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1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龙煎液对人出血、凝血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地龙煎液对人出血时间、凝血时间的影响。方法 口服地龙煎液2次(20mL/次),检测其出血时间、凝血时间。结果 地龙组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均比对照组明显延长(P<0.01)。结论 地龙能延缓人类生理性止血和凝血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黄芪丹参复方成分提高胎盘血供的分子机制,为临床有效防治胎盘血供不足所致妊娠并发症提供思路。方法:提取分离中药黄芪、丹参复方有效成分,运用NOS(一氧化氮合酶)阻滞剂L广精氨酸甲酯(L-NAME)制作一氧化氮合成阻滞大鼠模型,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胎盘滋养细胞凋亡调控基因(bel-2/Bax)蛋白表达变化。结果:bel-2蛋白质表达正常对照组、黄芪丹参复方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Bax蛋白质表达正常对照组、黄芪丹参复方组、硝酸甘油组均明显低于一氧化氮合成阻滞模型组。结论:黄芪丹参复方成分可能通过影响凋亡调控基因(bel-2/Bax蛋白)表达变化,阻抑滋养细胞异常凋亡,防止胎盘浅表着床,有利于滋养细胞的植入,从而达到提高胎盘血液供应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CXCL12及其受体CXCR4、CXCR7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qRT-PCR方法检测35例新鲜乳腺癌组织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CXCL12及其受体CXCR4、CXCR7的mRNA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检测120例乳腺癌细胞组织石蜡标本中CXCL12及其受体CXCR4、CXCR7的蛋白表达,并分析三者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qRT-PCR结果显示,CXCL12、CXCR4、CXCR7的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量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均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XCL12、CXCR4、CXCR7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8%(85/120)、65.8%(79/120)和63.3%(76/120),三者在均在伴有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较高的患者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趋化因子CXCL12及其受体CXCR4、CXCR7的高表达可能与乳腺癌淋巴转移及恶性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下肢动脉硬化泛大西洋介入学会(TASC)Ⅱ-D级病变患者腔内治疗的技术特点及疗效。方法选取50例我院收治并进行腔内治疗的老年下肢动脉硬化TASCⅡD级病变患者(64条下肢),对腔内治疗的技术方法、疗效、并发症、术后随访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成功进行腔内治疗58条下肢,技术成功率90.6%(58/64),其中单纯行球囊扩张10条下肢,球囊扩张联合支架置入48条下肢。围手术期发生并发症5例,发生率为10.0%(5/50),包括穿刺处假性动脉瘤形成1例、心力衰竭1例、造影剂肾病1例、动脉穿孔2例。围手术期无死亡患者,术前与术后7 d踝肱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40±0.11 vs 0.78±0.14,P<0.001)。术后12、24个月分别随访50条和30条下肢,Ⅰ期通畅率分别为84.0%(42/50)和66.7%(20/30),Ⅱ期通畅率分别为88.0‰(44/50)和76.7%(23/30),24个月保肢率为100%(30/30)。结论对老年患者下肢动脉硬化TASCⅡ-D级病变进行腔内治疗,技术成功率高、保肢率高、并发症少、近期临床效果良好,远期疗效需继续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GATS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构建的人LncRNA-GATS- shRNA1~4慢病毒载体转染乳腺癌MDA-MB-231细胞后,qPCR筛选出干扰效率为50.0%和54.0%的sh1组和sh3组,MTT法和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转染后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sh1组慢病毒后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变化。结果  测序证实,LncRNA-GATS的shRNA寡聚核苷酸序列已被克隆到pLV-GATS载体;转染MDA-MB-231细胞后,与阴性对照组比较,sh1组和sh3组的乳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均降低(P <0.01),以sh1组更显著;sh1组细胞周期被阻滞于S期(P <0.01);细胞凋亡率无明显变化(P > 0.05)。结论  LncRNA-GATS可能下调乳腺癌细胞侵袭力,并通过抑制细胞周期进展降低细胞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结合支架植入术对股胭动脉TASCⅡ-C、D级病变的技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8年9月~2010年5月对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TASC Ⅱ-C、D级病变的52例患者(60条肢体).采用顺行或逆行股动脉穿刺途径,通过常规技术或内膜下血管成形术(SIA)通过狭窄或闭塞性病变.进行球囊扩张成形,部分患者行支架植入,分析介入治疗技术、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随访情况.结果:56条肢体获得技术成功,成功率为93.3%(56/60),无围手术期死亡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67%(4/60),主要有导丝穿破血管壁及穿刺点血肿等,根据情况给予相应处理.术后第1周踝/肱指数(ABI)由术前的0.42士0.11增至术后7d的0.85士0.18(t=15.79 P <0.001).术后随访45例患者(51条肢体)6~22个月(平均10.7个月).术后6个月、12个月肢体一期通畅率分别为94.1%(48/51)和73.7%(28/38).术后l2个月肢体保全率和存活率分别为I00%(38/38)和89 5%(34/38).结论:血管腔内介入治疗TASCⅡ-C、D级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救肢率高,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近期效果确切,其长期疗效尚须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腔内激光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术后复发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53例(415条肢体)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8例(40条肢体)患者术后复发,复发率为9.64%.复发原因分别为:18条肢体交通支功能不全,14条肢体大隐静脉主干再通,5条肢体小隐静脉主干未处理,2条肢体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1条肢体双大隐静脉畸形.38例患者均经再次手术,分别随访1~4年无复发.结论 根据静脉曲张程度和病因采取针对性手术,重视过度扩张大隐静脉的高位结扎和交通支血管的处理是预防术后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 使用巴德网塞作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413例腹股沟疝(包括巨大疝和复发疝)。总结这些临床资料,并评定疗效。结果 该项技术比传统手术操作简单,疼痛轻,恢复快,经随访4个月~6年,复发2例。结论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腹股沟疝,尤其适用于年老体弱者或巨大的腹股沟疝和复发疝,应作为老年腹股沟疝治疗的首选术式。此外,应注意不同类型的腹股沟疝在具体的手术操作上和网塞放置的位置上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结合支架植入术对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0月~2009年5月182例(210条肢体)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资料,采用常规或内膜下成形技术对狭窄或闭塞性病变进行球囊扩张,38条肢体在胫腓干植入冠脉支架。结果 195条肢体获得影像学成功(残余狭窄率〈30%),技术成功率为92.9%(195/210)。并发症主要有动脉穿孔(3例)、痉挛(4例)、管壁夹层(6例)及穿刺点血肿(5例),给予相应处理后缓解。182例术后肢体疼痛、麻凉感等临床症状均改善,踝/肱指数(AB I)由术前的0.40±0.11增至术后7 d的0.83±0.15(t=33.50,P〈0.0001)。术后6、12个月肢体血流通畅率分别为89.0%(187/210)和73.3%(154/210),术后12个月肢体保全率和存活率分别为91.4%(192/210)、93.3%(196/210)。结论腔内治疗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保肢率高,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张华满  陈学东  孙军 《淮海医药》2008,26(4):305-306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的效果及毒副反应及患者体力恢复状况。方法消化道肿瘤25例,肺癌19例,乳腺癌7例,非霍奇金淋巴瘤8例,软组织肉瘤3例,卵巢癌2例。根据患者的肿瘤类型、化疗方案、年龄、PS评分状况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化疗同时用参麦40-60ml静滴连用15d,对照组仅施以化疗。结果治疗组34例,总有效率(CR+PR)58.8%(20/34),对照组30例,总有效率(CR+PR)36.7%(11/30)。结论参麦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不仅疗效提高,且副作用减轻,患者体力恢复较快,生活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