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2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目的:探讨抑制TRIM24基因表达对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的影响,阐明TRIM24基因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以脂质体法转染TRIM24 siRNA和阴性对照NC-siRNA至MCF-7细胞作为si-TRIM24组和NC-siRNA组,以未转染的MCF-7细胞作为对照组。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转染48 h后各组MCF-7细胞中TRIM2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MTT法检测各组MCF-7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MCF-7细胞凋亡率,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MCF-7细胞侵袭和迁移数。结果:与对照组和NC-siRNA组比较,si-TRIM24组MCF-7细胞中TRIM2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MCF-7细胞增殖能力降低(P<0.05),MCF-7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MCF-7细胞侵袭和迁移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抑制TRIM24基因表达能够明显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且能够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保留乳头乳晕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NSM)作为乳腺外科的一种术式,因其保留了患者的乳头乳晕复合体(NAC),对患者术后的美容效果或者术后重建外观美容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然而,其临床应用仍存在一些值得探讨的争议点。近年来国内外出现了一些与NSM安全性相关的热点问题,如NSM术前筛选标准、NAC受侵情况、NSM术后并发症及处理方法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 筛选能预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NAC)疗效的基因,识别最适合NAC的乳腺癌人群。方法 前瞻性收集60例乳腺癌患者NAC前后标本,进行高通量RNA测序。选出与肿瘤化疗耐药相关候选基因AHNAK、CIDEA、ADIPOQ、AKAP12,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上基因与乳腺癌NAC疗效关系并构建疗效预测模型,采用列线图对预测模型进行展示。结果 non-pCR组接受化疗后的患者残余癌组织中,四个基因表达较化疗前升高(P<0.05);与pCR组相比,non-pCR组的四个基因表达显著升高(P<0.05),Logistic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四个基因的高表达显著降低了乳腺癌NAC的pCR率(P<0.05)。选取以上四个差异基因构建化疗疗效预测模型,H1拟合优度检验(χ2=6.3967, P=0.4945)及ROC曲线(AUC 0.8249, 95%CI: 0.7227~0.9271)结果显示模型的拟合效果好。结论 AHNAK、 CIDEA、ADIPOQ、AKAP12或可成为乳腺癌NAC疗效新标志基因。基于此构建的疗效预测模型有望成为挑选适合NAC的乳腺癌人群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摘 要:[目的] 探究三平面技术在乳腺癌根治术后乳房假体重建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云南省肿瘤医院乳腺中心进行的46例乳腺癌根治性术后的乳房假体重建的病例,其中,三平面技术乳房假体植入24例,双平面技术乳房假体植入22例。[结果] 双平面技术组患者术后拔管平均时间为(8.2±1.5) d。三平面技术组术后拔管平均时间为(10.3±2.4) d(t=3.366,P=0.002)。三平面技术组乳房重建的客观评价优良率优于双平面技术组(79.17% vs 50.00%,χ2=3.564,P=0.04)。术后随访1年期间,均未出现乳腺癌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和死亡的情况。[结论] 三平面技术利用人体自身组织包裹假体,降低了乳房假体重建的相关并发症,在患者的主观满意度和乳房的外观客观评价上要优于传统的双平面技术,同时节省了生物补片的昂贵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摘 要:化疗相关周围神经病变(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CIPN)是肿瘤患者中常见的一种治疗相关毒副作用,多种化疗药物与之相关。患者通常出现手脚麻木、疼痛的症状,严重降低生活质量。由于CIPN发病机制不明,缺乏诊断评估手段和预防治疗策略,困扰了众多临床医师和患者。近年来相关研究表明,临床上可以识别CIPN高危患者以进行预防,诊断和评估需要联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神经电生理进行综合考量,除降低化疗药物剂量和(或)延长用药间隔外,度洛西丁可以缓解疼痛症状;一些物理治疗策略,如冷冻治疗、加压治疗、针灸等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中医也凸显了一定优势,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了更多选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