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乙酰胆碱酯酶染色法观察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体外培养大鼠颅骨成骨细胞的凋亡。方法 运用我们新建立的AChE染色识别法。结果 显示原代培养第40天的培养物中有处于不同时期的凋亡细胞。结论 原代培养大鼠颅骨成骨细胞在经历增殖期、基质形成期、矿化期后部分细胞进入凋亡阶段。我们建立的凋亡细胞染色识别方法简便,成本低廉,具有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舒林酸在肝细胞癌化学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人肝细胞癌细胞株SMMC7721,HepG2作为研究对象。体外药物敏感试验检测不同浓度和作用时间的舒林酸对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分别用Hoechst33258细胞核荧光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舒林酸诱导的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并计算相应的细胞凋亡指数(AI);应用Western斑点印迹法观察不同浓度舒林酸作用后细胞内环氧合酶-2(COX-2)和凋亡抑制蛋白Bcl-2表达程度的变化。结果 舒林酸对人肝细胞癌细胞SMMC7721,HepG2具有显著的增殖抑制和凋亡诱作用,并且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舒林酸对不同类型细胞的杀伤率和凋亡诱导效应有显著差异。经舒林酸2mmol/L和4mmol/L作用24h后,细胞内COX-2和Bcl-2蛋白的表达比未经舒林酸作用的细胞表达明显减少。结论 舒林酸在体外对人肝细胞癌细胞株SMMC7721和HepG2具有显著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且与其抑制细胞内COX-2和Bcl-2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舒林酸抑制人胃腺癌细胞增殖及诱导凋亡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目的在体外对舒林酸抗人胃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诱导作用及其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人胃腺癌细胞株MKN45,MKN28作为研究对象.体外药物敏感试验(MTT)检测不同浓度和作用时间的舒林酸对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分别用Hoechst33258细胞核荧光染色、透射电镜和DNA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舒林酸诱导的细胞凋亡改变;应用Western斑点免疫印迹法观察经舒林酸2mmol·L-1和4mmol·L-1作用24 h后细胞内环氧化酶-2(COX-2)和凋亡抑制蛋白Bcl-2表达程度的变化.结果舒林酸对人胃腺癌细胞MKN45,MKN28的杀伤率随着剂量的增大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舒林酸对不同类型的细胞杀伤率不同.舒林酸能够诱导人胃腺癌细胞MKN45,MKN28产生凋亡,凋亡诱导作用的强弱同样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而且对不同类型胃癌细胞的凋亡诱导效应有显著差异.经舒林酸2 mmol·L-1和4 mmol·L-1作用24 h后,MKN45细胞内COX-2和Bcl-2蛋白比未经舒林酸作用的细胞表达明显减少,而MKN28细胞内COX-2和Bcl-2蛋白的表达未出现明显变化.结论舒林酸在体外对人胃腺癌细胞株MKN45和MKN28有良好的增殖抑制作用,诱导凋亡是其抑制胃癌细胞增殖的重要作用机制.舒林酸对人胃腺癌细胞的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与其抑制细胞内环氧化酶-2,并进而抑制Bcl-2的表达有关,并可能与胃癌细胞的分化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4.
5.
舒林酸和吲哚美辛对人血管内皮细胞ECV304的生长抑制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体外研究非甾体类消炎药对人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采用舒林酸和吲哚美辛作用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并设置不同的作用浓度和作用时间,以体外药物敏感实验(MTT)检测舒林酸和吲哚美辛在不同浓度及作用时间下对ECV304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以流式细胞仪技术和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检测药物作用后细胞有无凋亡改变及其形态学变化。结果:舒林酸和吲哚美辛在体外对ECV304细胞均有显著的生长抑制作用,并且具有时间和剂量依赖性,舒林酸能显著诱导ECV304细胞产生凋亡。结论:舒林酸和吲哚美辛在体外具有良好的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生长的作用,非甾体类消炎药能够诱导血管内皮细胞产生凋亡而抑制其生长,同时也可能存在其他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N-苯基-2-萘胺(P2NA)和 N-苯基-1-萘胺(P1NA)主要用作橡胶制品的抗氧化剂。由于它们对大小鼠诱发癌症而引起各界对深入研究其代谢和致癌机理的重视。芳香胺类致癌物的代谢是通过羟化酶、偶氮还原酶、去甲基酶等而实现,其中尤以羟化酶较为重要。大多数致癌性芳香胺及酰胺都是通过N-羟基化而激活,生成最终致癌物。但我们在用新鲜分离的肝细胞作P2NA和P1NA体外代谢时,其主要产物首先为环氧化物,再进一步生成酚类化合物。环氧化物具有较强的使细胞恶性转化的能力,因其与核酸、蛋白质的结合较强,并具有致突变作用,因而认为环氧化物可能是某些致癌物的最终致癌物。而环羟基化的生物转化可能是解毒作用。本文研究了P2NA和P1NA的大鼠体内代谢,旨在与用大鼠肝细胞的体外代谢转化过程作比较,进一步阐明它们的致癌机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