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胚胎相关基因HOXA13在食管鳞状上皮癌(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方法为排除肿瘤TNM分期对生存的影响,全部选择术前均未接受化疗、放疗或其他形式辅助治疗的Ⅱa期(T3N0M0)患者。收集1995年10月至2002年10月间符合上述条件、经手术治疗、具有完整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的39例食管鳞癌患者石蜡包埋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HOXA13蛋白的表达。结果HOXA13在Ⅱa期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1.5%;其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分化程度无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HOXA13阴性表达者术后无病生存期明显长于HOXA13阳性表达者(P〈0.05)。C0x多因素风险比例模型显示,HOXAl3表达是Ⅱa期食管鳞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HOXA13表达增高可能是Ⅱa期食管鳞癌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无X线监视下支气管超声导向鞘技术(EBUS-GS)对肺周围性病变(PPLs)的诊断价值及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镜中心接受EBUS-GS的52例PPLs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评价EBUS-GS的诊断率及安全性,并对影响诊断率的因素进行分析。本研究对多种情况下的诊断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52例PPLs患者中男26例,女26例;年龄22~78岁,平均(55.6±10.0)岁。52例患者中47例患者(90.4%)的病灶可在支气管超声图像中显示,共有39例(75.0%)经EBUS-GS获得明确诊断。在EBUS-GS诊断PPLs方面:EBUS-GS对恶性病变的诊断率高于对良性病变的诊断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2.2% vs 28.6%,χ2=6.658,P=0.010);联合刷检、活检及肺泡灌洗中2种或3种方式取检的诊断率高于仅采用单一方式取检的诊断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0.4% vs 33.3%,χ2=4.019,P=0.045);超声探头位于病灶内部者的诊断率明显高于位于病灶边缘或病灶外部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5.3% vs 55.6%,χ2=4.078,P=0.043);病灶位于肺野内带及中带者的诊断率明显高于位于肺野外带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6.1% vs 50.0%,χ2=5.898,P=0.015)。CT测得的不同大小病灶的诊断率比较,不同肺叶病灶诊断率比较,最终确诊的45例恶性病例中前15例与后30例诊断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1例(1.9%)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多,7例患者(13.5%)术中出现一过性低氧血症,提高鼻导管氧流量后缓解;22例患者(42.3%)术后24 h内出现咳痰,可见少量血丝,未予特殊处理;无气胸、感染等情况发生。 结论在单纯使用VBN而不联合X线监视的条件下,EBUS-GS是一种诊断PPLs安全且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总结单一医生组原发性纵隔肿瘤外科治疗的长期随访。   方法   数据来自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000年1月至2014年1月的前瞻性数据库。分析纵隔肿瘤数据库中以根治切除为目的患者的远期生存。   结果   本组常见肿瘤依次为胸腺上皮肿瘤95例(50%),神经源性肿瘤26例(13.7%),纵隔生殖细胞肿瘤26例(13.7%)。全组患者行R0切除者179例(94.2%),R2切除者8例(4.2%),单纯探查者3例(1.6%),术后30d内死亡2例。胸腺上皮肿瘤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5%、92.7%和85.7%。根据Masaoka-Koga分期,Ⅰ、Ⅱ、Ⅲ和Ⅳ期胸腺上皮肿瘤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2.1%、90%和37.5%。多因素分析显示Masaoka-Koga分期是胸腺上皮肿瘤手术后独立预后因素。A+AB+B1型与B2+B3型胸腺瘤5年生存率分别为88.6%与76.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神经源性纵隔肿瘤多为良性,完整切除后均长期生存。   结论   纵隔肿瘤组织学复杂,根据其来源、性质、部位及大小来决定治疗。虽然本组患者生存良好,但单一医生组很难做到前瞻性,大样本研究。因此,对纵隔肿瘤尤其是胸腺上皮肿瘤亟需大样本,多中心合作的前瞻性研究,以找到合理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 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切除组织中寻找可预测远期生存的免疫组化指标一直备受关注.本研究旨在回顾评价单中心历史上曾选用的免疫组化指标与NSCLC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2008年-2013年我院单一手术组切除NSCLC 722例,选用的免疫组化指标共12个,在随访良好的前瞻性数据基础上,行单因素生存分析及多因素风险回归模型评价这些指标的表达在NSCLC切除生存中的意义.结果 曾选用的12个免疫组化分子分别为: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PDGFR)(n=460)、切除修复交叉互补1(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ing 1,ERCC1) (n=46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n=460)、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3,VEGFR3)(n=451)、NM23(n=359)、MRP(n=351)、P170 (n=353)、TS(n=431)、Tubulin (n=307)、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ribonucleotide reductase M1,RRM1) (n=381)、环氧酶2(cyclooxygenase 2,COX2)(n=364)和TOPⅡ(n=235).单因素分析显示仅有VEGFR3的表达与生存有关,阳性表达者与阴性表达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77.6%与65.0%(P=0.042).但多因素分析表明VEGFR3不是NSCLC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 本组所选用的免疫组织化学指标不能预测切除后的NSCLC患者的生存.  相似文献   
6.
肺癌筛查计划的推广带来了肺结节检出率的显著提高,加重了影像学科的工作负荷,且传统诊断方法的局限性亦日益凸显。应用人工智能辅助技术进行肺结节的早期识别、良恶性判断和病理分型预测可以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并制定有效的治疗、随访方案。《人工智能在肺结节诊治中的应用专家共识(2022年版)》(以下简称《共识》)已于近期正式发布。本文紧密围绕该《共识》撰写的背景、重大意义、核心内容以及对今后肺结节诊治的影响进行了详细解读。希望通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提高我国肺部结节诊疗的规范化水平,努力提高肺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目的肺是骨与软组织肉瘤最常见的远隔转移脏器,肺转移严重影响患者长期生存。肺转移瘤切除术有助于改善预后,然而对其临床地位、适应证及预后影响因素的认识目前仍存在争议。由于发病率较低难以开展随机对照研究,同时国际单中心大宗病例回顾研究也极为罕见,国内尚无类似报道。本研究旨在回顾本组单中心大样本肺转移性骨与软组织肉瘤的外科治疗结果,并且对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2007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经病理确诊为骨与软组织肉瘤,已在多学科综合治疗框架下完成原发病灶根治性切除,并且至少经过1次肺转移瘤切除术的所有患者均纳入分析。收集相关临床变量,运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法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寻找与预后影响因素。结果144例骨与软组织肉瘤患者符合纳入标准,总共行155次肺转移瘤切除术。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非R0切除、无病间期<1年、肺转移灶数目≥3枚、肺转移灶的长径总和≥45 mm均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积极行肺转移瘤外科治疗有助于改善转移性骨与软组织肉瘤患者的长期预后。R0切除,无病间期时间较长,转移瘤数目较少及长径总和较小是本组患者良好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8.
新辅助治疗已成为局部进展期食管癌首选治疗方式,但行新辅助治疗后淋巴结阳性(ypN+)病人的预后较差,且缺乏有效辅助治疗手段。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抗体治疗晚期食管癌可获得较好临床疗效。笔者设计针对行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切除食管鳞癌病人,接受特瑞普利单克隆抗体(抗PD-1)辅助治疗的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9.
对1例主诉为“进行性吞咽困难3月余”的病例进行讨论。该例患者胃镜检查发现食管癌,既往患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关闭不全伴狭窄、心房血栓和心房纤颤10余年。患者入院后行CT及PET—CT等检查,诊断为食管胸下段癌cT4aN1MoG2,IUC期。经多学科讨论认为,该患者肿瘤外侵明显、伴多发淋巴结肿大,局部晚期,无法达到R0切除.加之既往心脏病史,暂不宜手术。可先行全身化疗,同时予以口服抗凝药物并监测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故给予患者新辅助化疗4周期,具体方案:紫杉醇75mg/m^2第1天、第8天、第15天,顺铂75mg/m^2第1—3天,28d为1周期。化疗结束后评估肿瘤分期为cyT2N1M0G2,IIB期,遂进一步子手术治疗.采用经裂孔食管切除术以减少对心脏的干扰。术后病理分期:ypT0N0M0G20期,随访15个月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10.
食管癌二次手术19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癌行二次手术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单一手术组施行的946例食管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9例因术后严重并发症需行二次手术,总结该19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过。结果19例二次手术的患者中因术后胸腔内出血行开胸止血术4例,因膈疝行膈疝还纳、膈肌修补术4例,因乳糜胸行胸导管结扎术4例,因腹部切口裂开行切口缝合术4例,因创伤性胰腺炎行胸腹腔探查、腹腔置管引流术1例,因肠梗阻行回盲部切除、回肠造瘘术1例,因双侧喉返神经麻痹行气管切开术1例。19例二次手术患者全部治愈,无围手术期死亡和再次并发症发生。结论食管癌术后再次手术常见原因主要为术后出血、膈疝、乳糜胸和腹部切口裂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