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6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肝细胞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且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致病原因颇多。通常认为肿瘤的形成是种子和土壤的相互作用,肝细胞癌中作为种子的肝肿瘤细胞受到土壤(肿瘤微环境)的不断刺激,最终形成肝细胞癌。在这个形成的过程中,肝肿瘤细胞内的介质如微泡(microvesicle,MV)参与细胞间信息与物质的传递,促进上皮向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推动肿瘤的侵袭与转移。本文综述了微泡与肿瘤微环境的密切关系,为肝细胞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肝细胞癌(HCC)是原发性肝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病死率高。HCC发病机制复杂,具体发生发展机制仍处于探索阶段。circRNA是一种特殊的内源性非编码RNA,主要在转录和转录后水平上参与基因表达调控,通过调控基因转录,充当miRNA的分子海绵,参与蛋白质翻译,与结合蛋白RBP相互作用等方式发挥生物学功能。circRNA参与HCC的发生发展,在HCC细胞中的异常表达与HCC组织的病理特征相关,调控下游靶基因、miRNA和蛋白质的表达,参与HCC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调控肿瘤微环境和信号通路等,提示circRNA可能是HCC诊断和预后潜在的新型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本文就近年来circRNA的生物学机制及其在HCC中发挥的作用、诊治研究进展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益脾养肝方联合经皮射频消融术(RFA)治疗乙型肝炎相关小肝癌(简称小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小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基础保肝、抗炎、抗病毒和抗癌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行RFA干预治疗,中药组给予RFA联合益脾养肝方治疗,疗程为14d。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岩藻糖苷酶(AFU)]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综合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治疗14d后,中药组的总有效率为95.5%(21/22),对照组为70.0%(14/20),中药组的临床综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3d后,2组患者的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对照组略高于中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3d后明显下降(P<0.05),且中药组的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治疗3d后,2组患者的ALT、AST、TBIL、TNF-α、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ALB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2组患者的ALT、AST、TBIL、TNF-α、hs-CRP水平均较治疗3d后明显下降(P<0.05),ALB水平均较治疗3d后明显升高(P<0.05),且中药组对ALT、AST、TBIL、TNF-α、hs-CRP水平的下降作用及对ALB水平的升高作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4)治疗14d后,2组患者的AFP、GP73、AFU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中药组对GP73、AFU水平的降低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5)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肾功能和心电图等均无明显异常变化。【结论】益脾养肝方联合RFA治疗小肝癌,能有效改善肝功能,降低炎症指标和肿瘤标志物,改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肝巨噬细胞是肝脏中重要的免疫细胞,其通过极化为M1型和M2型,分别表达“促炎因子”和“抑炎因子”,进而发挥调控炎症损伤反应的作用。肝祖细胞恶变是肝癌癌前病变恶性进展的核心机制,其发生的关键因素是炎症损伤微环境的持续刺激,与M1/M2巨噬细胞极化密切相关。本综述主要围绕“巨噬细胞极化-慢性炎症-肝祖细胞恶变”关系进行探讨,为肝癌癌前病变的预防和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肝硬化腹水是一类以弥漫性肝损伤为主要表现的慢性全身性疾病,其致病原因复杂多变,故“水木衡治”法在诊治肝硬化腹水中以邪气的发展为辨证中心,李京涛教授重视肝肾在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该病涉及肝脾肾肺四脏、上中下三焦,气血水代谢失常而发病,在治疗中以疏肝滋肾为大法,针对腹水发展的各个阶段,运用不同的肝肾调治方法,为肝硬化腹水的中医临证诊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 考察当归芍药散加味联合甘遂臌胀贴对血瘀水停证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8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当归芍药散加味联合甘遂臌胀贴,疗程3个月。检测临床疗效、NO、ET-1、LPS、血氨、肝功能指标(ALB、ALT、AST、TBIL)、超声检查指标(脾脏厚度、腹水深度、门静脉内径)、住院时间、腹围、24 h尿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NO、ET-1、LPS、血氨、ALT、AST、TBIL、超声检查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ALB更高(P<0.05),住院时间更短(P<0.05),腹围、24 h尿量改善程度更优(P<0.05)。2组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当归芍药散加味联合甘遂臌胀贴可安全有效地改善血瘀水停证乙肝肝硬化腹水患者肝功能情况,加速腹水消退、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7.
<正>常占杰教授是陕西省名中医,陕西省第四、五、六批及全国第六批老中医药专家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肝病临床工作40年余,学验俱丰,对黄疸病从湿、瘀、虚等方面分三期诊治[1]。虚损病机方面,既有脾气虚损、肝脾失调,又有脾阴不足及肝肾亏虚,常教授在临床中积累了从阴虚诊治的黄疸病例,疗效较为满意。笔者收集整理基于阴虚诊治的黄疸病案例,总结常教授诊治阴虚型黄疸病的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癌因性疲乏是由癌症或者癌症治疗引起的疲乏感或疲惫感,休息或睡眠后不能缓解,严重影响患者的行为能力及精神状态[1]。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肝癌病程中,疲乏是常见的并发症[2]。癌因性疲乏目前尚缺乏确切有效的药物[3],中医药在治疗诸虚劳损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常占杰教授是陕西省名中医、陕西省第四、五、六批及全国第六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病40余载,博采众长,学验俱丰,现介绍常教授对癌因性疲乏的诊治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常占杰教授是陕西省名中医,陕西省第四、第五、第六批及全国第六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西医诊治肝胆病40余年,在慢性肝病的诊治中善用刘寄奴,灵活配伍,临床疗效显著。刘寄奴又称为六月雪、金寄奴、乌藤菜,始载于《新修本草》,入心、肝、脾经,性温而善行走,通行上下经络,具有散瘀止血、破血通经、消食化积之功[1]。《本草经疏》记载:“刘寄奴草,其味苦,其气温,揉之有香气,故应兼辛。苦能降下,辛温通行,血得热则行,故能主破血下胀”。  相似文献   
10.
<正>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以肝细胞脂肪过度储存、变性为特征[1],是一种代谢应激性肝损伤[2]。目前MAFLD已成为我国第一大慢性肝病,可逐渐进展为肝硬化、肝癌[3]。MAFLD强调综合干预,其基础用药主要为降血脂药物,包括他汀类和贝特类药物等,长期使用均有潜在肝毒性[4]。中医药在治疗MAFLD具有调节脂质代谢、改善肝功能、改善患者症状体征等优势[5]。常占杰教授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陕西省名中医,悬壶40余年,造诣颇丰,其在MAFLD的治疗上,提出“清源澄流”的辨治思想,研发临床验方消木丹等,疗效确切。笔者有幸从师侍诊,受益匪浅。本文对常占杰教授治疗MAFLD的学术经验掇菁撷华,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