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24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血栓形成是许多肿瘤或肿瘤治疗后发生的致命并发症.随着临床血栓检查与诊断方法的进步,恶性肿瘤合并血栓的发现率正逐步提高.日本学者田中等解剖了恶性肿瘤547例(除外白血病与脑肿瘤),血栓形成发现率为47.5%~50.3%[1];而Edoute等[2]检查200例恶性肿瘤患者,发现11%血栓栓塞,6%伴深静脉血栓形成.有研究证实,恶性肿瘤出现高凝状态是并发血栓的根本原因[3].为此,我们对40例肺癌患者进行部分凝血、纤溶指标的检测,以探讨凝血纤溶机能的变化在肺癌血栓形成监测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蒋亦燕  陈素秀施畅 《肿瘤防治杂志》2004,11(10):1104-1104,1111
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FPO)是一种由肾脏产生的蛋白类激素,能刺激骨髓红系造血.促进味始红细胞增殖、分化和成熟。维持外周血中红细胞、血红蛋白的恒定是调节红细胞生成的主要因子。我们观察了40例有或不伴有贫血的肿瘤患者血清EPO水平。并探讨两者关系.为实施癌性贫血的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某些化学物致肝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施畅  廖明阳 《毒理学杂志》2004,18(3):196-198
肝脏位于胃肠道与机体其他部位之间的战略重地,担负着机体许多重要功能,同时也是外源性化合物生物转化的主要器官,肝脏这种独特的血管布局和分泌、合成、代谢功能决定其为毒物作用的主要靶点。外源性化学物引起肝损伤的机制很复杂,目前对肝损伤机制尚无统一的分类标准。现就外源性化学物致胆汁淤积、细胞骨架破坏、线粒体损伤、活性氧或活性氮介导损伤、促炎症细胞介导等致肝损伤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抗乙肝病毒新药Bay41-4109的发现毒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发现毒理学中的临床前先导化合物优化技术(preclinical lead optimization technolo-gies,PLOTs)对抗乙肝病毒候选新药Bay41-4109的一般毒性、遗传毒性和生殖毒性进行研究,为早期发现候选新药的毒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一般毒性研究中分别以MTT比色法和上下法检测Bay41-4109的体外细胞毒性和小鼠LD50;遗传毒性研究中分别以Ames波动试验、SOS显色试验、双核细胞微核试验检测Bay41-4109诱发鼠伤寒沙门菌基因回复突变的能力、诱发大肠杆菌的原发DNA损伤效应以及对CHL细胞的染色体断裂效应;生殖毒性研究中以大鼠胚胎中脑细胞微团培养试验来检测Bay41-4109的致畸性.结果:Bay41-4109对CHL细胞的IC50为54.0 μmol·L-1,对雌性小鼠的LD50大于2 000 mg·kg-1.无论有无S9活化,Bay41-4109均不引起沙门菌回复突变,也不导致DNA损伤和染色体断裂.Bay41-4109对大鼠胚胎中脑细胞亦无致畸作用.结论:早期毒性筛选结果表明:Bay41-4109未表现明显的遗传毒性和生殖毒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培美曲塞单药治疗老年PS评分差、晚期NSCLC患者的疗效以及毒副反应。[方法]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PS评分差、晚期NSCLC患者13例,接受培美曲塞500mg/m^2方案治疗,第1d静脉滴注,每21d重复,至少2个周期以上。[结果]13例全部可评价疗效,PR3例.SD6例,PD4例,总有效率为23.1%(3/13),疾病控制率69.2%,中位无进展生存期4.0个月,中位生存期6.1个月,1年生存率23.1%(3/13),4例功能状态评分好转,3例体重增加,4例止痛药用量减少。主要毒副反应为粒细胞下降、贫血和胃肠道反应。[结论]培美曲塞单药对老年PS评分差、晚期NSCLC患者有一定的疗效,且毒副反应轻,耐受性好,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CP)与异环磷酰胺(Ifo)对混悬培养大鼠肝细胞的毒性效应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以两步灌流法消化成年大鼠肝细胞,并进行混悬培养.CP与Ifo分别以20mmol染毒,观察染毒后30、60、120和180min肝细胞的存活率、胞内酶泄漏情况以及肝细胞巯基状态、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并对肝细胞表面形态和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两药均引起肝细胞存活率逐渐下降,胞内酶泄漏加重,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逐渐增高,同时肝细胞总巯基(TSH)、非蛋白巯基(NPSH)、蛋白巯基(PSH)逐渐下降,其中PSH下降在TSH耗竭中起主要作用.两药引起的这些改变CP有比Ifo重的趋势.两药染毒期间肝细胞MDA含量均未发现有显著增高.形态学检查发现CP与Ifo20mmol染毒180min均使肝细胞表面出现"大疱”,胞内线粒体肿胀,空泡化,粗面内质网扩张,部分脱颗粒,内腔模糊.结论CP与Ifo对混悬培养大鼠肝细胞有损伤作用,巯基物质的降低在两药肝细胞毒性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峰龄胶囊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峰龄胶囊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对40例恶性肿瘤常规化疗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胞亚群进行动态观察8周。结果 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T淋巴细胞亚群各参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CD3^+、CD4^+、CD4^+/CD8^+显著升高,CD8^+显著下降(P〈0.05,P〈0.001);两组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对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慢性低O2高CO2大鼠肝组织低氧诱导因子1 α(HIF-1 α)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基因表达的变化及红花注射液对其的影响.方法 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A组(正常组)、B组(慢性低O2高CO2肺动脉高压模型组)和C组(红花注射液干预组),并观察各组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同时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和RT-PCR技术检测HIF-1α、TGF-β,在肝内的表达、定位及其mRNA的含量.结果 (1)光镜下B组大鼠肝组织脂肪变性明显,而C组则不明显;(2)B组大鼠肝组织HIF-1 α、TGF-β1及其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A组,而C组大鼠上述指标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结论 慢性低O2高CO2肺动脉高压状态下大鼠肝组织HIF-1 α、TGF-β,及其mRNA表达量增加,而红花注射液可下调其肝组织HIF-1 α及TGF-β,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r-干扰素(IFN-r)是一种内生性细胞因子,有重要的免疫调节功能,它能促进巨噬细胞的功能。而后者在伤口愈合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本文研究全身应用IFN-r对伤口愈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温州地区青年胃癌外科治疗及病理诊断与2011卫生部发布的胃癌诊疗规范之间的差距,从而规范临床实践,提高胃癌治疗质量。方法调查研究2006-2011年在温州地区部分三甲医院行手术治疗的年龄≤40岁的青年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设计临床资料调查表,对患者术前检查、外科治疗、肿瘤病理报告等资料进行收集及分析,并对2006年组和2011年组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共189例青年胃癌患者,肿瘤标志物的总检测例数156例(82.5%),总阳性例数51例(32.7%),165例(87.3%)患者进行了全腹CT增强加平扫检查,行根治手术153例(81.0%)。在术后病理报告中,对肿瘤大小进行描述的117例(61.9%),行R0切除176例(93.1%),被评估的淋巴结组数中位值为8,行根治术的患者中被评估的淋巴结数≥15个共132例(86.3%)。2006年和2011年两组患者检测项目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与2011年的胃癌诊疗规范相比,外科治疗和病理诊断仍存在着许多不足,包括不能充分利用肿瘤标志物进行胃癌筛查,影像学检查欠全面,淋巴结清扫与评估不符,病理报告不完整,在一定程度上给胃癌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临床实践与规范接轨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