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5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胰高血糖素受体 (GCG R)基因外显子 2Gly40Ser突变是否与中国人迟发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non -insulin -dependentdiabetesmillitus,NIDDM)相关。方法 :选择湖南地区汉族人NIDDM患者 82例及正常对照136例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分析方法 ,检测Gly40Ser突变。结果 :受检者均不存在Gly40Ser的错义突变。结论 :该突变不是引起中国人NIDDM的重要遗传因素。文献报道白种人GCG R基因Cly40Ser与NIDDM相关 ,本研究提示此种相关有种族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观察了脑血栓病人使用蝮蛇抗栓酶─Ⅲ号药治疗前后机体红细胞C3b受体(RBC─C3bR)及红细胞免疫复合物受体(RBC-ICR)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脑血栓病人RBC-C3bR及RBC─ICR均低于正常对照(P<0.001),而经使用蝮蛇抗栓酶─Ⅲ号药治疗后,二者无明显上升,其结果与治疗前或与正常对照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01)。提示脑血栓病人存在着红细胞免疫功能的严重低下,这样有利于脑血栓的形成及进一步发展,同时也说明蝮蛇抗栓酶─Ⅲ号药在治疗脑血栓病方面,可明显提高其红细胞免疫功能,从而降低红细胞的积聚,提高红细胞清除免疫复合物的功能,继之使血栓得到溶解,病情缓解。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利用组织芯片技术观察胃癌组织Survivin蛋白、PTEN蛋白和p21ras蛋白的表达,探讨三者的相互关系及三者与胃癌病理学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江汉大学附属医院1988~2003年行胃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有完整病理学检查资料的标本140例。构建胃癌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TEN蛋白(17A)、Survivin蛋白和p21ras蛋白(F13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构建420点和288点组织芯片2枚,140例胃癌中有118例符合分析要求(组织芯片利用率为84.3%)。PTEN阳性率为76.3%(90/118),Survivin阳性率为52.5%(62/118),p21ras阳性率为78.8%(93/118)。PTEN与患者年龄,肿瘤浸润深度、组织学分型相关(均P〈0.05)。Survivin与UICC淋巴结分期、组织学分型相关(均P〈0.05)。p21ras与年龄相关(P〈0.05)。PTEN与Survivin、PTEN与p21ras、Survivin与p21ras均呈正相关(均P〈0.05)。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UICC淋巴结分期与预后相关(P〈0.05)。结论 PTEN蛋白表达是推测进展期胃癌的分子标志物。Survivin蛋白表达是推测胃癌淋巴结转移及转移程度的分子标志物。PTEN及Survivin蛋白表达与胃癌组织学分型有关。PTEN及p21ras蛋白表达与胃癌患者年龄有关。PTEN蛋白、Survivin蛋白及p21ras蛋白在胃癌中呈正相关关系。UICC胃癌淋巴结分期是重要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依地酸钙钠在系统性硬化症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58例系统性硬化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用药方案,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地酸钙钠,记录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改良Rodnan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两组改良Rodnan评分结果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治疗后改良Rodnan评分较之前变化幅度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依地酸钙钠能够显著提高系统性硬化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又称为震颤麻痹,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常见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1],由环境和遗传因素引起,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1%~2%[2-3].PD 临床表现主要为局限于身体一侧的肢体静止性震颤,伴随症状包括运动迟缓、肌强直及姿势步态不稳[4].大部分PD患者为散发性,仅不足10%的患者呈家族性.PD的诊断特征性标志物是存活的多巴胺神经元中出现嗜酸性蛋白质包涵体,又称路易小体[4].目前已发现18个基因位点和11个致病基因与PD有关,但这些基因如何参与PD发病尚不完全清楚[5-6].阐明这些基因突变所导致的神经细胞退行性变的机制,将对延缓PD发病和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2].PD症状的出现是由于大脑黑质纹状体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dopaminergic neuron,DN)不断丢失,导致多巴胺含量的显著下降.当病变累及脑内其他区域时,很大一部分患者出现痴呆和幻觉,有研究表明microRNA(miRNA)与DN分化及生存可能相关[2,4].新近研究显示,miRNA广泛参与疾病的发生过程,对基因表达转录后调节和神经细胞表型调控起重要作用,目前已发现数个miRNA的分布和功能与PD存在相关性,且部分已在PD动物模型中得到证实[7].我们就miRNA与PD研究新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6.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弥漫性自身免疫病,可累及多系统、多脏器,约35%~50%患者可有轻重不一的肺损害[1].其合并肺间质纤维化(IPF)并不少见.目前对于该病的治疗尚缺乏有效的方法.我们使用依地酸钙钠(EDTA)治疗IPF,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47例 2型糖尿病 (均 40岁以后发病 )家系先证者PCR SSCP检测出两种NEUROD1基因变异 ;Ala45Thr和Ile15 6Ile。 12 2例 40岁以后发病的 2型糖尿病患者和 13 2例正常对照Ala45Thr基因型和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显著性 ,提示NEUROD1基因Ala45Thr突变不是中国人 2型糖尿病的重要遗传因素。  相似文献   
8.
叶任高治疗血液透析并发症经验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任高教授为我国著名中西医结合肾病学家。叶老认为对慢性肾功能衰竭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配合血液透析,不但能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而且能减少透析次数,而取得较好疗效。现将叶教授治疗常见血透并发症的经验简介如下:1透析失衡综合征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的初次血透或透析时间过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有全数淋巴结检查的胃癌组织中Survivin和p53蛋白高表达与病理学指标及预后的关系及两者的关系。方法:经溶脂法检查140例胃癌标本全数淋巴结,连续切片、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确定有无淋巴结转移。构建胃癌组织微阵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Survivin和p53蛋白(DO7)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组织微阵列利用率为87.1%(122/140)。122例中共检出淋巴结7813枚,平均64.4枚/例。其中转移淋巴结1695枚。Survivin阳性率为53.3%(65/122),p53阳性率为25.4%(31/122)。Survivin与UICC淋巴结分期(χ2=8.69,P=0.03)及组织学分型(χ2=4.41,P=0.04)有关;与p53及预后无关。p53与组织学分型(χ2=6.35,P=0.01)及年龄(χ2=5.80,P=0.02)有关,与预后无关。Cox模型回归多因素分析,UICC淋巴结分期与预后相关(χ2=4.85,P=0.028)。结论:胃癌Survivin蛋白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而与生存无关,尚不能成为推测胃癌预后的分子标志物。胃癌Survivin蛋白高表达与p53蛋白高表达无关,两者在胃癌发生和发展中无协同作用。UICC胃癌淋巴结分期是重要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0.
罗小平  刘曦  曹闻挺  邓昊 《重庆医学》2012,41(31):3246-3248,3236
目的评价冬虫夏草经肿瘤滋养动脉注入对兔VX2肝癌模型肿瘤组织生长抑制及肿瘤转移的影响。方法将40只成功建立为VX2肝癌模型的大白兔随机均分成A、B、C、D 4组:超液态碘油组(A组)、冬虫夏草组(B组)、冬虫夏草加超液态碘油组(C组)、生理盐水对照组(D组)。每组模型在肿瘤移植后14d进行肝动脉插管造影及相关药物超选择性肿瘤滋养动脉内注入,药物注入后7d进行CT检查及病理学检查。结果实验前A、B、C、D组肿瘤体积分别为(387.5±157.3)、(401.1±164.9)、(375.1±154.3)、(375.1±184.0)mm3,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55,P=0.855);实验后各组肿瘤体积分别为(922.6±32.9)、(685.8±97.9)、(352.5±171.8)、(1 403.5±409.2)mm3,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13,P=0.030);各组肝内转移分别为:6、4、1、10例(P<0.05);腹腔淋巴结转移分别为:5、2、0、8例(P<0.05)。结论冬虫夏草经肿瘤滋养动脉注入对兔VX2肝癌模型的肿瘤组织生长有抑制作用,能明显减少肿瘤肝内及远处转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