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手术中快速诊断肿瘤主要依靠冰冻切片,但该方法需冰冻、切片、染色等预处理,增加了麻醉和手术时间[1].常压直接质谱分析(AMS)可在无需复杂的样品预处理的情况下对各种样品进行快速检测分析[2].我们采用自制的甲醇萃取辅助的针尖电喷雾离子源检测肺癌及肺癌旁组织,利用主成分分析(PCA)能快速(<1 min)区分肺癌及肺癌旁组织,为术中快速诊断肺癌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食管异物所致主动脉食管瘘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2年12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32例异物性食管损伤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经验。其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18~78岁。采用多层螺旋CT(MSCT)及其影像后处理对食管异物病理变化进行准确分级;对主动脉食管瘘的患者采用包括杂交技术(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胸腔镜纵隔引流术)为主的治疗方案,总结MSCT和杂交技术在异物性主动脉食管瘘诊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平扫影像诊断与临床诊断符合率为75%(24/32),影像后处理诊断与临床诊断符合率为100%(17/17)。MSCT分级所有Ⅰ级、Ⅱ级和Ⅲ级患者均治愈出院,4例Ⅳ级患者采用杂交技术治疗;7例Ⅳ级主动脉食管瘘患者中有5例痊愈出院,2例死亡,因开胸行主动脉修补术中死亡1例,开胸行主动脉置换术后24 h内死亡1例。30例痊愈出院患者随访6个月,除1例Ⅳ级患者有轻微背痛以外,其他患者无不适。结论MSCT对食管异物性损伤的准确分级和治疗方式选择均有重要的价值,杂交技术治疗异物性主动脉食管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MicroRNA-30a调控Beclin-1对缺氧复氧乳鼠心肌细胞的保护效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观察microRNA-30a(miR-30a)在原代心肌细胞缺氧复氧中的作用,探讨miR-30a保护缺血再灌注心肌的分子机制。方法: 重组构建慢病毒miR-30a表达载体(LV-GFP-miR-30a)感染原代乳鼠心肌细胞,构建缺氧复氧损伤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培养组、单纯缺氧复氧组、LV-GFP加缺氧复氧组、LV-miR-30a-GFP加缺氧复氧组和3-甲基腺嘌呤(3-MA)加缺氧复氧组。Real-time PCR检测缺氧复氧和慢病毒感染对miR-30a的表达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LC3和Beclin-1蛋白表达变化,TUNEL和PI染色检测缺氧复氧后心肌细胞死亡情况。结果: (1)缺氧复氧后心肌miR-30a表达水平下调(P<0.05);(2)慢病毒miR-30a表达载体高效感染后心肌细胞miR-30a表达水平上调(P<0.05),心肌过表达miR-30a下调Beclin-1蛋白表达(P<0.05);(3)心肌过表达miR-30a抑制缺氧复氧后Beclin-1表达(P<0.05);3-MA处理减少缺氧复氧后心肌Beclin-1表达,减少缺氧复氧后LC3-Ⅰ转化为LC3-Ⅱ(P<0.05);(4)过表达miR-30a和3-MA处理减少缺氧复氧后心肌细胞凋亡(P<0.05)。结论: 心肌细胞过表达miR-30a显著下调Beclin-1;抑制自噬可以减少缺氧复氧后心肌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4.
柳阳春  张建芳  章晔  林庆  吴昊  徐全  陈立如 《江西医药》2021,56(1):31-33,36
目的 探讨3D打印钛合金人工肋骨与自体肋骨移植在肋骨、胸锁骨部分切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8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肋骨病损1例,胸骨、锁骨肿瘤与病损3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取3D打印钛合金人工肋骨替代缺损的肋骨、自体肋骨移植加钛板替代切除的胸骨与锁骨,观察手术效果.结果 4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未发生手术并发症.病理诊断:肋骨纤维结构不良并囊肿1例,胸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胸骨锁骨肉瘤各1例,胸骨、锁骨结核性肉芽肿1例.随访16-61m,1例胸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术后12m发生肿瘤肺转移,其余3例无复发,组织愈合良好.结论 3D打印钛合金人工肋骨可以应用于肋骨病损切除并胸壁缺损修补,但作为理想的人工肋骨替代材料及其3D打印人工合成技术尚需进一步研究完善;自体肋骨移植加钛板修补的方法 可以应用于胸锁骨肿瘤或病损切除并胸壁缺损修补.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的外科治疗经验,探讨MG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6月至2017年10月期间527例行胸腺扩大切除术的MG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其中男242例,女285例;年龄5~77岁,平均(52.6±13.7)岁。病程12天~18年。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22例,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7例,甲状腺机能减退症、肠激惹症、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和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各1例。改良OssermanⅠ型272例,Ⅱa型72例,Ⅱb型78例,Ⅲ型81例,Ⅳ型24例。所有患者肌疲劳试验、新斯的明试验阳性,胸部CT检查明确诊断。总结围手术期相关资料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围手术期死亡3例,均为胸腺瘤合并MG,其中OssermanⅢ型MG 2例、Ⅳ型MG 1例。术后肌无力危象15例,其中OssermanⅡb型2例、Ⅲ型11例、Ⅳ型2例,气管切开7例。血浆置换70例,并发低渗综合征、下肢静脉血栓各2例。术后病理诊断胸腺增生293例(55.60%)、胸腺瘤207例(39.28%)、胸腺囊肿24例(4.55%)和胸腺萎缩3例(0.57%)。随访378例,平均随访(85.9±58.5)月;MG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无变化和恶化患者分别为135例(35.71%)、192例(50.79%)、41例(10.85%)和10例(2.65%)。完全缓解率OssermanⅠ>Ⅱa>Ⅳ>Ⅱb>Ⅲ型,恶化率OssermanⅢ>Ⅳ>Ⅰ型。OssermanⅠ型外科治疗无效18例,术前病程>5~10年;恶化1例,为应用电视胸腔镜胸腺切除的眼肌型MG患者,遗留胸腺左叶未切除,6年后发展为重度全身型,再次手术切除遗留的左叶胸腺,证实左叶胸腺代偿性肥大增生。恶化患者中死亡6例,均为胸腺瘤合并MG,其中OssermanⅢ型5例、Ⅳ型1例;死亡原因为肌无力危象3例,快速停服溴吡斯的明3个月后突发呼吸骤停猝死2例,胆碱能危象1例。结论规范的胸腺扩大切除是治疗MG的有效方法,眼肌型MG尽早手术可有效降低其全身性转化风险。OssermanⅡb型以上MG易发生肌无力危象,围手术期采取综合处理措施有助于降低MG相关风险。重症术后远期可反复发生肌无力危象,须规律用药,并采取MG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胸腹腔镜Ivor-Lewis 术在食管中下段癌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 2014 年3 月—2016 年5 月行Ivor-Lewis 术治疗胸中下段食管癌的148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 胸腹腔镜Ivor-Lewis 组(腔镜组,80 例)或开放Ivor-Lewis 组(开放组,68 例)。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 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及2 年随访结果。结果 与开放组相比,腔镜 组淋巴结清扫枚数多、出血量少,术后住院时间缩短,总并发症减少,其中以肺部并发症减少为主;腔镜组总 手术时间长,住院费用增加(P <0.05),其中主要为胸部手术时间长。随访2 年,两组患者预后(吻合口狭窄、 膈疝、局部复发/ 转移、死亡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胸腹腔镜Ivor-Lewis 术在肿 瘤根治性、术中出血控制、术后恢复等方面具有优势,近期并发症少,且远期效果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颈内静脉入路与锁骨下静脉入路行输液港的效果。方法 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行输液港置入术的病人104例,包括颈内静脉入路55例(A组)、锁骨下静脉入路49例(B组),比较两组不同入路病例在手术时间、穿刺时间、导管长度、术中、术后并发症等差异。结果 A组、B组穿刺时间分别为(8.84±3.10)分钟和(11.22±3.86)分钟,出血量分别为(12.64±5.63)ml和(15.71±7.07)ml,导管移位发生率分别为0和8.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气胸等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内静脉穿刺耗时较短,成功率较高,导管移位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较为安全、适用,应首选右侧颈内静脉。  相似文献   
8.
9.
常压直接质谱分析技术和质谱成像技术是近年来质谱分析的重要进展,它们在生物样品分析 中具有广泛应用价值。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筛查和诊断是改善其临床诊治现状的重要 途径。本文就质谱分析及其在肺癌分子标志物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局部晚期胸腺上皮肿瘤的临床治疗面临诸多挑战,以手术为主的多学科治疗模式是其主要治疗方式。近年来,局部晚期胸腺上皮肿瘤的外科治疗进展较为迅速,尤其在微创治疗方面发展较快,但仍然存在诸多争议。本文从外科治疗角度对其诊治和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