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6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膀胱癌是泌尿生殖系常见恶性肿瘤.美国男性发病率列第4、欧洲列第5、我国列第8位,美国年新增病例>6万例.>90%的膀胱癌为移行上皮细胞癌(TCC),其中70%~80%为浅表性膀胱癌(SBC),分低危、中危、高危3种.  相似文献   
2.
双调控溶瘤腺病毒介导超抗原SEA基因靶向膀胱肿瘤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构建携带SEA基因的选择性增殖腺病毒,体外实验观察SEA基因的表达及其刺激淋巴细胞对肿瘤的杀伤功能.方法 构建一种由端粒酶(hTERT)和缺氧反应元件(HIF)双重启动的携带SEA的选择性增殖腺病毒,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SEA在肿瘤细胞内mRNA表达,免疫荧光定位SEA表达于肿瘤细胞,Western blot测定蛋白表达,显微镜下动态观测淋巴细胞与肿瘤细胞共培养.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IL)-4分泌.结果 琼脂糖电泳252 bp处可见清晰条带;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用考马斯亮蓝染色显示在27 kDa附近可见蛋白清晰表达;淋巴细胞与肿瘤细胞共培养12、24、48 h实验组肿瘤细胞明显少于对照组,ELISA检测IL-4分泌量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t=2.585 P<0.05).结论 携带SEA基因的选择性腺病毒成功构建并表达目的基因,证明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超抗原葡萄球菌肠毒素A(staphylococcal enterotoxin A,SEA)在体内、外以及临床的膀胱灌注治疗试验中对膀胱癌均具有明显的抑瘤效应,本研究旨在探讨单抗靶向的超抗原SEA体内对人膀胱癌的抑瘤作用。方法:以腹腔注射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皮下注射人膀胱癌BIU87细胞建立人免疫重建荷人膀胱癌SCID小鼠复合模型,再将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EA组及单抗靶向SEA实验组,分别予以PBS、SEA及单抗靶向SEA瘤周注射,以SonoSite彩超在建模后6周内检测小鼠皮下移植瘤体积、瘤体血流。结果:单抗靶向SEA组瘤体体积、瘤体血流均小于对照组及SEA组,在建模后4、5、6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抗靶向的超抗原SEA对膀胱癌皮下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更强,可能与其进一步减少瘤体血流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制备超抗原与抗人膀胱癌单克隆抗体Fab偶联蛋白并鉴定其活性.方法 以木瓜蛋白酶、BDI-1抗体比率1:100制备的Fab与SEA以5倍抗体过量用SPDP偶联;经surperdex-200柱纯化;SDS-PAGE确定纯度及相对分子质量;免疫组织化学法鉴定抗体活性;CCK-8、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分析偶联蛋白促PBMC增殖、分泌活性.结果 偶联蛋白、Fab、SEA洗脱出峰时间分别为16、27.5、30 min;SDS-PAGE电泳显示在250×103出现连续条带;免疫组织化学显示仅偶联蛋白组膀胱癌细胞膜呈阳性染色;CCK-8、ELISA法显示偶联蛋白促PBMC增殖指数PI介于1.1±0.1-2.3±0.1;PBMC上清白细胞介素(IL)-2、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FN)-γ浓度分别为(136.1±12.8)、(140.8±21.8)、(207.7±10.5)ng/L,与SEA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功制备BDI-1Fab-SEA偶联蛋白,偶联蛋白仍保持良好的T细胞刺激活性和抗体活性.  相似文献   
5.
超抗原作为一种强大的T细胞激活剂,极低浓度的超抗原便可以激活大量的T细胞克隆,杀伤肿瘤细胞,但是这种杀伤作用没有特异性.靶向治疗是现阶段肿瘤治疗的希望和未来肿瘤治疗的方向,可针对各种机制来抑制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或消除肿瘤.对此,国内外的学者已在超抗原的肿瘤靶向治疗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为肿瘤的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瘢痕妊娠物清除术(LaRCSP)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术(UAE)在Ⅲ型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Ⅲ型CSP患者,其中接受LaRCSP联合术前UAE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n=17),仅接受LaRCSP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n=12)。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中转子宫切除或膀胱损伤发生率,住院时间、治愈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均未见有中转子宫切除或膀胱损伤发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8.2±1.0)d vs. (8.2±1.1)d]及治愈情况(17/17 vs. 12/12)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手术时间[(1.3±0.2)h vs. (1.7±0.3)h]、术中出血量[(64.9±7.3)mL vs.(107.5±34.5)mL]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LaRCSP联合术前UAE在治疗Ⅲ型CSP中疗效确切,且可显著降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具有潜在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宫颈癌图像诊断系统对CT断层图像阅片与人工阅片判定淋巴结情况,评估图像诊断系统对淋巴结勾画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利用图像诊断系统对56例宫颈癌患者肾门水平以下腹膜后、髂总血管旁及双侧盆壁淋巴结进行勾画,并由2名影像科副主任医师对所勾画的感兴趣区进行判定,观察有无漏诊的淋巴结.所有...  相似文献   
8.
生物补片人工阴道成形术治疗先天性无阴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生物补片人工阴道成形术治疗先天性无阴道的疗效。方法2010年3月~2013年3月,行生物补片人工阴道成形术治疗21例先天性无阴道,于直肠及尿道膀胱间隙人工造穴,百得塞补片置入造穴腔,并指导患者定期更换模具。结果21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8周人工阴道即完全黏膜化,阴道壁柔软、红润,阴道深度〉8cm,宽度〉3横指。随访9~18个月,有性生活患者(14例)性生活满意。结论生物补片人工阴道成形术是治疗先天性无阴道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全盆底重建术治疗老年女性重度盆腔器官脱垂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POP-QⅢ~Ⅳ期盆腔器官脱垂行全盆底重建术的老年患者临床资料,评价该手术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所有手术均安全顺利进行,未见膀胱、直肠等损伤;手术时间(105±31.2) min,出血(185.4±65.9) mL;所有患者术后4~5d后均自主排尿.随访2年,复发率为0(0/34);PFIQ评分由术前的(84.3±22.6)分降至术后2年的(11.2±6.5)分,PFDI评分由术前的(75.8±19.4)分降至术后2年的(12.4±5.3)分.结论 全盆底重建术用于纠正老年女性重度盆腔器官脱垂,手术安全,术后生活质量改善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浅表性膀胱癌灌注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膀胱癌发生率在美国、欧洲和我国男性中分别列第4、5、10位,年新增病例仅美国就超过了60 000例[1],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超过90%的膀胱癌是膀胱上皮细胞癌(urothelial cell carcinoma,UCC),而其中有70%~80%为浅表性膀胱癌(superficial bladdercancer,SBC),欧洲泌尿科协会又将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