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肿瘤干细胞(TSCs)在肿瘤启动作用中的重要性已在造血系统肿瘤中得到证实,最近亦有在实体瘤中的相关报道。TSCs与正常干细胞具相似的生物学特性,这对研究TSCs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有非常重要意义?文章简要论述TSCs研究现状及TSCs与肿瘤转移两者可能存在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建立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裸鼠模型的基础上,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布与分化的角度初步探讨移植安全性。方法:选取7例人骨髓标本,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差速贴壁法分离与纯化和传代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静脉注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裸鼠模型,分别于第1周和第4周取材,在受鼠脑、肝、脾、肺、心、肾、肌肉、空肠等脏器组织进行大体与镜下形态学观察,并利用RT-PCR检测人ALu基因与CD45基因在不同脏器组织中的表达,以判断人源性供体细胞的植入与分化情况;此外还检测第4代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瘤性。结果:分别于第1周和第4周对移植裸鼠取材,在受鼠脑、肝、脾、肺、心、肾、肌肉、空肠等脏器组织均未发现肉眼可见的植入细胞增殖肿块与异常生长物,组织切片行常规HE染色也未发现人源性细胞集落;人源性供体细胞可在肺、肝、脾、肾、肌肉、心、肠、脑等多种脏器或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和表达ALu基因,而淋巴细胞分化的CD45基因在肺、心、肾、肌肉、空肠中均有阳性表达。第4代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无显著成瘤性。结论: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内移植无显著成瘤性且对各脏器无明显形态学损伤,而且有一定植入分化能力,提示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安全系数有...  相似文献   
3.
4.
舌癌淋巴道转移模型中分离并建立舌癌细胞永生化细胞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在建立舌癌Tca8113淋巴道转移裸鼠模型的基础上,建立永生化的舌癌细胞系,并进一步探讨舌癌转移淋巴结组织中同源癌细胞相关标记物的表达情况,为舌癌干细胞研究提供基本的研究模型。方法:采用癌细胞足垫注射法建立淋巴道转移模型,4周后取淋巴结进行原代细胞培养并分离、纯化舌癌细胞进行连续传代培养、进行永生化细胞系的生物学特性鉴定。结果:在淋巴道转移模型中,HE染色与EMA免疫组化染色发现淋巴结有散在或灶性鳞状上皮癌细胞转移。进而取转移模型裸鼠的淋巴结组织进行原代细胞培养,经分离和纯化以及连续传代而建立舌癌永生化细胞系,命名为Tca8113-Ml,目前传代100余代,时间近2年,生长稳定,倍增时间为22.51h,染色体众数58,保持人染色体形态,细胞形态与Tca8113细胞相似。Tca8113-Ml在裸鼠体内的成瘤率为100%,裸鼠腋窝皮下成瘤的组织切片显示为典型的鳞状上皮细胞癌。结论:在舌癌淋巴道转移模型中,可分离培养与建立永生化的舌癌细胞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培美曲塞单药二线治疗老年晚期非鳞癌NSCLC的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的25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均接受培美曲塞化疗,培美曲塞以500 mg/m2,第一天静脉滴注,21天为一周期,每例患者至少行2周期化疗;结果 CR 0例,PR 5例,SD 12例,PD 8例,有效率(RR)20.0%,临床获益率(CBR)68.0%。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结论培美曲塞治疗老年晚期NSCLC具有一定的疗效,毒性反应轻,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6.
组织学与胚胎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其作为一门形态学科,内容相对枯燥乏味,大一新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难以把握知识要点,因此尝试在常规教学基础上开展知识竞赛活动来进行教学互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对新生大鼠原代培养皮层神经元的神经毒性以及核转录因子-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кB)表达的影响,探讨NF-кB的信号通路在LPS损伤神经元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的新生SD大鼠皮层神经元.随机分为对照组、LPS组、N-甲苯磺基-L-苯乙胺酰氯甲基酮(TPCK)预处理后再加入LPS组,后两组均用LPS处理48 h.检测各组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的含量及观察各组神经元的存活率,使用RT-PCR法观察NF-кB的表达.结果:LPS作用后神经元存活率减少,LDH释放量及NF-кB的表达增加.经TPCK预处理的神经元LDH释放量及NF-кB的表达明显低于LPS组,而神经元存活率显著高于LPS组.结论:LPS能引起原代培养皮层神经元的损伤,而TPCK可明显减弱LPS对原代培养皮层神经元的损伤作用,提示NF-кB参与了LPS对原代培养皮层神经元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长期传代培养、扩增及其生物学特性,观察其恶性转化趋势的可能性.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差速贴壁法对人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分离纯化,并进行体外长期传代,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方式;鉴定细胞分化能力;相关癌标志P53、Ki67的表达与成瘤性检测.结果 经过长期体外培养的人间充质干细胞,至36代时,细胞逐渐老化;成骨分化诱导能力丧失;相关癌标志表达阴性;无成瘤性.结论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可以有限传代,无显著恶性转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对新生大鼠原代培养皮层神经元的神经毒性以及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NF-κB的信号通路在LPS损伤神经元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的新生SD大鼠皮层神经元,随机分为对照组、LPS组、N-甲苯磺基-L-苯乙胺酰氯甲基酮(TPCK)预处理后再加入LPS组,后两组均用LPS处理48h。检测各组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的含量及观察各组神经元的存活率,使用RT-PCR法观察NF-κB的表达。结果:LPS作用后神经元存活率减少,LDH释放量及NF-κB的表达增加。经TPCK预处理的神经元LDH释放量及NF-κB的表达明显低于LPS组,而神经元存活率显著高于LPS组。结论:LPS能引起原代培养皮层神经元的损伤,而TPCK可明显减弱LPS对原代培养皮层神经元的损伤作用,提示NF-κB参与了LPS对原代培养皮层神经元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使用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和显微微观实验室进行组织学实验教学,采用实验考核和理论考核方式对两种不同教学手段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教学班实验考核和理论考核成绩均高于显微微观实验室教学班(P<0.05).显微数码互动实验室应用于组织学实验教学,能够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全面掌握组织切片的结构并能及时加深对理论内容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