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肺炎衣原体(Cpn)感染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发展,但针对肺炎衣原体的抗生素治疗在冠心病的二级预防中是否有效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目前的研究表明,Cpn可能是AS的启动因素,但并不参与其发生、发展。大规模临床试验并没有得出抗衣原体治疗使冠心病患者获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学习和脑的可塑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明显的可塑性,学习和脑的可塑性的关系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对二者间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今后学习在脑卒中的临床治疗方面的应用提供全面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无复流患者的临床特征、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对心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梗死相关动脉校正的TI MI血流记祯法(CTFC)将同期入院的AMI患者(267例)经PCI治疗后分为有复流组(205例)和无复流组(62例)。测量2组的心肌梗死面积、左心室收缩功能、舒张功能和同步性功能参数。结果:无复流组较有复流组,症状发作至球囊扩张时间显著延迟(17·01±11·33)∶(12·56±9·27)h,P<0·05;心肌酶肌酸激酶(CK)峰值明显增高(4283±3098)∶(2285±1586)I U/LP<0·01;糖尿病比例、侧支循环良好比例明显降低,无梗死前心绞痛的比例、室壁瘤发生率、Killip分级≥2级发生率明显增高,均P<0·05。直接支架术治疗可减少无复流的发生。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左前降支近段完全闭塞且无明显侧支循环和无梗死前心绞痛、病理性Q波导联数、心肌酶CK峰值为无复流的独立危险因素。99mTc-MIBI-SPECT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显示无复流组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大于有复流组,P<0·05。无复流患者的收缩功能与舒张功能均明显受损(P<0·05,P<0·01);心室收缩同步功能亦明显下降,术后并发症、死亡率均明显增加(均P<0·05)。结论:无复流现象的发生与左前降支近段闭塞且无明显侧支循环、病理性Q波导联数、CK峰值、无梗死前心绞痛明显相关;PCI后无复流现象增加梗死面积,影响AMI患者的心功能和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急性左心室室壁瘤(LVA)形成患者血浆脑钠肽(BNP)的动态变化及其与LVA形成和心功能状态的关系。方法首次前壁AMI患者64例,经左室造影(LVG)后分为LVA组(31例)和无LVA组(33例)。采血检测BNP,并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完成后6个月时检测有创容积和压力各参数。结果LVA组AMI后6 h、第5天和第24周血浆BNP浓度均明显高于无LVA组(P<0.05)。PCI后即刻和术后6个月时,无LVA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室壁运动积分(WMS)和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各参数均高于无LVA组。LVA组BNP峰值水平与PCI后即刻LVESVI、LVEDVI、WMS和LVEDP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P<0.01)。LVA组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无LVA组患者(P<0.05),且BNP峰值水平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AMI后BNP的过度分泌参与了AMI后左室重构和LVA的形成,并影响着其后的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5.
1990年11月~1994年10月共监测989例冠心病。临床上这类病人发生心律失常的情况非常多见,具体何时发生,与何种情况有关系,昼夜有什么区别等,对临床上治疗病人很重要,我们旨在通过监测这类病人来指导临床治疗。现将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66岁,因"6h前突发晕厥1次"入院。患者于入院前6h起床后突发胸闷气短及心慌,随后晕厥,约1min后清醒,清醒后无气短及头晕,无恶心及呕吐,无胸痛,随后就诊于我院急诊。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高脂血症及冠心病病史4年。焦虑抑郁状态2年,左侧侧脑室旁腔隙性梗塞2个月。对症给予药物治疗后,上述情况稳定。入院查体:心率84bpm,呼吸18次/分,血压112/85mmHg。神志清楚,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界不大,未闻及异常心音。双下肢无明显水肿,颈静脉无怒张。实验室检查:WBC:10.57×109/L,电解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老年人药物难治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导管射频消融治疗(RFcA)临床特点和疗效。方法选取药物难治性阵发性房颤或持续性房颤病程在1年以内接受导管消融的患者126例。依年龄分为3组(年龄〈55岁组,24例;55岁≤年龄组〈75岁,66例;年龄≥75岁组,36例),比较导管射频消融术后房颤的复发率;并分析CHA2DS2-VASc评分、术前左房前后径(LA)、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相关性;分析术前转复成功者与术后房颤复发率的关系。结果(1)CHA2DS2-VASc评分与年龄呈正相关(rs=0.64,P=0.0001)。(2)通过(11.7±13.6)个月的随访,19.0%患者复发,≥75岁年龄组在术后复发率与〈75岁年龄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4和14/66和8/36,χ2=2.223,P=0.329)。(3)在术前给予转复治疗成功的28例患者中,≥75岁组患者较其他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070,P=0.215)。结论≥75岁房颤患者有更高的出血风险;对于药物难治性阵发性房颤或持续时间在1年内的房颤,导管射频消融可作为≥75岁房颤患者的有效手段,其有效性与〈75岁患者人群并无临床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早期ST段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1年4月-2013年4月选取在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住院行急诊 PCI术的 48例急性STEMI患者。根据PCI术后60 min内ST段回落情况将患者分为回落组(ST段回落≥50%)和非回落组(ST段回落<50%)。比较两组患者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病史、生化指标、临床检查等)、ST段回落情况和手术资料〔发病时间、痛门时间、门球时间、手术时间、术后60 min后ST段抬高发生率、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3级发生率、单支病变发生率、两支病变发生率、三支病变发生率、左前降支(LAD)病变发生率、左回旋支(LCX)病变发生率、右冠状动脉(RCA)病变发生率〕、PCI术前左心室造影心脏参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室壁异常运动节段数〕和出院前心脏超声心脏参数〔舒张末期容积(EDV)、LVEF、E峰与A峰流速比值(E/A)〕、出院后1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患者中回落组28例,非回落组20例。两组患者男性比例、Killip分级(≥2级)、年龄、心率(HR)、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60 min内心电图示:回落组28例患者ST段回落,非回落组20例患者未出现ST段回落。两组患者PCI术后60 min后ST段抬高发生率、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3级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前左心室造影示:两组患者LVEF、室壁异常运动节段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前心脏超声示:回落组患者LVEF高于非回落组,EDV低于非回落组(P<0.05);两组患者E/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落组患者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率、心力衰竭事件发生率、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均低于非回落组(P<0.05);两组患者心肌梗死后心绞痛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落组心律失常事件累计发生率、心力衰竭事件累计发生率、心肌梗死后心绞痛事件累计发生率、MACE累计发生率及复合心血管事件累计发生率均低于非回落组(χ2=32.643、30.643、33.296、4.023、30.468,P=0.001)。结论 早期ST段回落的急性STEMI患者1年心血管事件累积发生率较低,能较好预测其近期预后,且早期ST段回落时间均在30 min内,为临床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肺炎衣原体(Cpn)感染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发展,但针对肺炎衣原体的抗生素治疗在冠心病的二级预防中是否有效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目前的研究表明,Cpn可能是AS的启动因素,但并不参与其发生、发展.大规模临床试验并没有得出抗衣原体治疗使冠心病患者获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报道1例X连锁遗传的Emery-Dreifuss肌营养不良(X-EDMD)患者家系的临床、病理及基因突变特点。方法总结作者单位收治的1例X-EDMD患者的临床及骨骼肌病理特点,并进行EMD及LMNA基因突变检测,同时对患者家系谱进行分析。结果该家系中有4例患者,主要表现为缓慢型心律失常,2例已猝死,先证者同时有轻度肘关节挛缩及肌萎缩。先证者心电图检查示房性心动过速合并Ⅲ度房室阻滞,交界区逸搏心律;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全心扩大,二尖瓣及三尖瓣A峰消失,射血分数60%。肌电图检查示右肱二头肌、左第一骨间肌、左腓肠肌、左股四头肌运动单位电压均增高,神经传导未见异常。左肱二头肌活检示肌营养不良样改变,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肌核无伊默菌素蛋白表达。基因分析显示先证者存在EMD基因插入突变c.650_654dupTGGGC,为已报道的致病性突变,LMNA基因均未发现致病性突变。结论 EMD基因c.650_654dup TGGGC插入突变导致的X-EDMD患者心脏损害突出,以心房的电活动-机械活动及结构的严重受累为特征,而肌萎缩及关节挛缩症状相对轻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