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8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性,68岁,因“咳嗽2个月”入院,自发病以来,无痰、无胸闷憋气、无胸部疼痛,无发热等不适。 CT示:右肺下叶肿物影,椭圆形,边缘光滑;纵隔内及双腋下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中枢神经系统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临床诊断:右肺下叶肿物,(1)肺癌?(2)结核?(3)炎性假瘤?手术所见:胸腔内无明显粘连,肿物位于右肺下叶,大小9.0 cm ×8.0 cm ×8.0 cm,质硬,无法行局部切除术,行右肺下叶切除术;术中快速病理检查诊断为梭形细胞肿瘤。  相似文献   
2.
目前人们发现,p53失活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p53参与细胞凋亡,因而p53的失活可能影响到肿瘤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P-糖蛋白(Pgp)在肿瘤产生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有关二者的相关性研究国内外报道甚少。为进一步探讨在食管癌...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脑动脉瘤中的表达情况与临床特征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为动脉瘤的病因研究提供线索。方法 脑动脉瘤标本18例,将3例尸检的Willis动脉环血管标本作为对照,切片做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growth factor,bFGF)的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观察,记录染色部位,并对染色的强度进行分级,计算阳性指数。结合病变特点和临床特征,统计分析VEGF在动脉瘤中的表达与动脉瘤的大小、患者年龄、Hunt-Hess分级以及和bFGF表达的关系。结果 3例Willis动脉环均无VEGF和bFGF染色,而动脉瘤的VEGF和bFGF染色阳性率分别为88.9%(16/18)和55.5%(10/18)。经统计学分析,动脉瘤壁的中膜和外膜VEGF表达阳性率较内膜阳性率高(X2=9.94,P<0.05);VEGF在动脉瘤壁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动脉瘤的大小、Hunt-Hess分级无关(P>0.05)。VEGF较bFGF的表达阳性率高(X2=4.985,P<0.05)。结论 VEGF可能与动脉瘤的增长和结构的维持有关。动脉瘤的发生、生长和破裂是个复杂的过程,VEGF可能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附11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闫庆娜  战忠利 《天津医药》1998,26(11):690-691
原发性甲状腺鳞状细胞癌罕见,国内外多为个案报道。本文收集我院1987~1994年间收治的11例资料,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11例,男5例,女6例,年龄40~78岁,平均53.82岁,病史为1个月~1年,其中左叶5例、右叶1例、右叶及峡叶1例、双叶及峡叶2例、双叶2例,肿瘤大小为1~12cm。肿物均与周围组织粘连密切,侵犯气管、食管及周围大血管、神经其中4例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7例仅能做肿物切检,2例行甲状腺根治术,2例行甲状腺部分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人肺癌细胞血管生成过程的病理形态学、超微结构特点及意义。方法:采用人肺癌细胞LALU皮下移植瘤模型,以病理动态形态学及透射电镜不同时期肿瘤血管生成状态。结果:光镜显示,人肺癌移植瘤第2天至第10天之间可分为血管生成前期和血管形成期,在肿瘤血管生成的第20天出现肺转移灶。电镜显示,人肺癌移植瘤第2天出现成血管细胞,第4-10天,不成熟血管内皮细胞逐渐形成务管腔伴有较完整的新生基底板,内皮细胞趋向成熟发展,第20天肿瘤血管内皮细胞更成熟,部分区域新生毛细血管基底板发育不全或缺陷。在以上全过程中癌细胞突起直接与成血管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血管壁相连。结论:人肺癌细胞可诱导自身肿瘤血管生成,病理形态学及电镜有其特征性形态学改变,且与转移密切相关,为肺癌的血管导向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食管癌p53基因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已证实p53基因突变、缺失或失活与许多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旨在探讨p53基因与食管癌的相关性,评价其在食管癌的诊断、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1材料与方法选取本院食管手术切除标本共65例,其中鳞癌30例,腺癌15例,未分化癌14例,鳞状上皮不典...  相似文献   
7.
Kaposi氏肉瘤是我国罕见的恶性肿瘤,其组织来源不清。此研究临床和病理都确诊为头皮Kaposi氏肉瘤-典型病例,通过应用多种单克隆抗体进行了细致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显示:VIM阳性,F阳性,F-8弱阳性,NSE,DES,CK和S-100均为阴性)和组织学观察。综合研究结果显示:不支持传统上该瘤血管或周围神经来源的学说。作者提出了与实验结果一致的新观点,即Kaposi氏肉瘤可能起源于纤维组织细胞。  相似文献   
8.
王静  孙蕾娜  闫庆娜  田璇  李琪  战忠利 《中国肿瘤临床》2012,39(21):1612-1614,1618
  目的  探讨伴微乳头成分的肺腺癌(pulmonary adenocarcinoma with a micropapillary pattern, MPPAC)上皮间质转化和增殖调亡特征, 为临床评价其恶性潜能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根据2011年发表的肺腺癌新分类诊断标准, 以是否伴有微小乳头状结构(micropapillary pattern, MPP)将120例肺腺癌病例分为64例MPP阳性组, 56例MPP阴性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Vimentin、E-cadherin、Capase-3、pEGFR的表达。  结果  120例肺腺癌病例中pECFR在女性(P=0.035)、非吸烟(P=0.017)患者中高表达。Vimentin在MPP阳性组的表达(28.1%)高于MPP阴性组(16.1%)并且其多表达于微乳头结构腔内散落的细胞; Caspase-3在MPP阳性组高表达(P=0.001)。  结论  微乳头结构的腔内散落细胞表现间质表型有利于癌细胞浸润转移, 伴乳头结构的肺腺癌有其独特的分子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9.
Rb通路蛋白表达与神经母细胞瘤转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经母细胞瘤(NB)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既可能自发消退,也可能分化成为良性的神经节细胞瘤(GN) ,目前仍无法完全解释其原因。作用于细胞周期G1期“限制点”的Rb通路[1,2 ] ,其功能作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细胞周期的进展程度,如失控,则与肿瘤的发生和转化有关[2 ] 。p16、cyclinD1、pRb蛋白是Rb通路中最重要的三种基因产物,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Rb通路蛋白表达与神经母细胞瘤发生和转化的关系。材料和方法一、材料采用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病理研究室1992~2 0 0 0年石蜡包埋神经母细胞瘤组织蜡块标本4 1例,并以39例神经节细胞瘤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淋巴上皮瘤样癌(LELC)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原发性肺LELC的临床病理及CT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CT主要表现为单发的类圆形肿块,中央型1例,周围型7例;其中右肺5例,左肺3例;直径2.0~7.3cm,平均直径(4.1±1.6)cm;边界清楚,密度多均匀,4例边缘呈浅分叶状,1例伴血管包埋征,6例伴有纵膈及肺门淋巴结肿大。增强扫描,本组8例均表现为轻度或中度不均匀强化,2例伴小斑片状液化坏死。结论 原发性肺LELC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但单凭CT诊断仍有一定困难,最终确诊还需依靠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