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郭彦君  周纯武 《癌症进展》2011,9(3):250-258,227
目的 探讨在制定不可切除的肝细胞肝癌患者的化学栓塞计划及其实施情况方面,采用CTAP联合CTHA检查是否较常规的THCT联合肝动脉DSA检查更有利、更有价值.材料和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式,连续有49名患有不可切除的肝细胞肝癌患者进入本项研究.该49名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4.9岁.全部患者在施行TACE前的1个月内均接受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核苷(酸)类似物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细胞癌(HCC)经肝动脉介入治疗(TAI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入组60例HBsAg阳性且不能手术切除的HCC患者,配对分为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组(A组)和常规保肝降酶组(B组),每组30例。对两组进行常规TAIT同时,给予常规保肝降酶治疗,A组同时联合核苷(酸)类药物行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的生存率,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A组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初始治疗药物选择:恩替卡韦14例,拉米夫定8例,阿德福韦酯8例,其中4例患者出现病毒学突破,经加用另一核苷(酸)类似物后实现病毒持续抑制。B组中,13例(13/30,43.33%)患者分别在第1~9次TAIT后发生病毒学突破,中位突破时间为5.52个月(4次TAIT后)。两组共死亡48例,其中A组20例,B组28例,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9.63、14.77个月(χ2=7.51,P=0.01)。A组和B组中BCLC分期C期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3.63、8.07个月(2χ=7.11,P=0.01)。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患者是否行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肝功能分级、肝癌BCLC分期影响患者预后。未发生核苷(酸)类药物相关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采用TAIT治疗HBV相关HCC时联合应用核苷(酸)类药物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局部动脉介入治疗在中、晚期大肠癌综合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局部动脉介入治疗在中、晚期及治疗后复发或未控的大肠癌综合治疗中的应用及其价值。方法:50例中、晚期及治疗后复发或未控的大肠癌患者进行局部动脉介入治疗。35例可评价患者的年龄范围为27-76岁,中位年龄为48岁。全部病例均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行局部动脉灌注化疗及/或栓塞治疗,并按肿瘤位置以及造影所示的肿瘤供血情况选择介入治疗所用动脉,并相应分配化疗药物用量。介入治疗1-3次后,对于疗效较好的大肠肿瘤原发灶未切除的病人如无禁忌可进一步行根治性切除术。对于局部动脉介入治疗疗效不佳或估计肿瘤切除有困难的患者继续施以放射治疗及(或)全身化疗。结果:在可评价的35例病人中,随诊时间范围为1-139个月,平均24个月。经综合治疗(介入治疗+手术及/或放、化疗)后总的临床有效率(完全缓解9例+部分缓解9例)为51.4%。全部病例平均生存期为24.11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2个月,其半年、一年、二年、三年、以及五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8.6%、51.4%、34.3%、14.3%、以及14.3%,一例患者的生存时间已达139个月。综合治疗有效者中位生存期(82个月)显著长于无效者(9个月)。治疗后最常出现的毒副反应有发热、恶心、呕吐、腹痛、以及短暂的腹泻或脓血便等,经对症处理后,多在一周左右即可缓解、消失。本组无其他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局部动脉介入治疗中、晚期大肠癌安全、可靠;应尽可能在手术或者放射治疗前应用、也可于根治术后或放疗后应用,以便减少局部转移及复发率,缓解患者症状,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5.
盆腔动脉灌注化疗在晚期及复发性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探讨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在晚期及后复发或未控的宫颈癌综合治疗中的最佳时机及其价值。方法:对40例晚期(包括局部晚期)、治疗后复发或未控的宫颈癌者进行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患者年龄27-67岁,平均年龄48岁。全部病例均采用Seldinger技术经右侧股动脉穿刺向双侧髂内动脉内灌注化疗药物。治疗疗效及所致毒性均按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标准判定。结果:全部病例随访时间3.0-120.0个月,平均30.9个月。总的临床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为57.5%。其中介入治疗前未行其他治疗的13例全部达到临床有效(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6例),其平均生存时间达105.0个月。介入治疗前经过其他治疗[ 包括手术和(或)放、化疗]但病情未控或复发的27例中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8例,其平均生存期为17.0个月(3.0-40.0),中位生存期仅为14.0个月。治疗后最常出现的毒副作用有发热、恶心、呕吐及血白细胞头减少症等。其中有3例患者在灌注化疗后出现了臀及会阴部的皮肤黏膜组织溃疡、坏死。结论:对于晚期宫颈癌患者应尽可能在手术及放射治疗前或放射治疗 同时进行髂内动脉灌注化疗,以提高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6.
7.
梁乙安  袁群  郭彦君 《人民军医》2006,49(11):680-680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随着治疗方法的改进,其病死率不断下降。1996年1月~2005年12月,我们共收治DKA80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摘 要:[目的] 总结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癌(IPF-LC)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预后情况。[方法] 收集48例IPF-L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48例患者中男性43例、女性5例,平均发病年龄74岁,临床表现以咳嗽(35/48)、咳痰(31/48)、憋气(26/48)为主。46例患者胸部CT中26例患者肿块发生在肺纤维化病变较为明显的周边区域,20例患者出现在右肺下叶。实验室检查以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升高较多,病理类型以鳞癌(21/38)、腺癌(10/38)为主,且大部分患者发现时处于Ⅳ期。治疗过程中38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肺部感染,11例出现Ⅰ型呼吸衰竭,2例出现Ⅱ型呼吸衰竭。24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6.3个月。[结论] IPF-LC患者的临床表现缺乏一定特异性,容易造成漏诊。对特发性肺间质肺纤维化治疗过程中应密切随访,及时排查肿瘤可能,尽可能提高患者疗效。  相似文献   
9.
选择性动脉插管灌注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
结肠癌肝转移肝动脉介入治疗的局限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结肠癌肝转移行肝动脉介入治疗后的疗效,探讨介入治疗的局限性。方法 对75例结肠癌肝转移行肝动脉介入治疗后患者进行分析,分别就肿瘤结节单发或多发、合并其它脏器转移与否、肿瘤积压供多寡、单纯灌注或灌注加栓塞、单纯介入治疗或结合全身化疗等方面对患者的中位生存期进行比较。化疗药物选用表阿霉素(E-ADM)或顺铂(PDD)、丝裂霉素(MMC)、甲酰四氢叶酸钙(CF)、氟尿嘧啶(5-FU)联合方案,或加超液化碘油(LUF)栓塞。结果 近期疗效以CT作为评价手段,有效率(CR PR)为45.3%,中位生存期20.0个月。有效者(CR PR)中位生存期为27.5个月,1年生存率为100%;无效者(无变化 进展:NC PD)平均生存期为16.0个月,1年生存率为65.0%。全组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87.0%、48.1%、27.4%、22.4%、16.8%。肝单发转移、未合并其它脏器转移、肿瘤多血供加栓塞治疗、结合全身化疗者中位生存期较长。结论 经肝动脉介入治疗结肠癌肝转移是目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但须根据病情制订治疗方案并结合全身化疗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