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细胞遗传学特征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初诊患者用药的指导意义。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21年12月初诊的93例CML慢性期患者的临床资料、R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根据有无附加染色体核型异常分为典型易位组及附加染色体异常组,回顾性分析经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后血液学疗效和分子生物学疗效。结果 93例CML患者BCR-ABL基因阳性率为100%,常规染色体核型R显带阳性检出率为100%,其中典型Ph染色体t(9;22)(q34;q11)易位占比87.1%,伴有+8、-Y等附加染色体异常核型占比12.9%,治疗后均实现完全血液学缓解。与典型易位组相比,附加染色体异常组BCR-ABLIS达标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47,0.040)。但在典型易位组中,经尼罗替尼治疗后分子达标比例3、6、12个月显著高于伊马替尼,主要分子反应也显著增高。附加染色体异常组中,尼罗替尼治疗后分子达标比例3、6、12个月显著高于伊马替尼,主要分子反应也显著高于伊马替尼,但均未达到深度分子生物学缓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03,0.006)。结论 伴附加染色体异常初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替比夫定联合胸腺五肽治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抗乙肝病毒的效果.方法 选取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56例,替比夫定联合胸腺五肽组28例,单用替比夫定组28例,用药前、用药1个月、3个月、6个月后复查HBV DNA.结果 (1)用药3个月后两组HBV DNA均数有显著性差异,替比夫定+胸腺五肽组低于单用替比夫定组(P<0.05);用药1个月及6个月后两组HBV DNA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2)用药1个月及3个月后替比夫定+胸腺五肽组HBV DNA转阴率高于单用替比夫定组,有统计学意义.用药6个月后替比夫定+胸腺五肽组HBV DNA转阴率高于单用替比夫定组(92%vs89%),但统计学上无显著件差异.结论 替比夫定与胸腺五肽联用后使HBV DNA水平下降更加显著,特别是提高HBV DNA转阴率,说明替比夫定与胸腺五肽联用能增强抗乙肝病毒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崔莉  辛晓丽  孙建  潘良宇  张大维 《中国热带医学》2009,9(12):2252-2252,2281
目的观察核苷类似物(恩替卡韦)与胸腺五肽联合治疗抗乙肝病毒的效果。方法选取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67例,恩替卡韦联合胸腺五肽组32例,单用恩替卡韦组35例,用药前、用药1个月、3个月后、6个月后复查HBVDNA。结果用药1个月后两组HBVDNA水平皆有明显下降,但均数无显著性差异,用药3个月后2组HBVDNA水平皆有明显下降,均数有显著性差异。恩替卡韦+胸腺五肽组低于单用恩替卡韦组(P〈0.05)。用药6个月后2组HBVDNA水平皆有明显下降,但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1个月后,恩替卡韦+胸腺五肽组HBVDNA转阴率21%,单用恩替卡韦组HBVDNA转阴率为7%,有统计学意义。用药3个月后恩替卡韦+胸腺五肽组HBV—DNA转阴率明显高于单用恩替卡韦组(89%vs57%,P〈0.05)。用药6个月后恩替卡韦+胸腺五肽组HBV—DNA转阴率高于单用恩替卡韦组(91%vs90%),但统计学上无差异。结论恩替卡韦是一种很好的抗HBV药物。无论单用或与胸腺五肽合用均可使HBVDNA明显下降,但在与胸腺五肽联用后使HBVDNA水平下降更加显著,特别是提高了HBVDNA转阴率,说明核苷类似物恩替卡韦与胸腺五肽联用能使HBVDNA尽早转阴,提高了抗病毒的旱期应答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JAK2 V617F基因突变在骨髓增殖性肿瘤(MPN)患者中的发生率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骨髓细胞学和活组织检查方法分析120例患者的骨髓病理状况,监测费城染色体(Ph染色体)和bcr-abl融合基因.从患者骨髓抽提DNA,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JAK2 V617F基因突变.结果 所有患者均呈现出MPN各自类型的典型特征.Ph染色体和bcr-abl融合基因检测均为阴性.120例MPN患者中JAK2 V617F基因突变的阳性率为66.7%(80/120),其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为72.7%(16/22),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为66.0%(62/94),4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患者中2例阳性.JAK2 V617F突变阳性PV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P=0.001)和血小板计数(P=0.010)均高于阴性患者;JAK2 V617F突变阳性ET患者的白细胞计数高于阴性患者(P=0.006);PMF中JAK2V617F突变阳性和阴性患者间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JAK2 V617F基因突变检测有助于bcr-abl阴性MPN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使患者能够在早期被发现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肝硬化早期腹水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初次进行诊治的肝硬化患者15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87例患者合并有腹水作为腹水组,65例患者未合并腹水作为对照组,分析与患者发生腹水的相关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hild-Pugh分级、ALB、ALP、GGT、醛固酮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hild-Pugh分级高、白蛋白水平低、高ALP、高GGT和高醛固酮是导致肝硬化早期腹水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 影响肝硬化早期腹水的因素主要有Child-Pugh分级、白蛋白水平低、高ALP、高GGT和高醛固酮.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三门峡市2010-2014年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探讨控制麻疹的策略和措施。方法通过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2010-2014年三门峡市麻疹监测病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对麻疹病例进行地区、人群、季节等分布的分析。结果 2010-2014年,三门峡市共报告80例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年均发病率为7.14/10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2-5月份;麻疹发病的重点地区为相对偏远的卢氏县;发病年龄以<1岁的婴儿为主,其次为成人。结论提高适龄儿童接种含麻成分疫苗的及时性,鼓励育龄妇女接种含麻成分疫苗,从而提高小月龄婴儿的免疫力,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成人接种疫苗意识。  相似文献   
7.
TcpC是尿路致病性大肠埃希菌CFT073菌株分泌的一种Toll/interleukin-1 receptor(TIR)结构域类似物。它通过与髓样分化因子88结合,抑制Toll样受体信号途径介导的巨噬细胞活化和杀菌功能、从而逃逸机体免疫效应,利于大肠埃希菌在宿主体内的生存和繁殖,是大肠埃希菌重要的毒力因子,在肾盂肾炎等尿路感染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同时体内诱导β干扰素的TIR结构域衔接蛋白、干扰素调节因子3、以及白介素1β对TcpC发挥作用具有显著影响。本文介绍TcpC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与血生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73例,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测,肝穿前1周内行肝功能检测。应用SPSS13.0数据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肝纤维化程度随着肝脏炎性反应程度的加重有加重的趋势,两者之间有显著相关性(P〈0.05);②血清TBA随肝脏炎性反应程度加重,数值有增高的趋势,CHE随肝脏炎性反应程度加重,数值有下降的趋势,且两组数据均具有统计学意义;③随着肝脏纤维化程度加重,胆碱酯酶活力有下降的趋势,且各分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纤维化分级和炎性反应分级有明显的相关性,TBA及CHE在判断肝脏的炎症及纤维化程度方面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BCR-ABL融合基因阴性的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MPN)患者JAK2、CALR及MPL基因突变情况及临床特征。方法:选取132例BCR-ABL融合基因阴性的MPN患者,其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27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97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rimary myelofibrosis,PMF)8例。骨髓抽提DNA,荧光定量PCR检测JAK2、CALR及MPL基因突变情况并分析临床特征,JAK2基因包含JAK2V617F、JAK2 N542_E543del、E543_D544del和JAK2 K539L1/L2;CALR基因包含CALR L367fs*46和CALR K385fs*47,MPL基因包含MPL W515K/A/L/R1/R2/S和MPL S505N。结果:在132例BCR-ABL融合基因阴性的MPN患者中,仅有JAK2V617F、MPL W515K/A/L/R1/R2/S、CALR L367fs*46和CALR K385fs*47突变,突变率分别为48.48%(64/132)、0.76%(1/132)、10.61%(14/132)和6.06%(8/132),并且这几种突变不同时出现。PV中仅有JAK2V617F突变,突变率为74.07%(20/27),ET中JAK2V617F、CALR L367fs*46和CALR K385fs*47突变率分别为42.27%(41/97)、13.40%(13/97)、8.25%(8/97),PMF中 JAK2V617F、CALR L367fs*46和MPL W515K/A/L/R1/R2/S突变率分别为37.50%(3/8)、12.50%(1/8)和12.50%(1/8)。在PV患者中,JAK2V617F突变阳性患者的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显著高于阴性患者(P<0.05)。在ET患者中,JAK2V617F突变阳性患者的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显著高于阴性患者(P<0.05),CALR突变阳性患者的血小板(platelet,PLT)显著高于阴性患者(P<0.05)。结论:基因检测为MPN的诊断及预后能提供更加方便、准确地依据,为相关的治疗提供更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大黄治疗肝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发性腹膜炎 ,是肝炎肝硬化常见的严重并发症。笔者对 1999— 2 0 0 1年我院收治的 82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 5 0例应用大黄口服并配合保肝 ,抗感染 ,支持治疗 ,疗效满意。现将方法介绍如下。所有病人均予保肝 ,抗感染治疗。治疗组加大黄 (颗粒剂 ) 6 0 g ,口服 ,每日 3次。 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