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2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莲花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金莲花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本文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分光光度法,以硝酸铝-亚硝酸钠为显色剂,比较不同提取时间以及不同浓度乙醇提取金莲花时总黄酮的含量。结果:不同方法测定金莲花中总黄酮含量不同。结论:本方法简单,灵敏度高、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肿瘤组织P14ARF、突变型p53基因蛋白表达状态与E1B-55K缺陷型腺病毒(简称H101)治疗头颈部鳞癌疗效关系研究,进一步探讨H101基因治疗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对36例H101治疗的晚期头颈部鳞癌病例进行肿瘤组织P14ARF、突变型p53基因蛋白进行检测,分析肿瘤组织P14ARF、突变型p53基因蛋白表达与H101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突变型p53和P14ARF基因蛋白在36例头颈部鳞癌中总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6%(20/36)和44.4%(16/36).突变型p53- P14ARF (即P14ARF基因蛋白无缺失)患者均无有效病例;突变型p53- P14ARF-(即P14ARF基因蛋白有缺失)患者8例中有4例有效(P>0.05).结论:对于p53基因无突变的恶性肿瘤,P14ARF基因异常可能是H101能在肿瘤细胞内有效复制并杀死肿瘤细胞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153例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 DLBCL) 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06年8月至 2014年8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53例DLBCL 患者的完整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和探讨了153例DLBC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Ⅲ~Ⅳ期、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升高、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评分3~5分、CD10蛋白阳性表达均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 P < 0. 050) 。COX风险模型回归分析结果发现,LDH升高、IPI评分3~5分均是影响患者预后效果的独立因素( P < 0. 050) 。结论: LDH升高、IPI 3~5分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预后因素,CD10作为重要分子标志物,在评估DLBCL患者预后中具有一定的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野生型p53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细胞增殖和细胞恶性表型影响的一种可能机制,方法:设计并构建p53特异性小干扰shRNA绿色荧光真核表达质粒(p53-siRNA)和表达EGFP-p53融合蛋白的p53绿色荧光真核增强表达质粒(pEGFP-p53),通过脂质体Lipofection-2000介导转染,将...  相似文献   
5.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兔血浆中大黄酚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测定血浆中大黄酚含量的方法。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色谱柱为Hypersil BDS-C18(5μm,4.6 mm×200 m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80∶20),检测波长254 nm。结果大黄酚平均回收率为98.34%,RSD小于4%。结论该方法简便,精密度及重现性均较好,分离效果好,该法适应于血浆样品的快速、大量分析。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骨盆核磁共振成像(MRI)在诊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骨髓侵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8-03-2019-09于我院确诊的DLBCL患者85例,所有患者均完成骨髓穿刺活检、骨盆MRI及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18F-FDG PET/CT)检查,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对骨髓侵犯检出率。以骨髓穿刺活检结果为金标准,采用ROC曲线分析骨盆MRI对DLBCL骨髓侵犯的诊断效能,并分析骨盆MRI、18F-FDG PET/CT骨髓侵犯病灶分布的影像学特征。结果:85例DLBCL患者中,骨髓穿刺活检、18F-FDG PET/CT、骨盆MRI的骨髓侵犯检出率分别为11.8%(10/85)、25.9%(22/85)、24.7%(21/85),骨盆MRI的检出率高于骨髓穿刺活检(χ2=0.477,P=0.029);骨盆MRI与18F-FDG PET/CT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1,P=0.860)...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野生型p53基因表达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中POLD1基因的影响。方法设计并构建p53特异性小干扰shRNA绿色荧光真核表达质粒(p53-siRNA)和表达EGFP-p53融合蛋白的p53绿色荧光真核增强表达质粒(pEGFP-p53),通过稳定转染,将表达pEGFP-p53重组质粒、p53-siRNA转染入SMMC-7721细胞;经G418筛选,获得稳定细胞系7721-p53、7721-p53RNAi。通过RT-PCR检测转染后p53、POLD1的mRNA。结果在人肝癌细胞SMMC-7721中,野生型p53高表达组能够抑制POLD1的基因转录(P〈0.001);而低表达组能够促进POLD1的基因转录(P〈0.001)。结论在人肝癌细胞SMMC-7721中,p53能够调控POLD1的基因转录。  相似文献   
9.
黄鼎智  刘志辉  谭晓虹  岑洪  胡晓桦 《广西医学》2006,28(10):1534-1536
目的观察草酸铂(OXA)联合5-氟脲嘧啶(5-VU)和亚叶酸钙(CF)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21例无法手术或既往治疗失败的晚期胃癌患者,接受OXA联合方案化疗:第1至第4天OXA35mg/m^2,第1~4d CF 200mg/m^2,第1~4天5.FU500mg/m^2,21d为1周期。结果16例初冶患者有效率43.8%,5例复治患者无缓解。全部患者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6.0个月,中位生存期(MST)10个月,1年生存率(OS)28.6%,2年预期OS14.3%。初治患者中住,TTP8.0个月,MST11个月,1年OS37.5%,2年预期OS18.75%。化疗主要毒性为呕吐、腹泻、骨髓抑制及周围神经炎,大多较轻,耐受性良好。结论OXA联合5-FU及CF方案对初治晚期胃癌疗效肯定,毒副反应轻,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FSBL)菌株在本地区的分离、分布情况,以利于对产ESBL细菌的监控与治疗。方法:双纸片协同试验(DDST)检测ESBL;K-B法药敏试验。结果:6种常见革兰氏阴性(G^-)菌产ESBL总阳性率(14.5%),以阴沟肠杆菌最高(43.2%);产ESBL细菌来自痰标本最高(57.4%);病房中神经科病房分离的产ESBL阳性率最高(39.5%)。其中大肠埃希氏菌、阴沟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氨曲南的体外耐药率达90%-100%,对头孢他啶耐药率为47%-78%;不产ESBL菌株对此四种药物的耐药率明显偏低(P<0.05)。大肠、肺炎、阴沟杆菌对氨基糖甙类、氟喹诺酮类、磺胺类的耐药性显著高于非产ESBL菌株(P<0.05)。其他菌株(不动、嗜麦芽、铜绿)由于菌株数太少,无统计学意义,进一步研究应做长期统计。结论:DDST可以快速准确的检测出产ESBL菌株;三代头孢的长期和大量应用是产生ESBL菌的主要原因,应用亚胺培南治疗产ESBL细菌引起的感染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