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3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正最新的登记资料显示,结直肠癌位于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的第三位,死亡率为第五位,虽然我国结直肠癌的患病率正逐年升高,但死亡率却逐年下降,这主要得益于规范化手术的推广、新药的研制、个体化治疗以及一些靶向药物的应用,使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生存获得了极大的改善。由于疗效显著,靶向药物也在各地区指南中被指导应用于筛选人群的一线治疗,其中与人体细胞外表皮生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局限进展期胃肠间质瘤(GIST)行伊马替尼术前辅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确诊为局限进展期GIST并接受伊马替尼术前辅助治疗的23例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术前伊马替尼治疗中位时间为6(1~18)个月,22例400 mg/d,1例600 mg/d持续口服。22例获得有效的影像学评价,其中,19例(86.4%)影像学评价为部分缓解[1例术后证实病理学完全缓解(4.5%);实际部分缓解18例(81.8%)];疾病稳定3例(13.6%)。无原发耐药进展的病人。经过术前治疗,肿瘤缩小中位数为4(0~9)cm。伊马替尼术前停药时间为7(5~14)d。伊马替尼术前治疗期间,3级或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26.1%(6/23),其中3级粒细胞减少2例,4级药疹1例,消化道出血3例(1例死亡)。手术完整切除22例。术后发生3级以上手术相关并发症2例(9.1%),均为术后延迟性胃排空,均经保守治疗后治愈。22例病人中,KIT基因外显子11突变18例(81.8%),KIT基因外显子9突变3例(13.6%),KIT和PDGFRA野生型1例(4.5%)。20例病人术后接受辅助治疗,辅助治疗中位时间25(4~74)个月。随访中位时间为50(39~105)个月。预计术后5年无病存活率和总存活率分别为65.6%和80.5%。但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术后无进展生存及总生存时间与各种因素无相关性。结论 伊马替尼术前辅助治疗局限进展期GIST总体耐受良好,有助于缩小手术范围,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治疗期间应注意观察和合理处理药物副反应。伊马替尼术前辅助治疗能否改善GIST病人总生存期尚待进一步大样本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谷胱甘肽特异性γ-谷氨酰转移酶1(CHAC1)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HAC1在58例接受根治性手术切除的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应用组织芯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在含有预后患者的样本中CHAC1的差异表达.结果 CHAC1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低于癌旁...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靶向药物伊马替尼治疗晚期(不可切除或复发转移)胃肠间质瘤(GIST)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总结所有胃肠间质瘤患者服用伊马替尼后的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自2004年6月至2009年12月接受伊马替尼治疗的GIST患者154例,其中晚期患者96例.完全切除术后辅助治疗58例.对晚期患者的治疗疗效进行分析,并统计所有患者服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 资料完整的晚期患者73例,接受伊马替尼治疗中位时间23个月,其中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53例(72.6%),疾病稳定15例(20.5%),原发耐药疾病进展5例(6.8%),客观有效率为72.6%,疾病控制率为93.2%.中位无进展生存期45.0个月,患者1、3、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6%、61%和34%,患者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8%、88%和72%.154例患者接受过至少一次伊马替尼治疗,起始剂量400 mg/d,绝大多数患者不良反应为1~2级,耐受良好.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分别为水肿(75.3%)、消化道反应(37.7%)和贫血(22.7%).3级或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15.6%(24/154).结论 伊马替尼治疗晚期GIST疗效肯定;患者对于400 mg/d的治疗剂量耐受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胃肠肿瘤生物样本库信息共享平台数据元目录分类框架体系。 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和专家咨询,初步拟定胃肠肿瘤生物样本库信息共享平台数据元目录,采用德尔菲法,以电子邮件发送和回收问卷调查表的方式,对24名专家进行2轮问卷调查。 结果2轮专家咨询的积极系数分别为100.00%和91.67%,权威系数分别为0.825和0.832,协调系数分别为0.434和0.467(均P<0.001),构建的胃肠肿瘤生物样本库信息共享平台数据元目录分类框架体系包括一级条目4个、二级条目11个、三级条目49个。 结论通过德尔菲法构建的胃肠肿瘤生物样本库信息共享平台数据元目录分类框架体系,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促进网络共享平台的建立,实现胃肠肿瘤生物样本信息的检索与共享。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腹腔镜辅助经肛外翻拖出式直肠切除治疗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对我院2008年12月至2010年6月接受腹腔镜辅助经肛直肠外翻拖出式直肠癌根治术的3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肿瘤下缘距齿状线3~5 cm,A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数据库中,抽取同期接受腹腔镜辅助直肠前切除直肠癌根治术(Dixon)的中低位直肠癌30例作为对照组(肿瘤下缘距齿状线5~10 cm,B组).观察两组手术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肛门排便功能和短期局部复发率.结果 两组60例均保留了有控制大便功能的肛门,A组术后恢复进食两周内每天大便次数多于B组(P=0.025),术后6个月后.两组每天排便次数无统计学差异(P=0.652).两组均各有1例吻合口漏,B组有1例吻合口出血,无手术死亡,随访6个月至2年,两组均有1例局部复发.结论 腹腔镜辅助经肛直肠外翻拖出式直肠癌根治术操作方便,安全可行、疗效确切,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广泛肠切除后miR-125a和抗凋亡蛋白(Mcl-1)在肠上皮细胞中表达的变化及其在短肠综合征剩余肠管适应性变化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选取8周龄的SD雄性大鼠54只,分为实验组(18只,进行70%的大范围小肠切除,距回盲部近端15 cm和Treitz韧带远端10 cm处分别切断小肠,然后行空回肠端端吻合)、肠切除对照组(18只,在距回盲部近端15 cm处切断肠管然后再吻合)和手术对照组(18只,仅行开关腹手术)。术后1周在距吻合口远端1 cm处取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 PCR检测各组大鼠小肠组织中 Mcl-1和 miR-125a 表达。结果实验组大鼠肠组织中Mcl-1阳性表达率为18.8%(3/16),明显低于手术对照组(76.5%,13/17)和肠切除对照组(83.3%,15/18)(均P<0.01);miR-125a相对表达量为1.92,明显高于肠切除对照组(1.01)和手术对照组(1.05)(均P<0.01)。结论 miR-125a和Mcl-1在广泛肠切除诱导的肠道适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二者之间通过一定的机制相互调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