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1990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碘油羟基磷灰石纳米微粒(nHAP)经肝动脉治疗对兔VX2肝肿瘤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100只新西兰白兔肝内肿瘤种植后2周,随机分为5组,每组20只,经肝动脉灌注给药,实验设生理盐水组(A组)、nHAP组(B组)、单纯碘油组(C组)、阿霉素碘油组(D组)及碘油nHAP组(E组)。治疗2周后,流式细胞术检测肝肿瘤组织中细胞凋亡,并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凋亡抑制相关蛋白XIAP及Survivin的表达。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肝肿瘤组织细胞凋亡结果显示,A组和B组比较无明显差异,C组和D组残余肿瘤区域细胞凋亡率较A组升高(P0.05),而E组细胞凋亡率较C、D两组明显升高(P0.05)。Westernblot结果提示与A组相比,C组和D组残余肿瘤区的XIAP和Survivin表达降低(P0.05),E组XIAP和Survivin蛋白表达较C、D两组降低(P0.05)。结论碘油羟基磷灰石纳米微粒可进一步促进肝脏肿瘤细胞凋亡,这种作用可能与碘油nHAP降低凋亡抑制蛋白XIAP和Survivin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声速匹配(SSC)技术在不同大小乳腺病灶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病理证实的483个乳腺肿物行SSC检查,获得其声速匹配值(ZSI)及声速(SV)。根据最大径将病灶分为≤2 cm组和>2 cm组。构建ROC曲线,确定临界值。结果 总样本组、≤2 cm组与>2 cm组良性病灶及恶性病灶的S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5、0.862、0.889,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1560.00 m/s作为SV临界值,3组的敏感度分别为81.15%(99/122)、79.73%(59/74)、83.33%(40/48);特异度分别为90.03%(325/361)、90.20%(267/296)、89.23%(58/65);准确率分别为87.78%(424/483)、88.11%(326/370)、86.73%(98/113)。结论 SSC在不同大小乳腺良恶性肿物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且诊断效能相似,SV临界值为1560.00 m/s。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超声技术评价腹腔镜及开腹两种不同术式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后的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2012年01月至2013年06月间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患者未破裂型134例.其中要求保留输卵管的患者115例,腹腔镜手术者62例(腹腔镜组),开腹保守手术53例(开腹组).对两组患者术后行常规超声检查及超声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观察两组间输卵管通畅情况、输卵管全程显影时间及卵巢动脉的血流参数,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患侧输卵管通畅率腹腔镜组明显高于开腹组(P<0.05),患侧输卵管通而不畅及不通率开腹组高于腹腔镜组(P<0.05),患侧输卵管全程显影时间腹腔镜组明显短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患侧卵巢动脉血流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保守手术对输卵管的损伤小,术后输卵管通畅程度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ARFI)对不同深度乳腺腺体组织内的剪切波速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对110例女性患者应用ARFI技术中的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VTQ技术)测量距离体表0.5、1.0、1.5 cm乳腺腺体组织内的剪切波速.结果 在距离体表0.5、1.0、1.5cm乳腺腺体组织中测得的剪切波速之间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RFI技术在乳腺组织中的应用不受深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我院1984~1989年共收治外伤性脾破裂合并四肢骨盆骨折19例,现将诊治体会介绍如下。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16例、女3例,年龄最大62岁、最小13岁。2.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1例,坠落伤4例,挤压伤4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切面上声速(SV)检测对乳腺肿物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手术病理证实的232例女性患者共248个乳腺肿物行声速匹配技术检查,获得病灶在横切面、纵切面及两切面中SV较大切面上的相应SV值,与病理诊断结果相对照,构建ROC曲线进行分析。结果 乳腺良恶性肿物在横切面、纵切面及SV较大切面的SV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横切面、纵切面及SV较大切面上测得的SV鉴别诊断乳腺肿物时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0.80、0.83,横切面及SV较大切面之间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Youden指数分别为横切面0.48,纵切面0.55,SV较大切面0.60。应用SV较大切面,以1547 m/s作为SV临界点,鉴别诊断乳腺肿物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73.08%(57/78)、87.06%(148/170)、82.66%(205/248)。结论 横切面、纵切面及SV较大切面上测得的SV对鉴别诊断乳腺肿物的良恶性均有一定价值,其中SV较大切面的诊断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超声造影、增强CT及增强MRI对肾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对78例经常规超声诊断为肾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的80个病灶进行实时超声造影检查,39个行增强CT检查,28个行增强MRI检查,其中5个同时行增强CT及增强MRI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超声造影、增强CT及增强MRI诊断肾脏占位性病变良恶性的价值。结果80个病灶中,57个为恶性病变,23个为良性病变;超声造影诊断肾脏病变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0%、69.6%、88.3%、80.0%;增强CT诊断肾脏病变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4%、72.7%、90.0%、88.9%;增强MRI诊断肾脏病变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4%、66.7%、90.5%、57.1%;3种检查诊断效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增强CT及增强MRI对于肾脏占位性病变良恶性的诊断效果相当,临床可以根据各个检查技术的特点,为不同的患者选择适宜的检查,联合应用两种检查方法为肾脏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提供了更丰富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3种不同定位方法下实时多影像融合介入导航系统(RVS)的引导准确性有无差异。方法对21个肝脏病灶分别采用一点法、三点法(平卧位及侧卧位)定位后行RVS,计算CT与超声图像中病灶边缘与肝脏包膜距离的差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一点法、三点法(平卧位及侧卧位)三种定位方法对应的距离差分别为(6.04±2.19)mm、(5.82±3.48)mm、(6.13±2.51)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定位方法对于RVS的引导准确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超声弹性成像对乳腺小实性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小实性病灶(最大径≤10mm)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74个乳腺小实性病灶的常规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图像.常规超声采用BI-RADS-US标准判断病灶的良恶性.超声弹性成像采用改良5分评分法判断病灶的良恶性.以手术病理结果为诊断金标准,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比较两种方法对乳腺肿物的诊断率.结果 超声弹性成像及常规超声BI-RADS分级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1和0.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053,P<0.001).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有助于乳腺小实性病灶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患者梁××,24岁,未婚,漁民,住院号20626。于1962年5月因排尿困难反复发作三个月而入院。患者在三月前因出海打魚受涼而感冒,晚間突然排不出小便来,下腹部逐漸膨胀,不安。經××医院导尿、注射抗菌素后,症状消失。此后,多在夜間或精神紧张时发生排尿困难,但經导尿后即可緩解。入院检查:发育、营养中等,全身淋巴結无肿大。胸腹(一)。肛門指診:前列腺肿大6×4×5厘米,表面光滑,質地柔軟,輕微压痛,无波动,中央沟消失。血象:紅細胞419万,血色素13克,白血球6600,中性81%,淋巴19%。尿比重1,020,酸性反应,蛋白(+),紅細胞(+)。治疗:住院后經过术前准备,于62年5月30日在气管內乙醚麻醉下施行手术,恥骨上正中切口,膀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