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膝关节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老年性骨关节病,以膝关节始动性疼痛为初期症状,进而出现关节僵硬、活动受限、关节畸形,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对于疼痛较重且伴有膝内翻者,手术治疗可减轻痛苦,改善关节功能.1996~1998年,采用胫骨结节上楔形截骨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10例(12膝),收到满意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2.
肩关节前脱位临床多见,治疗上以往常采用足蹬复位法(Hippocrates)和回旋复位法(kocher),但遇青壮年肌肉紧张或老年骨质疏松者,有时难于奏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我们摸索出一种简便安全的方法——端按复位法,经26例应用,效果满意,现总结介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老年脑梗死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应用唑来膦酸结合钙尔奇对患者骨密度、生化与骨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 98例脑梗死急性期后伴肢体瘫痪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n=49)及对照组(n=49)。对照组给予钙尔奇治疗,治疗组给予唑来膦酸联合钙尔奇治疗,为期6个月。检测治疗后两组患者腰椎1~4(L_(1~4))、股骨颈骨密度及血钙(Ca)、血磷(P)、25羟基维生素D[25(OH)D3]、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骨钙素(osteocalcin,OC)、1型胶原羧基末端肽(type 1 collagen carboxyl terminal peptide,β-CTX)、1型前胶原氨基端肽(type 1 procollagen amino terminal peptide,P1NP)、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水平的变化情况。记录两组患者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6个月,治疗组腰椎1~4(L_(1~4))、股骨颈骨密度均显著高于同时期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治疗组患者血清PTH、OC、P1NP、BALP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而25(OH)D3及β-CTX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而C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联合钙剂可提升老年脑梗死患者骨密度,改善骨代谢状态,可以安全有效地防治老年脑梗死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儿童侵袭性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细菌耐药性.以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住院的19例侵袭性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患儿的病史和细菌药敏试验资料。由正常无菌部位分离出A组β溶血性链球菌诊断为侵袭性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结果19例患儿中男15例,女4例,男女比例为3.75:1;年龄1d~14岁,中位年龄4岁;入院时病程4h~10d;平均住院时间12.2d;冬春季发病13例,社区获得性感染18例。临床诊断脓肿10例;化脓性腹膜炎4例;链球菌中毒休克综合征伴脓胸3例;脓气胸和新生儿败血症各1例。3例存在基础疾病,其中2例为车祸外伤,1例为先天性食管闭锁、气管食管瘘。检出A组13溶血性链球菌前人住重症监护病房5例,人住时问1~32d;4例接受气管捅管、机械通气,通气时间8h~24d;2例曾接受外科手术。5例合并其他病原感染,其中4例腹腔脓液同时培养出大肠埃希菌,1例呼吸道分泌物检出副流感病毒I型。16例有发热,热程3~14d;外剧血白细胞升高18例,下降1例。C反应蛋白均升高,其中16例在14~160mg/L,3例,〉160mg/L。自19例患儿无菌部位共检出20株A组B溶血性链球菌,其中10株分离白脓肿切开术后脓液,各有4株分离白血液和腹水,2株分离自同一患儿的胸水。所有菌株对头孢唑林、左氧氟沙星及万古霉素敏感;对青霉素和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分别为10.0%和15.4%;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55.0%和70.0%。3例治愈,14例好转,2例死亡,其中1例死于链球菌中毒休克综合征继发多器官功能障碍,1例死于基础疾病继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结论儿童侵袭性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以脓肿最常见,也可导致严重的链球菌中毒休克综合征甚至死亡。青霉素和头孢菌素仍是敏感的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5.
我们采用以高氏秘方研制而成的骨刺外敷散以酒浸湿热外敷的方法治疗骨质增生取得满意疗效。并与常用的骨友灵作对照,兹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120例患者,均来目住院及门诊病例,按就诊先后随机分组,骨刺外敷散组90例,骨友灵组30例。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主要症状与体征及肢体功能上基本无差异,基本情况一致,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A549细胞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不同时间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白介素-8(IL-8)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变化,进一步观察15-脱氧前列腺素J2(15d-PGJ2)和罗格列酮干预后MCP-1、MIP-1α、IL-8 mRNA表达和蛋白水平的变化,探讨PPARγ激动剂对RSV感染趋化因子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建立RSV感染的细胞模型,将传代培养的细胞随机分成6组:A组(15d-PGJ2+RSV组)、B组(罗格列酮+RSV组)、C组(RSV组)、D组(PDTC+RSV组)、E组(PPARγ拮抗剂GW9662+罗格列酮+RSV组)、F组(细胞对照组),各组分别在培养12、24、48h收获细胞及上清液待测。应用ELISA检测MCP-1、MIP-1α、IL-8蛋白水平,实时定量RT-PCR检测MCP-1、MIP-1α、IL-8 mRNA表达。结果 C组与F组相比,MCP-1、MIP-1α、IL-8 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在12h开始升高,其中mRNA表达在24h达高峰,48h有所下降,与12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蛋白表达在48h达高峰,与12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D组各时间点3种趋化因子蛋白和mRNA表达均明显低于C组(P均<0.05),但仍高于F组(P均<0.05)。A组、B组与C组相比,各时间点MCP-1、MIP-1α、IL-8蛋白及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均<0.01);E组与C组3种趋化因子蛋白及mRNA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仍高于F组(P均<0.05)。结论 RSV感染可导致MCP-1、MIP-1α、IL-8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15d-PGJ2、罗格列酮均可抑制上述作用,其作用可被GW9662所阻断;PPARγ激动剂的作用机制与抑制NF-κB通路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A549细胞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感染12 h、24 h、48 h后调节激活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细胞因子(RANTES)、分形趋化因子(FKN)、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 mRNA和蛋白水平的变化及不同剂量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激动剂15-脱氧前列腺素J2(15d-PGJ2)和罗格列酮及其拮抗剂( GW9662)的干预作用。方法建立RSV感染A549细胞的体外模型,将传代培养的细胞随机分成5组:A组(15d-PGJ2+RSV组),B组(罗格列酮+RSV组)、C组(DMSO+RSV组)、D组( GW9662+罗格列酮+RSV组)、E组(细胞对照组)。各组分别在培养12 h、24 h、48 h收获细胞及上清液待测。应用ELISA检测各组上清液RANTES、FKN、IP-10蛋白水平,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各组RANTES、FKN、IP-10 mRNA表达。结果与细胞对照组相比, RSV感染组RAN-TES、FKN、IP-10 mRNA和蛋白的表达在12 h、24 h和48 h均明显升高(P均<0.05),其中RANTES、FKN、IP-10 mRNA的表达量在24 h达高峰,48 h有所下降,与12 h的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3种趋化因子蛋白的表达量均在48 h达高峰,与12 h、24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同一作用时间点上,随着15d-PGJ2和罗格列酮药物浓度的增加,RANTES、FKN、IP-10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均呈剂量依赖性下降,与 RSV 感染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均<0.05),其中以20μmol/L 15d-PGJ2和30μmol/L罗格列酮干预后RANTES、FKN和IP-10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最低。结论 RSV感染可导致RANTES、FKN和IP-10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其中mRNA水平在感染后24 h达到高峰,蛋白的表达自感染后48 h达到高峰;而PPARγ激动剂能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上述趋化因子mRNA和蛋白的表达,从而起到减轻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可旋转稳定型假体与单纯铰链型假体治疗胫骨近端恶性骨肿瘤的疗效.方法 选取了80例胫骨近端恶性骨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9例)给予单纯铰链型假体治疗,观察组(41例)给予可旋转稳定型假体治疗,通过观察2组术后膝关节功能、膝关节伸屈度、术前术后KPS评分及随访期间复发率和并发症情况,比较可旋转稳定型假体与单纯铰链型假体治疗胫骨近端恶性骨肿瘤的疗效.结果 术后6个月,观察组肢体功能总的优良率90.2%,对照组肢体功能总的优良率84.6%,2组优良率无统计学差异.膝关节屈伸度方面,2组伸直度均为0.;屈曲度方面,观察组屈曲度较大(P<0.05).术前2组KPS评分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6个月,2组患者KPS均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KPS分值更高(P<0.05).随访期间,2组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并发症方面,共发生2例并发症.结论 可旋转稳定型假体与单纯铰链型假体对胫骨近端恶性骨肿瘤均具有较好的疗效,其中,可旋转稳定型假体屈伸范围较大,安装后能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不易出现假体松动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