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魏酸钠注射液辅助常规方法治疗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202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1例,予常规治疗;治疗组10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魏酸钠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孕妇并发症和新生儿死亡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血流频谱指标治疗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肌酐及内生肌酐清除率、血浆黏度比及D-二聚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魏酸钠注射液能明显改善与重度子痫前期病情相关的临床指标,治疗效果肯定,未见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口服米非司酮、静脉滴注甲氨蝶呤以及联合应用于临床治疗未破裂型异位妊娠患者的疗效,对比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异位妊娠患者寻找最佳治疗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4月河北省易县医院收治的92例未破裂异位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甲、乙、丙三组。其中甲组31例给予口服米非司酮,每次50 mg,2次/d,连续5 d;乙组31例,将甲氨蝶呤20 mg加入5%葡萄糖液500 m L中静脉滴注,隔日1次,共3次,并于静脉滴注甲氨蝶呤第2天给予四氢叶酸6 mg肌内注射,隔日1次,共3次;丙组30例,在乙组用药的基础上同时给予口服米非司酮50 mg,1次/d,连续5 d。治疗2周后观察各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甲、乙、丙三组的总体治愈率分别为67.7%、80.6%、93.3%,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5,P<0.05),其中丙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甲组(P<0.05)。甲、乙、丙三组患者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降至正常水平的平均时间总体不同[(24.1±7.1)、(20.2±5.0)、(15.6±3.3)d](F=6.35,P<0.05),呈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胃肠道,三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6%、35.4%、36.7%,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4,P<0.05),其中甲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乙组及丙组(P<0.05)。结论对于有保留生育功能要求并且有适应证的患者,联合应用米非司酮和甲氨蝶呤尽管有一定的药物不良反应,但治疗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卵巢囊肿手术与卵巢早衰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05~2009年门诊及住院的因卵巢囊肿手术后引起卵巢早衰患者18例,另选同期手术后未发生卵巢早衰的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激素水平、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临床症状、月经情况等等相关项目。[结果]两组患者,在内分泌指标(E2、LH、FSH)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所患卵巢囊肿类型、手术方式、囊肿大小、囊肿性质、术中出血量、卵巢残留体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囊肿本身性质和手术方式,对卵巢早衰的发生有明确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miR-106a 在子宫内膜癌、不典型增生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它们与子宫内膜癌发生、 发展、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收集4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2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及30例子宫内膜正常的患者(包 括异常子宫出血及子宫肌瘤患者)的组织标本,应用poly(A)-RT-qPCR 技术,检测miR-106a 在三种不同子宫内膜组织 中的表达,并分别将检测结果和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miR-106a 在子宫内膜癌、不典 型增生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67(0.197,1.624),0.245(0.064,0.759)和 0.104(0.003,1.350), 表达量逐渐下降,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iR-106a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 < 0.01),同时高于不典型增生组织(P < 0.05),而不典型增生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相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miR-106a在Ⅲ+Ⅳ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的表达量高于Ⅰ+Ⅱ期;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的表达量高于无转移者,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年龄、病理类型、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及ER、PR 是否阳性子宫内膜癌患者 中其表达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miR-106a 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作为癌基因调控子宫内 膜癌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分析宫颈冷刀锥形切除和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CINⅡ级的预后及疗效情况.方法 将148例CINⅡ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LEEF组患者74例采用LEEF手术治疗;CKC组患者74例采用CKC手术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观察两组患者随访情况、并发症情况以及术后疗效情况.结果 LEEF组患者的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明显少于CKC组患者(P<0.05).术后宫颈修复光滑例数,TCT检查、阴道镜检查和HPV检查阴性例数,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LEEF组患者术后发生宫颈管狭窄和术后出血例数明显少于CKC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的术后疗效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LEEF治疗CINⅡ级操作更简便,治疗效果更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围生期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对早我院治疗的21例围生期心肌病(PPCM)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患者经以上治疗,19例好转出院,1例产后患者因肺动脉栓塞死亡,1例产后患者因急性严重心衰治疗无效死亡。结论 PPCM发生率低,但是一旦发生后果严重,应及早预防,定期产检,早发现早治疗,对于产前患者应及时结束分娩。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对感染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产妇和非感染产妇的生产情况以及新生儿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产妇剖宫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VC组的胎膜早破发生率、会阴伤口愈合不良率均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率和新生儿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VC组新生儿的鹅口疮发病率及尿布皮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感染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可对母婴造成一定不良影响,应积极预防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容积对比成像(VCI-C平面)及经阴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异位妊娠的特征性依据,提高宫外孕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188例疑似早期异位妊娠的患者测定血HCG,进行二维经阴经腹彩超及VCI-C平面、TUI检查,测定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流分布,测量子宫动脉及滋养动脉血流频谱,并做比较。结果:188例中及时确诊183例。①附件区妊娠囊内可见胎儿或者卵黄囊,有17例有胎心搏动,占9.0%。②Donut征(输卵管环),其中98例有Donut征,占52.1%。③附件区内可探及混合性包块,有时伴有少量积液60例,占31.9%。④另有部分不典型病例仅表现为盆腔积液8例,占4.3%。诊断符合率97.3%。结论:经阴(TVS)及经腹(TAS)结合CDFI,能准确迅速地取得异位妊娠(EP)的证据,结合血HCG进行生化学的诊断是早期诊断EP的较好手段,VCI-C平面超声成像结合3D重建信息量大,提高了对比分辨率与信噪比,比二维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Ⅰ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GAS5(lncRNA-GAS5)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分别采集40例Ⅰ型子宫内膜癌患者及40例因子宫肌瘤等良性病变就诊患者的子宫内膜的组织标本,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分别检测两种不同的子宫内膜组织中lncRNA-GAS5的表达,并结合Ⅰ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病理和临床资料将检测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相比较lncRNA-GAS5在Ⅰ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表达下调,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ncRNA-GAS5在期别较晚(Ⅲ~Ⅳ期)的Ⅰ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低表达,低于期别较早(Ⅰ~Ⅱ期)的患者;在Ⅰ型子宫内膜癌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lncRNA-GAS5呈现低表达,低于无转移者,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深度,不同年龄的Ⅰ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lncRNA-GAS5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lncRNA-GAS5表达下调,在期别较晚(Ⅲ~Ⅳ期)及有淋巴结转移的Ⅰ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也呈现低表达,lncRNA-GAS5可能在Ⅰ型子宫内膜癌发病和转移过程中起到了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含量与围生期心肌病( PPCM)的关系及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和动脉栓塞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1年8月间诊断为PPCM住院患者60例(无心衰期组、心衰期组和心衰晚期组各20例)及健康对照组20例,采用高压液相色谱技术(HPLC)检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并比较。结果 PPCM各组血清Hcy含量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各组之间随病情加重血清Hcy含量逐渐增高,且PPCM各组之间相互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1个月后PPCM各组血清 Hcy含量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与本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PCM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只有心衰晚期组有统计学意义,为P<0.01,说明无心衰期组和心衰期组Hcy值回到正常范围,心衰晚期组并没有回到正常范围;PPCM各组之间比较除无心衰期组与心衰晚期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其余组之间比较并无统计学意义。 PPCM患者中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和动脉栓塞者血清Hcy含量在治疗前后均较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和动脉栓塞者明显增高,分别为P<0.01和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Hcy可作为PPCM严重程度的有效评价指标,并可作为判断预后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