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9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5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66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院于 1 996年 7月至 2 0 0 1年 7月针对根治量放疗后局部未控及中心型复发的宫颈癌患者采用了手术治疗 ,现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1 临床资料 本组 2 4例宫颈癌患者 ,年龄38~ 63岁 ,平均 48岁。首次治疗时病理分型 :鳞癌 2 1例 (分化 级者 8例 , 级者 1 3例 ) ,腺癌 2例 (其中 1例为粘液表皮样癌 ,1例为低分化腺癌 ) ,肉瘤样癌 1例。临床分型 :菜花型 1 0例 ,结节型 1 0例 ,菜花溃疡型 2例 ,空洞型 2例。肿瘤直径>4cm者 2 2例。按 FIGO分期 : b期 6例。 b期 1 8例。 2 4例病人经根治量放疗后 1~ 3个月宫颈明显有癌残留者 2例 ,中心…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移位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8年~2009年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移位股骨颈骨折患者172例,平均年龄73.9岁(71~89岁)。骨折类型:头下型80例,经颈型42例,头颈型50例。Garden分型:Ⅲ型者88例,Ⅳ型者80例。均髋部骨质疏松较重。根据Harris评分标准判定其疗效。结果本组中50例术后2~5年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末次随访获得122例,平均随访时间3.2年(1~8年),术后无伤口感染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髋关节Harris评分为87分,优良率为88.5%。发生股骨柄松动下沉14髋(11.5%),髋臼磨损18髋(14.8%),下沉和髋臼磨损的程度不严重,疼痛不重,均不需手术翻修。结论双极人工股骨头是治疗高龄移位股骨颈骨折的简单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我科 1 998年 8月~ 2 0 0 0年 1 2月应用诺维本 (NVB)加表阿霉素治疗转移性乳腺癌 2 4例 ,取得较好疗效。1 材料和方法研究对象 :全部病例均经病理或细胞学证实为转移性乳腺癌 ,年龄 2 9~ 5 8岁 ,中位年龄 4 5岁。Karnofsky评分 6 0分以上白细胞计数 4 0× 1 0 9/L以上 ,血小板计数 1 0 0× 1 0 9/L以上 ,心肝 ,肾功能均正常。预期生存 3月以上。治疗方案 :①化疗方案 :NVB 2 5mg/m2 ,静脉第1d、第 8d ;E—ADM 6 0mg/m2 静脉冲 ,第 1d、第 2 1d为1周期 ,至少治疗 2个周期。②止吐方案 :恩丹西酮8mg ,…  相似文献   
4.
季佳霖  崔新明  薄音  李艳茹 《肝脏》2014,(9):708-710
近年来,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已受到广泛关注,它是一群具有强大免疫调控功能的髓系细胞群,通过多种机制参与机体的免疫应答,促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MDSCs与急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癌及肝脏移植耐受等多种肝脏疾病密切相关,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痉挛治疗精神分裂症时患者临床特点及刺激参数与疗效的相关性,为无抽搐电痉挛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共入组5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无抽搐电痉挛治疗8次,使用自编临床资料记录表记录患者社会人口学资料、临床特征、无抽搐电痉挛刺激参数等资料,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疗效。结果依据治疗结束时PANSS评分减分率65%分为显著好转组(≥65%)和非显著好转组(65%),共有如下因素纳入回归方程:年龄(回归系数为0.13)、性别(回归系数为2.84)、发病年龄(回归系数为-0.18)、MECT峰值强度(回归系数为0.00)、MECT发作时间(回归系数为0.09)、治疗前阴性症状(回归系数为-0.42)、攻击症状(回归系数为-0.95)、PANSS总分(回归系数为0.13)。结论患者年龄大、女性、发病年龄晚、峰值强度大、发作时间长、阴性症状轻、攻击症状轻、病情重的患者无抽搐电痉挛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免疫共刺激分子B7-H4及Fas、FasL在不同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研究三者的异常表达与宫颈癌免疫逃逸机制的关系。方法:选择陕西省肿瘤医院病理科2014-2018年的石蜡包埋标本16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例正常宫颈、3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112例I期-IV期宫颈癌组织中B7-H4及Fas、FasL的表达水平。结果:B7-H4在正常宫颈组、CIN组、宫颈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20.0%、47.32%,两两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112例宫颈癌病例中FIGO临床分期I期至IV期各期别宫颈癌组织B7-H4的阳表达率分别为16.67%、43.18%、70.83%、85.71%,各组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正常对照组Fas的阳性表达率是85.00%,CIN组43.33%,宫颈癌组41.96%,正常组与CIN、正常组与宫颈癌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组与宫颈癌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FasL的阳性表达率在正常组为20.00%,CIN组为50.00%,宫颈癌组为56.25%,正常组与CIN、宫颈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组与宫颈癌组比较无显著差异;B7-H4阳性宫颈癌组Fas阳性表达率28.30%明显较B7-H4阴性宫颈癌组Fas阳性表达率54.24%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7-H4阳性宫颈癌组FasL阳性表达率79.25%明显高于B7-H4阴性宫颈癌组FasL阳性表达率35.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性免疫共刺激分子B7-H4和Fas、FasL凋亡蛋白在宫颈癌的发生、进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其协同作用可能为宫颈癌细胞逃逸机体免疫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分娩期综合性干预预防持续性枕后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艳茹 《海南医学》2007,18(9):80-81
目的 研究产程不同时期干预预防持续性枕后位以改善分娩结局.方法 96例枕后位产妇随机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研究组产妇产程不同时期施行干预措施,包括人工破膜、纠正异常胎轴、产妇采取与胎背同侧的高坡侧俯卧位、徒手扩张宫颈及徒手旋转胎头.结果 研究组活跃期及第二产程较对照组短,研究组活跃期先露下降平均速度及宫口扩张平均速度均快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持续性枕后位发生率及胎儿窘迫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性干预措施安全、有效、易行.  相似文献   
8.
确定肾小球疾病的病理类型对于临床上肾小球疾病的诊断、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1]。目前在成人肾脏疾病的诊断中,开展透射电镜检查比较广泛,有些医院甚至成为常规的检查项目之一。但在小儿肾脏疾病的诊断中,尤其是光镜、免疫荧光和电镜同时应用,则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限制。为提高临床小儿肾脏疾病诊断和治疗中进行电镜检查的重视程度;评价电镜在小儿  相似文献   
9.
温肺法是儿科临床常用治法,适用于肺寒证.肺为娇脏,小儿之肺尤为娇嫩,易受内外寒邪侵袭,从而引发感冒、咳嗽、哮喘、痰饮、遗尿等多种外感和内伤疾患,系统研究温肺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而现代儿科临床多重清热解毒等法,而疏于对温肺法的系统研究,从临床、剂型等诸方面系统深入研究者少.笔者以现代儿科文献为依据,以切合实用、指导临床为原则,探求温肺法的临床及剂型研究意义,为中医儿科临床提供有益借鉴和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2012年8月—2013年10月期间85例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资料,其中41例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单孔组),44例行传统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三孔组),比较两组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腹腔镜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单孔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传统组的[(31.73±4.22)min vs.(15.43±1.81)min,P=0.000];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切口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孔组术后应用镇痛药物比例明显低于三孔组(7.32%vs.34.09%,P=0.003);两组术后均无胆瘘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治疗效果相同,但单孔腹腔镜手术在微创方面更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