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骨钻联合镜下环锯关节突成形后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侧隐窝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08—2019-08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42例腰椎间盘突出伴侧隐窝狭窄症,术中采用骨钻联合环锯进行关节突成形,通道置入及椎管减压顺利。结果 4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9.5(24~36)个月。2例术中出现颈部疼痛,调整手术床为头高脚底位,降低水压后症状逐渐缓解。1例术中出现神经根电刺激,术后出现下肢痛觉过敏,非手术治疗后逐渐恢复正常。术后第2天疼痛VAS评分、JOA评分、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天、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的疼痛VAS评分、JOA评分、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进行疗效评价:优29例,良10例,差3例,优良率为92.86%。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侧隐窝狭窄症的疗效确切,术中采用骨钻联合镜下环锯进行关节突成形的风险更低,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对脊柱稳定性的破坏,而且相比较于环锯一次关节突成形,骨钻联合镜下环锯关节突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职业规划现状与工作倦怠之间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升工作满意度提供依据。方法2014年2月,便利抽样选择北京积水潭医院手术室156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采用一般资料表、职业规划现状调查表与工作倦怠问卷(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MBI)对其进行测试。结果职业规划总均分为(3.16±0.36)分,职业倦怠总均分为(22.46±8.59)分。回归分析显示,职业规划的3个维度与工作倦怠的3个维度均显著相关(均P0.05),且前者对后者有预测作用。结论重视培养与挖掘护士的职业规划方向,加强医院与护士的交流,有效应对压力,提高专业思想稳定性,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可有效缓解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倦怠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进展期食管胃交界部腺癌(AEGJ)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及CD4+CD25+T细胞和程序性细胞死亡1(PD-1)在T淋巴细胞中表达的变化,了解根治性手术创伤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126例进展期食管胃交界部腺癌行开腹根治性R0切除+D2淋巴结清除术,同期体检志愿者87例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照组和治疗组术前、术后1天、术后3天、术后7天和术后9天外周血CD3+、CD3+CD4+、CD3+CD8+、CD4+CD25+T细胞计数和PD-1在T细胞中的表达水平。结果:治疗组术前和对照组相比较,CD3+、CD3+CD4+T细胞均显著降低(P<0.05),而CD4+CD25+T细胞和PD-1在CD4+、CD8+T细胞的表达比例均显著增高(P<0.05)。CD4+CD25+T细胞的比例在术后1天迅速下降至谷底,随后逐渐升高,于术后7天达顶峰,然后再次下降。CD4+PD-1+T细胞的比例在术后显著增加:术后第1天达到最大值,然后逐渐下降,但在术后第7天仍显著高于术前。 CD8+PD-1+T细胞的比例则在术后逐渐增加,到术后7天达高峰。结论: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手术创伤可能是通过各种细胞因子导致CD4+PD-1+T细胞比例改变,进而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抑制细胞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梗死发病前使用抗栓药物(抗凝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对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影响。方法在成都卒中登记库基础上连续性纳入2004年1月1日至2014年1月1日期间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并收集所有患者入院时的基线资料、既往抗凝药物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使用情况,以及CT/MRI等影像学资料。按照入院后72 h复查CT/MRI等结果,将出血转化患者纳入到出血转化组,非出血转化患者按照1∶1比例入选与出血转化组性别、年龄匹配的患者为非出血转化组。对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用药情况等进行比较。对两组间有差异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观察出血转化与病前使用抗栓药物的关系。结果共纳入急性脑梗死患者6 916例,其中伴有出血转化433例(6.3%,出血转化组),未出血转化组患者433例。(1)两组患者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心房颤动、既往脑梗死病史、入院时血糖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出血转化组使用抗凝药物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比例均高于非出血转化组[抗凝药物:14.1%(61例)比3.9%(17例),P0.01,OR=4.01,95%CI:2.303~6.993;抗血小板聚集药物:14.3%(62例)比8.3%(36例),P=0.005,OR=1.84,95%CI:1.194~2.846]。(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抗凝药物的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及入院NIHSS评分、入院随机血糖为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分别为3.302(1.860~5.862)、2.081(1.281~3.382)、1.047(1.026~1.069)、1.055(1.011~1.100),均P0.05]。结论入院NIHSS评分、入院随机血糖为脑梗死出血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病前使用抗凝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与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独立相关,其与急性脑梗死远期预后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韩红娜  李嫚  陈艳超 《西部医学》2010,22(11):2166-2167,2169
目的探讨儿童股骨干骨折行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针固定术的护理效果。方法对46例患儿47侧股骨干骨折行闭合复位及带锁髓内针固定术治疗,并实施精心护理。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没有出现伤口感染、不愈合等情况,未发生手术导致的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所有术后患者未主诉内固定有任何刺激症状,未发生内固定折断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术后平均13个月取出髓内针(7~21个月),取出内固定后未发生再骨折和股骨颈骨折。结论术前充分的心理护理和准备,术中密切配合,术后严密的病情观察与精心护理,以及出院指导,是确保手术效果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6.
导航系统是将现代诊断技术、立体定位技术和微创外科手术技术经计算机处理后加以临床应用的新型综合系统,或称影像导向外科。计算机辅助技术在骨科手术中的具体应用被称为计算机辅助骨科手术(CAOS),因其精确性、安全性及快速性的特点而在骨科各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行骨盆肿瘤切除术,可以精确定位切除肿瘤,尽可能保留骨盆环的完整性,提高手术的准确性,降低手术风险和不安全性,极大地保留了患者的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脑梗死后出血转化不同亚型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为临床出血转化患者的恰当处 理提供依据帮助改善患者预后。 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1966年1月1日至2014年7月1日)、EMbase(1966年1月1日至2014年7月1日)、中 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ese Biological Medical Database,CBM)(1978年1月1日至2014年7月1日)、维 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 Database for Chinese Technical Periodicals,VIP)(1989年1月1日至2014年7 月1日)、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1980年1月1日至2014年7月1日),全 面收集出血转化与脑梗死预后关系的临床研究,共1 601篇。由2名评价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使用 Newcastle-Ottawa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 结果 共纳入10篇文献,共50 186例脑梗死患者,其中发生出血转化者4 492例,梗死后出血转化 发生率8.9%。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较高。3篇文献对无症状出血转化的预后进行了比较,其中1篇 文献指出无症状出血转化将使患者最终预后变差,另外2篇文献均指出无症状出血转化不会对患者 长期预后造成不良影响。3篇文献对梗死后出血转化进行了影像分型,指出血肿形成(parenchymal hematoma,PH)2型(PH-2)预后较差,PH-1存有争议。其中1篇文献对远隔部位血肿形成(remote parenchymal hematoma,PHr)的相关预后展开分析,指出PHr预后较差,PH中有PHr则预后更差。 结论 出血转化不同亚型对患者的最终结局会造成不同影响,无症状出血转化可能影响患者长期 预后,但具体预后与其影像分型有关,如为PH-2型则预后较差。影像分型PH-2会影响患者最终预后。 PHr亦会影响患者最终预后,但关于PHr的具体机制仍不清楚。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比较单侧经椎弓根旁穿刺与经椎弓根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高龄Ⅰ、Ⅱ期Kü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1—2019-01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69例高龄Ⅰ、Ⅱ期Kümmell病,32例行单侧经椎弓根旁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观察组),37例行单侧经椎弓根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术中X线透视次数、骨水泥分布于骨折椎体中部患者的比例、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术后第2天、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以及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ODI指数。结果 69例均获得至少12个月随访,未出现骨水泥移位、手术部位感染等并发症。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X线透视次数较对照组少,骨水泥注入量较对照组多,骨水泥分布于骨折椎体中部患者比例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骨水泥渗漏率、术后疼痛VAS评分、术后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与对照组各出现1例邻近椎体骨折,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后疼痛症状均得到缓解。结论 采用单侧经椎弓根旁穿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高龄Ⅰ、Ⅱ期Kümmell病是一种可靠、...  相似文献   
10.
我院在四肢手术前常规使用碘酒和酒精消毒,但在肢体抬高时,碘酒和酒精可能流至止血带处并积存,残贸的碘酒会刺激皮肤,过多的酒精容易在使用电刀时引燃敷料[1],造成不安全因素.为此,我们四肢消毒方法进行了改进,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