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中实时超声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6月至2013年11月术中超声实时监测下显微手术治疗颅内或椎管内占位性病变52例。结果术中超声对52例不同性质占位病变的发现率达100%。术后CT/MRI结果与术中超声显示的切除程度基本一致,41非急诊手术病例中,病变全或近全切除36例,大部切除5例。11例急诊手术颅内血肿患者,均发现其他部位血肿或再出血等术中脑膨出的原因,均依据术中超声结果采取进一步手术或观察等处理。本组未发生与术中超声相关的并发症。结论术中超声是一种经济实用、简便安全的手术辅助技术,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脑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Lenke 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IS)顶椎区在术中导航漂移校准技术辅助下置钉的精确性及偏出方向,并分析影响导航置钉偏移的相关因素及导航漂移校准技术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017年~2020年行三维矫形术的Lenke 1型AIS患者60例,其中导航辅助置钉30例(导航组),术中导航漂移校准技术辅助置钉30例(导航校准组)。收集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和影像学资料,根据付长峰椎弓根分型系统对两组患者顶椎区椎弓根分型,并依据Rao分型评估两组间置钉的精确性。结果:两组间共置入600枚螺钉,导航组297枚,导航校准组303枚。导航校准组A、B、C型椎弓根0级椎弓根螺钉置钉率分别为95.7%、86.7%与68.9%,显著高于导航组的73.9%、66.9%与30.0%,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导航校准组A、B、C、D型椎弓根螺钉穿破内侧皮质率分别为0%、1.6%、1.6%与0%,低于导航组的16.3%、16.9%、30.0%与47.6%。同时,在顶椎区凹侧导航校准组A、B、C、D型椎弓根置...  相似文献   
3.
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早期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510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病7h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全身状况,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其中269例行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111例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51例行立体定向血肿抽吸术,47例行CT引导血肿穿刺引流术,32例行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结果510例中,死亡89例,死亡率17.4%,术后6个月根据ADL分级,Ⅰ级67例,Ⅱ级119例,Ⅲ级138例,Ⅳ级73例,Ⅴ级24例。结论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手术治疗应根据患者个体化的差异,采取恰当的手术方法,以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尤其是微侵袭手术技术的日益成熟,使得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操作简便易行、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5.
目的通过对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期的外科治疗,就其动脉瘤破裂急性期的治疗方法、围手术期处理和治疗策略进行探讨。方法对10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在发病3d内选择可控性微弹簧圈栓塞颅内囊性动脉瘤,带膜支架置入治疗梭形动脉瘤、宽颈动脉瘤或巨大动脉瘤以及显微手术夹闭。术后采用脑脊液引流等方法,积极治疗引起脑血管痉挛的病因,防止脑血管痉挛和脑出血。结果 10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介入栓塞治疗72例,显微手术夹闭28例。术后98例临床痊愈,其治疗结果根据Glasgow预后评分:Ⅰ级76例,Ⅱ级13例,Ⅲ级7例,Ⅳ级2例,Ⅴ级2例。全组死亡2例,死亡率2%。结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应于急性期有选择地采用最佳的外科治疗,术后治疗的策略应着重于早期处理SAH,防治脑血管痉挛(CVS)及延迟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降碍(DIND)。  相似文献   
6.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全脑血管造影未见异常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全脑血管造影未见异常的病因及临床处理方法。方法 对1999年至 2 0 0 3年 6月间 5 4例全脑血管造影未见异常患者诊断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 4例患者中 13例获得明确诊断 ,通过重复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发现 1例右额叶脑动静脉畸形 ,1例右侧后交通动脉瘤 ,头颅MRI检查发现 2例隐惹性血管畸形 ,均经手术证实。手术探查发现 2例前交通动脉瘤 ,7例为脑动脉静畸形。结论 不明原因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未见异常患者多为动脉瘤血栓形成 ,微小动脉瘤 ,瘤颈狭窄 ,血管痉挛及病变被血肿压迫不显影等。首次全脑血管造影未见异常应重复造影检查 ,并进一步行MRI、CT检查 ,对于反复同一部位出血或头颅CT、MRI扫描高度怀疑有病灶存在者均应行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出血性颅内动脉瘤患者延期手术治疗存在的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02年至2010年收治的89例出血性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特别是在住院等待手术期间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9例出血性动脉瘤患者在延期手术期间并发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9例(10.11%),脑血管痉挛25例(28.09%),脑积水15例(16.85%)。术后按GOS评分,恢复良好66例,中残12例,重残4例,死亡7例;病残率17.98%,死亡率7.87%。结论出血性颅内动脉瘤患者在延期手术治疗期间动脉瘤再破裂出血、脑血管痉挛及脑积水发生率高,应采取多方面措施积极干预,才能提高其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乙状窦后入路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来应用MVD治疗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43例(面肌痉挛21例,三叉神经痛20例,舌咽神经痛2例)的临床资料,对其治疗疗效进行分析。结果20例三叉神经痛及2例舌咽神经痛患者术后疼痛立即消失;21例面肌痉挛患者中19例术后痉挛立即消失,2例术后3d痉挛消失。所有患者未见听力下降、面瘫、眩晕、血肿及脑脊液漏等并发症。术后随访2~24个月,43例患者均无复发。结论MVD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及舌咽神经痛是安全有效的,创伤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是目前治疗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报告126例外伤性硬脑膜外血肿(EDH),对其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抉择及预后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患者临床表现、CT所见和治疗效果比较.采用骨瓣开颅51例,骨槽开颅20例,钻孔引流21例,非手术治疗34例.结果:GCS9分~15分90例中恢复良好79例,中残10例,死亡1例.GCS3分~8分36例,恢复良好18例,中残6例,重残4例,死亡8例.结论:头痛、呕吐、意识恶化是外伤性EDH的早期常见表现.适时的CT检查对外伤性EDH的早期诊断有极重要意义.对于临床上出现神经系统压迫症状或血肿量30ml以上者应手术治疗,小于30ml者,可非手术治疗并动态观察病情.  相似文献   
10.
颅脑重危病人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细菌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报告118例重型颅脑损伤及高血压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而气管切开病人的气管内分泌物培养结果及药敏鉴定情况,并对其治疗抉择进行探讨。方法:在无菌条件下采集气管内分泌物,分别置入无菌普通标本瓶中,常规下培养24~48小时。结果:118例病人中培养出病原菌102例,共26种194株细菌,均为条件致病菌和真菌。其中培养出G^-杆菌共16种145株,占总株数的74.7%,G^+球菌7种21株,占10.8%,G^-球菌及G+杆菌各1株。真菌2种26株,占13.4%,但其多以混合形式感染存在。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及高血压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G^-杆菌,且毒力侵袭力较弱的条件致病菌则多以混合感染的形式存在,反之表现为单纯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