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薄层高分辨扫描对颞骨病变的术前诊断价值。方法:对57例颞骨病变患者进行高分辨CT扫描,对原始数剧进行多方住MPR及CPR重建,分析HRCT表现及MPR、CPR重建图像,并与术中所见相比较。结果:C修断胆脂瘤21例,肉芽肿17例,中耳肿瘤9例,颞骨骨折10例。HRCT及MPR、CPR重建表现为:中耳腔扩大伴软组织团块47例(82.4%),盾板破坏35例(59.6%),听小骨破坏44倒(77.2%),面神经骨管破坏33例(57.9%),半规管破坏11例(19.2%),鼓室盖破坏7例(12.3%),骨折线显示10例(100%),显示骨质改变与术中所见较为接近。结论:通过HRCT轴位图像结合MPR及CPR可以清楚地显示颞骨病变骨质改变及程度,对术前诊断及手术方案制定鼻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比较动、静脉性脑梗塞经MRI检查的区别。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动、静脉性脑梗塞患者各40例,分别对两组患者实施MRI检查,观察并比较两组诊断方式的价值情况。结果:动脉组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相比无显著差异,静脉组诊断与病理结果相比同样无显著差异;对比两组患者诊断价值情况,发现采用MRI对动、静脉脑梗塞患者进行诊断均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无明显差异。结论:MRI检查对两种性质的脑梗塞均有较好的诊断价值,能够较为直观地反映出患者大脑内部缺血情况,对脑梗塞严重程度的判断以及预后的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对后续的治疗有较为明显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食管钡餐结合食管低张CT扫描对食管癌手术切除可行性评估的价值。资料与方法42例食管癌患者均行食管钡餐造影及食管低张CT扫描,分析其影像表现,并与手术所见及术后标本相对照。结果食管壁厚度≤1cm,癌肿多限于壁内浸润;壁厚2cm时,外侵率为50%;壁厚3cm时,外侵率为72%;壁厚>3cm,外侵率为100%。癌肿与主动脉接触角度>90°时,主动脉受侵率达83.3%。髓质型食管癌相邻气管、支气管受侵率达72.7%。结论食管钡餐结合食管低张CT扫描可在术前正确判断食管癌切除的可能性,可减少不必要的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5.
环丙沙星致严重精神失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患者女,47岁。因咳嗽、咳痰20年,间断咯血15年,双下肢浮肿1年,加重半月,于2003年1月19日入院。入院后查体:T37.2℃,神志清楚,半卧位,口唇发绀,双肺可闻及哮鸣音及湿啰音锒希孩俾灾苎缀喜⒏腥荆虎谥芾┱挪⒏腥荆虎圩枞苑纹祝虎苈苑卧葱孕脑嗖 ;颊呒韧抟┪锕羰罚褚街龈枞樗峄繁承亲⑸湟?.2g,3次/d静滴。入院第9天患者在输液过程中突然出现精神症状,表现为喋喋不休,多动,不停走动不听劝告。怀疑肺性脑病发作,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第10天,患者处于精神亢奋状态。根据患者缺氧症状改善等临床表现及化验结果可除外肺…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曲面重建显示面神经管全貌。方法通过对颞骨进行准直1mm螺旋式轴位扫描,使用专用影像工作站进行多平面(MPR)和曲面重建(CPR),在一幅图像上显示面神经管全貌。结果重建成功率:轴位单侧90.63%(58/64);轴位双侧43.75%(14/32);冠位单侧79.69%(51/64);冠位双侧43.75%(14/32);矢状位单侧89.06%(57/64)。结论准直1mm的轴位扫描曲面重建的面神经管图像基本能满足临床诊断需求;两个相互垂直的面神经管曲面重建图基本上可以判断面神经管是否正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都进行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分析.结果 CT平扫发现病灶90个(图像评分都为5分),门静脉增强扫描发现病灶85个(图像评分都为5分),CT平扫与门静脉扫描发现的病灶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癌灶边缘相比,原发性肝癌组病灶中心的BF值明显较高(P<0.05),而BV、TTS与TrP值明显较低(P<0.05).80例患者中,78例为甲胎蛋白阳性,2例为甲胎蛋白阴性;BV、BF与AFP呈现明显正相关性(P<0.05).结论 使用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可以有效发现原发性肝癌的病灶情况,反映肿瘤内部及边缘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肿瘤标记物阳性表达有一定相关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便秘患者应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PEGP)联合石蜡油的肠道准备效果。方法将拟行结肠镜检查的便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和B两组。A组结肠镜检查前6 h口服PEGP278.24 g,B组口服PEGP 139.12 g,且检查前1 d口服石蜡油50 ml,1天2次,清洁肠道。两组均于检查前1 d进少渣饮食,检查当天禁食至检查结束。内镜医师记录患者耐受性、不良反应,肠镜检查时间,行Boston肠道准备量表(BBPS)和肠腔内气泡评分。结果肠道准备有效性方面,B组肠镜检查时间(7.25±0.60)min,少于A组(10.50±0.55)min(P0.05),B组BBPS总分(7.90±1.00)分,高于A组(6.35±1.25)分(P0.05),B组肠腔内气泡评分(0.35±0.55)分,低于A组(0.75±0.50)分(P0.05)。安全和耐受性方面,B组肠道准备接受率96.67%,高于A组65.00%(P0.05),B组再次肠道准备接受率90.00%,高于A组50.00%,B组总体不良反应评分(1.30±0.04)分,低于A组(1.85±0.25)分(P0.05)。结论便秘患者应用复方PEGP联合石蜡油肠道准备,能增强依从性及肠道准备效果,保障结肠镜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CT与MRI诊断鞍区常见肿瘤的临床价值,以期为临床鞍区肿瘤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收取确诊为鞍区肿瘤的患者81例对其CT及MRI等影像学诊断结果及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比较与分析,判断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 CT诊断鞍区肿瘤肿瘤检出率为71.60%,MRI诊断鞍区肿瘤检出率为82.72%,MRI检查略高于CT检查,无统计学差异(P>0.05).垂体腺瘤、脑膜瘤的MRI检出率均明显高于CT检查,颅咽管瘤CT检出率明显高于MRI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于病理类型不同,CT、MRI检查对于鞍区肿瘤均可显示出不同的影像学特征.结论 CT与MRI对鞍区肿瘤临床诊断价值相当,可能与肿瘤具体病理类型密切相关,因此常规使用两种方法进行联合检测可能获得更佳的辅助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PGEP)联合开塞露给药方法对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的影响。方法选择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600例,随机分为A、B、C 3组,各200例,A组于结肠镜检查前4 h口服2盒PGEP(139.12 g)清洁肠道,B、C组同法服药,B组检查前1 h开塞露40 ml 1次入肛;C组检查前1 h开塞露40 ml间隔30 min分2次入肛;3组患者检查前晚均进食流质、易消化饮食,检查当日禁食直至检查完毕。应用Boston肠道准备量表(BBPS)评分,并对肠腔内气泡进行评分,比较3组患者肠道准备的有效性、耐受性及安全性。结果 C组结肠镜检查时间(7.13±0.88)min,明显短于A组和B组(9.65±0.85)和(8.20±0.76)min;C组BBPS总分(8.55±0.75)分,明显高于A组和B组(6.46±0.47)和(7.34±0.48)分;C组肠腔内气泡评分(0.23±0.10)分,明显低于A组和B组(0.85±0.34)和(0.55±0.42)分;C组再次肠道准备接受率(93.00%)明显高于A组和B组(78.00%,8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组患者肠道准备接受率和总体不良反应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口服PGEP联合结肠镜检查前1 h分次应用开塞露进行肠道准备,能显著提高肠道的清洁效果,且安全、简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