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GP与DP两种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本次临床研究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3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依据随机分组法分为GP组和DP组,GP组患者使用吉西他滨联合铂类进行化疗,DP组患者使用多烯紫杉醇联合铂类进行化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GP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46.7%,DP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53.3%,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和安全性对比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由本次临床研究结果可见,GP与DP两种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均具有较为满意的近期疗效,且治疗的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多西他赛与培美曲塞治疗复发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复发性NSCLC患者68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多西他赛组和培美曲塞组,各34例。多西他赛组给予多西他赛75mg/m2静脉滴注,第1天和第8天给药;顺铂75mg/m2静脉滴注,第l天给药。培美曲塞组给予培美曲塞500mg/m2静脉滴注,结束后30min静脉滴注顺铂75mg/m2第1~3天,所有患者均21d为1个周期。2个周期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每个周期评价不良反应。结果培美曲塞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多西他赛组[32.4%(11/34)比11.8%(4/34),67.6%(23/34)比41.2%(14/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美曲塞组粒细胞减少和脱发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多西他赛组[32.4%(11/34)比67.6%(23/34),8.8%(3/34)比26.5%(9/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培美曲赛二线治疗复发性NSCLC的疗效优丁多西他赛,且不良反应较少,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联合与不联合化疗治疗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90例肺癌骨转移患者,根据是否联合化疗将其分成联合化疗组(联合组)和非联合化疗组(非联合组),每组各45例。联合组采用唑来膦酸联合化疗的方法治疗,由于患者原因未化疗的归入非联合组予唑来膦酸及支持治疗,对两组治疗后的镇痛效果以及骨转移灶修复情况、功能状态改善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两组经过治疗,联合组疼痛缓解率为93.33%,非联合组为80%,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0.05)。联合组的骨转移灶缓解(82.22%)高于非联合组(68.88%),差异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联合组与非联合组均有出现不同程度可以耐受的不良反应,但两组发生率无差异。结论相对于非联合组,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肺癌骨转移,效果更显著,有较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是目前治疗肺癌骨转移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老年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资料完整的200例老年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临床特点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200例老年肺癌患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咳嗽、咯血、气促、胸痛和骨痛是最常见症状,主要转移灶为骨、脑、肝和肺.病理类型以鳞癌和腺癌为主;男性鳞癌的比率高于女性,女性腺癌的比率高于男性;鳞癌中吸烟患者比其他病理类型占比多(P<0.05).结论 老年肺癌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主要转移灶为骨、脑、肝和肺.病理类型以鳞癌和腺癌为主,病理类型在不同性别之间存在差异,鳞癌中吸烟患者比其他病理类型占比多.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紫杉醇每周与标准3周给药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87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被随机分成每周给药方案组(周疗组)和标准3周给药方案组(标准组).周疗组,46例,紫杉醇每周给药80 mg/m2 第1 、8 、15天,卡铂(AUC=5),第2天;标准组,41例,紫杉醇每3周给药175 mg/m2,第1天,卡铂(AUC=5)第2天.结果 周疗组与标准组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 .周疗组血色素下降较标准组多,标准组肌肉关节稍较周疗组多,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不良反应相近.结论 两组有效率相近,无显著性差异(P>0.05) ,周疗组良好的非血液毒性状况使得它成为对进展期NSCLC患者的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并观察5-氟尿嘧啶、顺铂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晚期复发鼻咽癌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择该院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1月1日共收治了复发鼻咽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5-氟尿嘧啶联合顺铂治疗,而观察组患者采用5-氟尿嘧啶、顺铂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将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贫血、血小板下降、恶心及呕吐、腹泻、脱发、黏膜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5-氟尿嘧啶、顺铂联合多西紫衫醇的方式治疗复发鼻咽癌疗效显著,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定量检测血清p53抗体预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预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治疗前定量检测p53抗体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预后预测作用。方法 62例初治晚期NSCLC,治疗前采用p53定量分析试剂盒检测血清p53抗体量,治疗后临床密切观察。同时定量检测了30例健康人群血清的p53抗体作为对照。结果血清p53水平在30例健康人群中位数为0.77 IU/mL(0.60-1.07IU/mL),在62例初治晚期NSCLC中位数为1.75 IU/mL(0.61-12.00 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患者血清CEA和CA125呈正相关(P〈0.05),与CA242和CA153无相关性(P〉0.05);非鳞癌显著高于鳞癌(P=0.01),不同性别和分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化疗效果呈负相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3.65者中位生存期8.5月,显著低于其余患者的18.9月(P=0.047)。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p53抗体升高和化疗后进展是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结论晚期NSCLC患者血清p53抗体水平升高,有可能预测化疗效果,是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可以作为晚期NSCLC个体化治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原发鼻腔T/NK-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3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原发鼻腔T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1997年1月至2001年12月收治的鼻腔T细胞性NHL34例。其中23例用化、放疗联合治疗,9例用单纯化疗,2例未治疗。所有化疗均采用标准CHOP方案。结果 单纯化疗组有效率为44.4 %,CR率为22.2 %;化、放联合治疗组有效率为100.0 %,CR率86.9 %。全组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52.9 %,41.2 %,18.3 %。化、放联合治疗组5年生存率高于单纯化疗组;局限于鼻腔(ⅠE期)者,5年生存率高于有远处播散者(>ⅠE期)。结论 原发性鼻腔T细胞NHL 预后不良,用标准CHOP方案化疗疗效差,联合化、放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肿瘤患者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326例住院肿瘤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痰细菌分离株及耐药监测情况。结果共分离细菌34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53.2%,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多见;革兰阳性菌占18.7%,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占28.1%;培养出2种致病菌的患者占48.6%,其中革兰阴性菌合并真菌感染占混合感染的65.4%。致病菌对常用抗生素都不同程度地产生了耐药性,对青霉素、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耐药率最低,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肿瘤患者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细菌耐药性严重,并且具有多重耐药性。治疗时应重视病原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GP与DP两种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本次临床研究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3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依据随机分组法分为GP组和DP组,GP组患者使用吉西他滨联合铂类进行化疗,DP组患者使用多烯紫杉醇联合铂类进行化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GP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46.7%,DP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53.3%,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和安全性对比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由本次临床研究结果可见,GP与DP两种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均具有较为满意的近期疗效,且治疗的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