺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采用R软件构建预测肺腺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列线图模型, 并构建危险分层系统。结果建模组患者CA125、SCC-Ag、CEA、CYFRA21-1、CA19-9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ROC曲线显示CA125、CEA、CYFRA21-1、CA19-9、SCC-Ag联合检测对肺腺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其曲线下面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完整结肠系膜切除(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CME)术后化疗联合DC-CIK细胞免疫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3年12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外科的82例Ⅲ期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接受CME手术.单纯化疗组(n=42)采用CapeOX方案,给予6周期化疗;DC-CIK细胞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组(联合治疗组,n =40)除采用CapeOX方案化疗外,同时给予负载自身肿瘤抗原的DC肿瘤疫苗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进行细胞免疫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EA的变化、细胞免疫指标(外周血CD3+、CD4+、CD8+、CD19+、CD56+及CD4+ CD25+ FOXP3+ Treg细胞的百分比)、治疗期间的药物毒副作用以及比较两组2年肿瘤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周CEA数值较术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术后1年的CEA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化疗组术后2年的CEA数值与治疗后及与联合治疗组相比均明显升高(均P<0.05).单纯化疗组化疗后CD8+和Treg细胞的百分比明显下降(P<0.05),余指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治疗后CD3+、CD4+、CD8+、CD19+、CD3+CD56+细胞的百分比显著提高(P<0.05),Treg细胞的百分比明显下降(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的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腹泻、外周神经毒性及手足综合征等药物毒副作用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均P <0.05).单纯化疗组的2年肿瘤复发率为23.81%,联合治疗组为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C-CIK细胞免疫治疗联合化疗可以提高结肠癌患者术后的机体免疫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减少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并明显降低肿瘤2年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胃癌中IGF-Ⅰ、IGF-ⅠR及IGF-Ⅱ的表达以及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取原发胃癌组织、距胃癌组织5cm以上癌旁组织的标本共计40例和胃溃疡切除后经病理证实为正常胃组织的标本共计1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组IGF-Ⅰ、IGF-ⅠR、IGF-Ⅱ的表达,将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病理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癌旁组织和正常胃组织中IGF-Ⅰ的表达率明显低于胃癌组织(P<0.05)。PTNM分期中Ⅰ~Ⅱ期低于Ⅲ~Ⅳ期(P<0.05);淋巴结阴性组低于淋巴结阳性组(P<0.05);未侵及全层组低于侵及全层组(P<0.05)。癌旁组织和正常胃组织中IGF-ⅠR的表达率明显低于胃癌组织(P<0.05)。PTNM分期中Ⅰ~Ⅱ期低于Ⅲ~Ⅳ期(P<0.05);淋巴结阴性组低于有淋巴结阳性组(P<0.05);未侵及全层组及侵低于全层组(P<0.05)。癌旁组织和正常胃组织中IGF-Ⅱ的表达率明显低于胃癌组织(P<0.05)。PTNM分期中Ⅰ~Ⅱ期低于Ⅲ~Ⅳ期(P<0.05);淋巴结阴性组低于有淋巴结阳性组(P<0.05);未侵及全层组低于侵及全层组(P<0.05)。结论 IGF-Ⅰ、IGF-ⅠR、IGF-Ⅱ的显著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且在胃癌的侵袭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多途径置金属支架治疗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16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应用多途径置金属支架治疗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效果,为临床上选择更适当的方法治疗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162例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途径(n=129)、经皮经肝胆管引流(PTCD)途径(n=25)、联合ERCP和PTCD途径(n=8)置入金属支架治疗的情况。通过比较患者术前与术后1周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变化,评价3种方法的有效性。结果术后1周复查血清生化指标,TBIL、DBIL、IBIL、ALT、AST均显著下降(P〈0.01)。并发症发生主要是感染、出血、胰腺炎,经治疗后缓解,没有操作相关的死亡发生。3种方法均显著降低了肝功能指标,术后并发症在ERCP与PTCD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CP+PTCD因例数少,未见有并发症。结论多途径置金属支架治疗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疗效确切,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途径解除患者的黄疸、改善肝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用经内镜置支架治疗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该科2003年6月~2011年6月292例经内镜置支架治疗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对其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疗效和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 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操作成功率96.23%(281/292),术后1周复查血清生化指标,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与谷草转氨酶均下降明显(P<0.05).并发症主要是感染、出血、胰腺炎,并发症发生率为7.88%(23/292),经治疗后症状消失,没有操作相关的死亡发生,全组生存期为(7.21±4.68)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7.3个月.结论 经内镜置支架治疗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并发症少,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开腹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与腹腔镜辅助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两种术式的并发症风险及Clavien-Dindo分级。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每组68例患者,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差异。结果:开腹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3.5%(16/68),腹腔镜组16.1%(11/68,P 0.05);两组心血管、肺部及腹部并发症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Ⅰ、Ⅰ、Ⅲ期结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P 0.05);左半结肠癌与右半结肠癌术后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P 0.05)。术后并发症Clavien-Dindo分级,开腹组Ⅰ级2例,Ⅰ级10例,Ⅲa级0例,Ⅲb级1例,Ⅳa级1例,Ⅳb级0例,Ⅴ级0例;腹腔镜组Ⅰ级1例,Ⅰ级11例,Ⅲa级0例,Ⅲb级1例,Ⅳa级0例,Ⅳb级0例,Ⅴ级0例,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与开腹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相比,腹腔镜辅助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术后并发症风险未见明显差异,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应用经内镜联合经皮经肝置金属支架治疗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11例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经十二指肠镜置支架失败后行经内镜联合经皮经肝置入金属支架治疗的情况.结果 11例置入金属内支架全部获得成功.木后1周复查血清生化指标,总胆红素(TBIL)从术前的(308.02士47.20)μmol/L降至(158.73士14.46)μmol/L(t =6.013,P<0.001),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均较术前下降明显(t=8.692、7.928、8.013,P均<0.001).发生急性胆管炎1例,经治疗后缓解,没有操作相关的死亡发生.结论 经内镜联合经皮经肝置金属支架治疗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疗效确切,是患者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失败后一个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使用CRSIPR/Cas9 技术删除CTL的免疫检查点CTLA-4 后CTL的抗裸鼠结肠癌移植瘤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针对CTLA-4 设计特异性小向导RNA(small guide RNA,sgRNA)并构建sgRNA/Cas9 质粒,使用慢病毒载体转染质粒至CTL获得删除CTLA-4 的CTL(CTLA-4 KOCTL),并验证质粒的转染效率和CTLA-4 的删除效率。BALB/c裸鼠随机分为2 组进行实验,预防性注射CTLA-4 KO CTL(实验组)及CTL(对照组),3 d 后接种结肠癌细胞株LS174-T,观察成瘤率及成瘤时间。建立结肠癌移植瘤裸鼠模型,成瘤后裸鼠随机分为2 组,分别给予CTLA-4 KO CTL(实验组)及CTL(对照组)进行细胞治疗,观察移植瘤的体积、裸鼠的生存时间,并检测移植瘤裸鼠血清中TNF-α 及IFN-γ 分泌水平。结果:设计sgRNA并成功构建以慢病毒为载体的CRSIPR/Cas9 系统,使用构建好的CRSIPR/Cas9 系统转染CTL细胞,转染效率最高可达(28.80±0.62)%,转染后以流式细胞术检测CTLA-4 的删除效率,CTLA-4 KO CTL 组的CTLA-4 表达较CTL 组显著降低[ (0.91±0.25)% vs(42.70±2.72)%,P<0.01]。预防实验中,实验组结肠癌移植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3.33% vs 100.00%,P<0.01)。治疗实验中,实验组肿瘤体积较对照组显著减少[ (503.0±23.9)vs(911.2±51.4)mm3,P<0.05],实验组裸鼠相较于对照组生存时间明显延长(中位生存期:78 vs 42 d,P<0.05),实验组裸鼠血清TNF-α([ 268.93±17.04)vs(148.26±20.07)pg/ml,P<0.05]及IFN-γ([ 315.38±18.67)vs (202.92±29.32) pg/ml,P<0.05]的分泌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结论:以CRSIPR/Cas9 技术成功删除CTL中免疫检查点CTLA-4 后可以显著抑制裸鼠结肠癌移植瘤的成瘤率、增强CTL对荷结肠癌裸鼠的抗肿瘤作用,并明显增高荷瘤鼠血清中TNF-α 和IFN-γ 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