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7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检测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BRCA1、BRCA2及P21^waf的表达,探讨BRCA1、BRCAZ及P21^waf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90例散发性乳腺癌组织及35例乳腺腺病组织中BRCA1、BRCA2及P21耐蛋白的表达。结果BRCA1在乳腺腺病及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97.14%(34/35)、71.11%(64/90)。BRCA1与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及患者年龄无相关性。BRCA2在二者中的表达率为91.43%(32/35)、73.33%(66/90)。BRCA2与患者年龄有相关性,与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无相关性。乳腺腺病组织中不表达P21^waf,在散发性乳腺癌组织中P21^waf表达率为57.78%(52/90)。BRCA1与P21^waf蛋白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BRCA1、BRCA2及P21^waf蛋白异常表达可能在散发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2.
罗伟  陈佩琼 《广西医学》2002,24(4):565-566
我院自 1 994年 8月~ 1 998年 1 2月共收治开放性粉碎性胫腓骨骨折患者 48例 ,采用孟氏架穿针骨外固定方法治疗 ,术后随访 7个月~ 3年 ,获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 48例 ,共 49侧肢体 ( 1例为双侧 )。男 37例 ,女 1 1例。年龄 1 3~ 71岁 ,平均32 .4%岁。部位 :中上段 31例 ,中段 9例 ,双段骨折 2例 ,中下段 6例。均经 X线片显示粉碎性骨折。开放损伤程度按 Custilo分类( 1) 度 32例 , a度骨折 1 5例 , b1例 ,伴有脏器损伤或其他部位骨折 1 8例。致伤原因多数为车祸引起 ( 35 / 4 8) ,占 73% ,其他…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44岁,以"体检超声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半个月余"于2006年11月11日入院.体格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AFP):105.78 ng/ml,癌胚抗原(CEA):3.7μg/L,CA19-9:12.2 U/ml;HBsAg、HBeAb、HBcAb阳性,HCVAb阴性,血生化及血尿粪常规均无异常.腹部CT:肝Ⅳ、Ⅴ、Ⅷ段交界有-6 cm×5.5 cm大小富血供占位,肝癌可能性大.全麻下行肝肿瘤切除术(不规则性切除),术中未见腹腔有转移性病灶,完整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4.
陈佩琼  侯雪茜  许晨  张庆  朱春胜  李方 《中医学报》2021,36(5):1057-1063
目的:采用谱效关系学揭示猫须草发挥降尿酸药效的物质基础。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PLC)技术获取能够反映10批不同产地猫须草的化学成分信息,通过体积分数10%D-果糖饮水复制大鼠高尿酸血症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开展10批不同产地猫须草降尿酸药效实验,同时结合偏最小二乘法数据处理方法,筛选出对猫须草发挥降尿酸药效有显著影响的成分。结果:从UPLC指纹图谱获得共有峰14个,整体动物实验显示,10批猫须草降尿酸药效范围为16.11~45.86μmol·L-1,偏最小二乘法数据及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um,UPLC-MS)结果分析显示,共有峰咖啡酸、香草醛、迷迭香酸、5,6,7,3',4'-五甲氧基黄酮等成分对降尿酸药效具有显著影响。结论:猫须草降尿酸药效可能是咖啡酸、香草醛、迷迭香酸、5,6,7,3',4'-五甲氧基黄酮等成分协同发挥的作用,同时谱效关系研究思路为猫须草的质量控制和降尿酸新药的开发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胃肠道间质瘤92例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 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116例手术切除的胃肠道间叶性肿瘤标本,通过常规HE制片,单抗CD117等免疫组化标记确诊GIST 92例,分析和观察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GIST高峰年龄55~75岁,占胃肠道间叶性肿瘤的79.31%,约15.22%伴发消化道癌.好发部位是胃(54.35%)和小肠(18.48%),其次是肠系膜、结直肠及食管.瘤体大小为0.2~22 cm,单发或多发性结节(9.78%).显微镜下,瘤细胞梭形和上皮样呈束状交叉或弥漫性排列为主,细胞异形性在同一瘤体内的不同区域可存在明显差异,可伴有骨软骨化生(4.35%).免疫组化,瘤细胞表达CD117(96.74%)或CD34(89.23%),灶性表达DES、SMA、S-100及NSE.结论:GIST是具独特的临床表现和组织学上高度异质性、免疫表型上表达c-kit蛋白(CD117)的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掌握其临床病理特点有助于治疗方案的拟定.  相似文献   
6.
胰腺囊实性肿瘤 (cystic and solid tum ors of the pan-creas,CSTP)是一种少见的胰腺肿瘤实体 ,属低度恶性。自195 9年 Frantz首次描述本病以来 ,国内外文献报道 30 0余例 [1 ] ,命名较乱 ,曾有乳头状囊性肿瘤、实性乳头状上皮性肿瘤、囊实性腺泡细胞瘤、囊 -实性乳头状癌等多种名称 ,迄今组织学发生尚未定论。笔者报道 3例并文献复习 ,以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及组织发生。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收集本院病理科 1994~ 2 0 0 2年收验的手术病例 3例 ,均为女性 ,年龄 35 .7± 12岁 (2 3~ 4 7岁 )。 2例因腹胀、腹痛就诊。 1例未诉明…  相似文献   
7.
5例甲状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通过临床分析及光镜、免疫组化观察,经LCA、L26、UCHL、Mac387、A-ACT、K、λ、IgA、IgG、IgM标记,结果显示肿瘤多数为B细胞性。甲状腺恶性淋巴瘤瘤细胞有IgA、K阳性表达与桥本氏甲状腺炎IgA阳性表达相同。瘤细胞浸润甲状腺滤泡上皮形成淋巴上皮病变,提示桥本氏甲状腺炎起源的恶性淋巴组织发生的淋巴瘤,属粘膜相关淋巴组织发生的淋巴瘤。临床特点生长缓慢,无甲状腺机能改变,5例均无转移,低度恶性,以手术切除为主,并加化疗,预后较好。本文并对其病因、发病机理及鉴别诊断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EB病毒潜伏膜蛋白LMP1与P53在鼻咽癌中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EB病毒潜伏感染和抑癌基因P53异常表达与鼻咽癌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方法对59例鼻咽癌(NPC)和12例鼻咽部正常或慢性炎症组织进行单克隆抗体LMP1,P53标记,并结合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发病年龄进行分组研究。结果:正常和慢性炎症的鼻咽粘膜均呈阴性表达,NPC中,LMP1阳性率69.49%(41/59),P53阳性率44.06%(26/59),双阳性率30.51%(18/59),LMP1在非角化性癌,低分化癌及青年组NPC中高表达;在鳞癌,高分化癌及老年组中低表达,P53在低分化癌中高表达,但与NPC组织学类型,发病年龄不存在明显相关性。结论:在NPC发生、发展过程中EBV潜伏感染起主导作用,P53基因异常表达可能起协同作用,EB病毒潜伏感染是NPC发病年龄年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支气管嗜酸性细胞类癌1例庄严阵,王淑真,陈佩琼,方庆全患者,男性,26岁。反复咳嗽10个月伴气喘1个月就诊。发病初有低热、乏力,偶有血丝痰。体检:气管偏左。左侧胸部叩诊实音,左中下肺呼吸音消失,左上肺呼吸音微弱;右肺正常。心界左移。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神经内科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及相关对策。方法评价影响神经内科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因素,探讨针对护理风险的对策,训练护理工作人员的风险预防概念,确定每位护理人员的责任,提高护理质量。结果经过护理风险培训之后,患者因护理不善出现危险的概率下降了28%,前后危险发生的概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从而使得患者的满意度提高。医院及医院的医务人员受到了患者的普遍好评。结论进行科学可靠的风险管理对策,可以防止发生护理安全隐患,与此同时也可以减低护理纠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