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研究以脑卒中后存在运动功能性障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发了基于脑机接口技术的上下肢康复系统,并对其康复效果进行了分析.根据患者的康复需求,系统设计了主动、被动和脑控三种康复模式,其中脑控康复训练利用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技术,通过采集患者大脑的脑电信号,在人体外仿生构造一条...  相似文献   
2.
“模拟钉螺”制作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利用对日本血吸虫毛蚴有趋向作用的物质制作"模拟钉螺"吸引毛蚴。方法选用明胶、琼脂做载体材料,加入Fe3+制成"模拟钉螺"。采用改良的Roberts比较法观察"模拟钉螺"及螺狮处理过的水(SCW)对毛蚴的趋向性。结果 Fe3+浓度分别为0.1、0.5 mol/L,明胶含量分别为9%和10%的凝胶颗粒,以及Fe3+浓度为0.5 mol/L、明胶含量为9%,琼脂含量为1%或2%的混合凝胶颗粒可作为"模拟钉螺"载体,所制作的"模拟钉螺"对毛蚴的趋向性较SCW更强。结论按一定配比制成的含Fe3+的明胶以及明胶和琼脂的混合物均可作为"模拟钉螺"载体的制作材料。  相似文献   
3.
陈鹏程  毛伟敏 《肿瘤学杂志》2014,20(12):999-1005
[目的]探讨初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小板增高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初治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前血小板计数,其中血小板增高组103例(血小板计数≥400×109/L),随机选择同期收治的血小板正常组100例作为对照,分析血小板增高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小板增高患者分化程度相对差(χ2=4.140,P=0.042),临床分期晚(χ2=4.656,P=0.031),淋巴结转移患者比例高(χ2=11.226,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治疗方式、血小板计数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因素,其中血小板增高患者3年生存率为18.2%,明显低于血小板正常患者的39.1%(χ2=10.684,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分化程度、血小板计数、临床分期是初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血小板增高是初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医师应特别关注治疗前血小板增高肿瘤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Mg2+、Fe3+对日本血吸虫毛蚴的趋向作用及其在"模拟钉螺"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改良Ro-berts比较法。结果加入1.00mol/L的Mg2+溶液时,实验组和对照组中日本血吸虫毛蚴的数目比为93和21(P0.01);Fe3+浓度为0.05、0.10、0.25、0.50和1.00mol/L时,实验组和对照组中日本血吸虫毛蚴的数目比分别是8l和29(P0.01)、24和5(P0.01)、225和39(P0.01)、41和7(P0.01)、52和17(P0.01)。一定配比的明胶混合物释放出的Fe3+吸引日本血吸虫毛蚴的能力强于钉螺处理过的水。结论适宜浓度的Mg2+和Fe3+能显著影响日本血吸虫毛蚴的趋向运动,"模拟钉螺"吸引日本血吸虫毛蚴的能力强于钉螺处理过的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中药清肺合剂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 将2011年11月至2014年2月中晚期NSCLC患者98例随机分为单纯化疗组(对照组)34例和清肺合剂联合化疗组(试验组)64例。比较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总生存率(OS)、不良反应以及生活质量上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11.8%,疾病控制率为76.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24.0%,疾病控制率为76.0%。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本组失访6例,随访率为89.8%。两组1、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69; P=0.802)。Cox多因素分析表明,化疗周期数是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0.358, 95%CI: 0.158~0.810, P=0.014)。按照实体瘤的中医肿瘤疗效评定标准,治疗后对照组中医疗效评分(50.89±6.47),试验组为(54.12±6.7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2)。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在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转氨酶以及肌酐等指标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肺合剂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NSCLC与单纯化疗比较,在近期疗效、1年和2年生存率、临床症状改善和不良反应方面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大鼠血浆中京尼平苷酸、原儿茶酸、绿原酸、松脂醇二葡萄糖苷、松脂醇单葡萄糖苷的UPLC-MS/MS测定方法,并进行五种成分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大鼠静脉注射杜仲提取物后,采用甲醇沉淀血浆蛋白,以葛根素为内标,采用Waters BEH C18(2.1 mm×100 mm,1.7μm)色谱柱,0.1%甲酸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电离源(ESI),以多反应监测(MRM)方式进行检测。结果京尼平苷酸等五种成分在血浆中呈良好线性关系。方法学考察均符合要求,日内、日间精密度、准确度和稳定性良好,提取回收率86.06%~104.39%,无基质效应。京尼平苷酸等5个指标成分在大鼠体内消除较快。结论建立的HPLC-MS/MS测定方法能快速灵敏地检测生物样品中京尼平苷酸、原儿茶酸、绿原酸、松脂醇二葡萄糖苷和松脂醇单葡萄糖苷的血药浓度,可用于五种成分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因素。方法对74例术后早期胃癌患者的资料,对各临床病理指标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分析,以确定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早期胃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为14.9%(11/74)。单因素分析显示黏膜下癌的淋巴结转移率(27.6%)明显高于黏膜内癌(6.7%)(P=0.020);未分化型癌的淋巴结转移率(27.6%)明显高于分化型(6.8%)(P=0.042);肿瘤最大径≤2 cm、〉2-4 cm、〉4 cm 3组间淋巴结转移率有统计学意义(χ2=6.549,P=0.038)。采用Log istic回归进行的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OR=2.688,P=0.047)和浸润深度(OR=4.508,P=0.044)是影响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最大径和浸润深度密切相关,这可为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脑电信号分析与处理算法尚无法满足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要求,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黎曼空间的运动想象脑电信号特征提取与分类方法.该方法以脑电信号的功率谱密度矩阵作为特征,以黎曼距离作为不同种类脑电信号之间相似性/非相似性度量,使用K最近邻算法作为最终的分类方法,对不同运动想象脑电信号进行黎曼空间的分析与处理.为了验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CT)扫描中心联合全自动管电流调制(ATCM)技术对乳腺辐射剂量的影响。 方法对成人胸部模体予以CT螺旋扫描,采取ATCM技术,取乳腺向上5 cm(mam+5)与4 cm(mam+4)、乳腺(mam)、腋前线(pre-axilla)、腋中线(mid-axilla)、腋后线(post-axilla)6种扫描中心,各扫描中心需要定位像扫描3次,并进行一次螺旋扫描,详细记录肺算法与标准软组织算法所得对比噪声比(CNR);采取热释光剂量计(TLD)进行乳腺辐射剂量的测定,同时记录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结果扫描中心为post-axilla时CTDIvol累积值最小(3.531 mGy),为pre-axilla时CTDIvol累积值最大(4.126 mGy);扫描中心为post-axilla时乳腺辐射剂量累积值最小(4.793 mGy),为mam时乳腺辐射剂量累积值最大(6.471 mGy)。 结论联合ATCM技术进行胸部CT螺旋扫描时,扫描中心的选取可直接影响乳腺辐射剂量,建议以post-axilla为扫描中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0.
考察了杜仲提取物中京尼平苷酸(1)、新绿原酸(2)、绿原酸(3)和隐绿原酸(4)在大鼠小肠的吸收动力学特性.采用大鼠在体肠循环灌流模型,建立了UPLC-MS/MS法测定1~4,考察了pH值、样品浓度、胆汁和P-糖蛋白(P-gp)抑制剂对1~4在体肠吸收的影响.结果显示,1在pH 7.4条件下吸收较差,2、4在不同pH值下的吸收有显著差异,而3对pH值不敏感.2、3在中浓度样品溶液(4.0 mg/ml)的3h累积吸收率(A)显著高于高浓度样品(8.0 mg/ml),两者在高浓度下的吸收存在饱和现象.胆汁对1~4的吸收均有显著抑制作用.1~4在整个肠段均有吸收,主要吸收部位在小肠;P-gp抑制剂不影响杜仲提取物的肠吸收,提示1~4可能不是P-gp的底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