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6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复发胶质瘤的病理学特征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8月到2016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神经外科收治的54例复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再次行肿瘤切除术治疗,术后行病理学检测,包括肿瘤的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Ki-67指数、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表达状态、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状态;同时根据组织坏死程度、是否存在肿瘤细胞及肿瘤细胞活性情况进行病理学分型。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的总生存期(OS)。进一步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法判断影响复发胶质瘤患者OS的临床因素。结果54例患者的病理学检测结果,(1)WHO分级:Ⅱ级6例(11.1%)、Ⅲ级14例(25.9%)、Ⅳ级30例(55.6%),另4例(7.4%)未见肿瘤细胞。与初次手术比较,32例患者(59.2%)的WHO分级无变化,7例(13.0%)降低,15例(27.8%)升高。(2)Ki-67指数:共32例两次均行相关检测,其中15例的Ki-67指数降低、14例升高,另3例无改变。(3)IDH1状态:共29例两次均行相关检测,其中9例为突变型,20例为野生型;两次检测均未发生变化。(4)MGMT表达状态:共8例两次均行相关检测,6例无变化,其中3例表达阳性、3例表达阴性;另2例结果改变,均为初次表达阳性,二次表达阴性。(5)病理学分型:4例为坏死型,20例为混合型,30例为活性型。54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16.1±3.2)个月(1.3~160.3)个月。Kaplan-Meier法分析结果显示,54例患者的中位OS(范围)为14.4个月(9.2~19.5个月)。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复发肿瘤WHO分级高(HR=2.80,95%CI:1.42~5.53,P<0.01)和术后未行放疗(HR=4.05,95%CI:1.41~11.64,P=0.01)是影响复发胶质瘤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初步提示复发胶质瘤再次手术后的组织病理学会发生变化;再次手术后WHO病理分级低和术后行放疗是复发胶质瘤患者预后较好的临床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干扰素是否能增加替莫唑胺(TMZ)对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阳性胶质瘤干细胞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悬浮克隆球形成法"对常规培养条件下MGMT阴性表达的胶质瘤细胞株U251、SKMG-4进行诱导,获得MGMT阳性的胶质瘤干细胞U251G、SKMG-4G;应用CCK-8法检测干扰素-α和干扰素-β联合替莫唑胺对MGMT阳性胶质瘤干细胞的杀伤效应;分别应用逆转录PCR(RT-PCR)、Western-blot检测干扰素-α/β作用后,MGMT阳性胶质瘤干细胞MGMT、NF-κB表达的变化。【结果】应用悬浮克隆球形成法,成功将U251、SKMG-4诱导为具有干细胞特征的胶质瘤干细胞U251G、SKMG-4G,Western-blot检测显示胶质瘤干细胞中MGMT蛋白表达明显增高。对MGMT阳性胶质瘤干细胞生长抑制实验显示,干扰素-α/β作用后提高了替莫唑胺的化疗敏感性,杀伤效应显著增强;RT-PCR、Western-blot检测结果表明,干扰素-α/β作用后,MGMT阳性胶质瘤干细胞NF-κB、MGMT在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均明显降低。【结论】对于MGMT阳性的胶质瘤干细胞,干扰素-α/β能够显著增加替莫唑胺的抗肿瘤效应,其机制可能是干扰素-α/β干预后,下调NF-KB的表达,从而降低了MGMT的转录表达,逆转替莫唑胺的化疗耐药。  相似文献   
3.
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mimicry,VM)是实体肿瘤中由肿瘤细胞而非内皮细胞构成的一种微循环结构.体现了恶性肿瘤细胞和/或肿瘤干细胞样细胞的可塑性与多潜能分化性。VM与肿瘤的病理级别及患者的预后有关。随着人们对VM的关注,发现了许多关于VM形成发展的信号通路,本文对VM的起源及VM的分子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用荧光素钠标记的荧光模式下显微切除胶质瘤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方法 应用Zeiss Pentero 900显微镜,结合荧光素钠标记的荧光模式和普通光模式切除胶质瘤,根据术中黄荧光判断肿瘤组织范围及边界,留取黄荧光组织做病理检查,术后72 h内复查头颅MRI,判断切除程度.结果 11例胶质瘤患者接受荧光模式下手术切除,其中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4例,间变室管膜瘤1例,间变少突胶质细胞瘤1例,星形细胞瘤2例,少突星形细胞瘤1例,毛细胞星形细胞瘤2例.11例胶质瘤中3例为复发胶质瘤.随访18个月,复发2例.高级别胶质瘤的黄荧光染色组织对应的胶质瘤病理结果,其强荧光组织敏感度为100.0%,特异度为83.3%.结论 荧光模式下的荧光素钠标记胶质瘤组织能帮助术者判断高级别胶质瘤的边界,强荧光组织对应的高级别胶质瘤有很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术中应尽量切除强荧光组织,提高肿瘤全切除率.但是对于低级别胶质瘤荧光显影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虽然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使胶质瘤的疗效有了明显提高,但高级别胶质瘤的预后还不容乐观.广泛的肿瘤切除,手术后的放、化疗等序贯治疗还是难免胶质瘤的复发,原因何在?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s)理论的提出,为我们重新认识胶质瘤以及治疗的方向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陈银生  庄明华 《医学综述》2008,14(15):2302-2304
颅中窝入路是手术切除岩斜区、脑干腹侧部等占位性病变的常用入路,此入路毗邻颈内动脉、耳蜗、半规管、面神经等重要结构,正确定位耳蜗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从最初的三角法到夹角法再到四边形法,耳蜗的解剖学定位越来越精细准确。影像和导航技术使术前、术中定位耳蜗成为可能。经典解剖学定位法和现代影像、导航技术在术前、术中的普及应用对颅中窝入路手术中耳蜗定位各有利弊。应用影像、导航技术在术前、术中定位耳蜗可能是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炎症介质不仅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肿瘤的血管生成方面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炎症反应的调节通路和肿瘤血管生成调节通路存在较大的重叠。研究证实,包括COX-2、IL-1、IL-6等在内的众多炎症介质不仅能够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在肿瘤血管拟态形成及肿瘤干细胞向血管内皮细胞定向分化过程中可能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背景与目的:室管膜瘤与少突胶质瘤混合十分罕见,本文报道我们收治的一例儿童间变性混合型室管膜瘤-少突胶质细胞瘤。方法:回顾性分析一例中枢神经系统间变性混合型室管膜瘤-少突胶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综合相关文献报道分析其诊断、治疗和预后。结果:该例患者首次发病年龄为10岁,首发部位为右额叶,在5年内原位复发一次,颅内远隔部位复发3次,先后接受5次手术,3程放疗和多程不同方案的化疗。病理诊断为间变性混合型室管膜瘤-少突胶质细胞瘤。与一般胶质瘤反复在原手术区域局部复发不同,本例患者多次出现颅内新的远隔部位转移病灶,经过反复手术+局部放疗及化疗等综合治疗,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病理为间变性混合型室管膜瘤-少突胶质细胞瘤的病例十分罕见,而其生物学特性和治疗预后明显区别于单一成分的间变性室管膜瘤或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临床上应予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9.
考察了多种因素对高压脉冲放电低温等离子体法降解废水中4-氯酚的影响。对降解过程所得的中间产物和终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提高脉冲电压峰值、延长放电时间、无机盐FeSO4的存在均可提高降解效果,自由基清除剂及缓冲剂的存在会显著降低降解效果。对100mg/L4-氯酚废水放电处理240min,是高降解率可达90%以上,降解产物主要有苯酚、对苯二酚、邻苯二酚、对氯邻苯二酚和对苯醌等。当放电时间足够长时,4-氯酚可完全降解为CO2和H2O等无机小分子。  相似文献   
10.
临床上原发性脑部淋巴瘤(PCNSL)和胶质母细胞瘤(GBM)的治疗方案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治疗前对二者的精确鉴别具有重要临床价值。本文提出一套基于稀疏表示体系的肿瘤自动鉴别方法,利用PCNSL和GBM T1加权磁共振成像(MRI)图像纹理细节信息的差异鉴别这两种肿瘤。首先,基于影像组学的思想,设计一种基于字典学习和稀疏表示的肿瘤纹理特征提取方法,将不同体积、不同形状的肿瘤区域转化为968维纹理特征;其次,针对提取特征存在的冗余问题,建立迭代稀疏表示方法选择少数高稳定性高分辨力的特征;最后,将选择的关键特征送入稀疏表示分类器(SRC)分类。利用十折法对数据集进行交叉验证,鉴别结果的准确率为96.36%,敏感度为96.30%,特异性为96.43%。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鉴别PCNSL和GBM,还避免了使用先进MRI鉴别肿瘤时存在的参数提取问题,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