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映明 《吉林医学》2013,(28):5838-5839
目的:针对血站采集全血的现状,监测并分析车载冰箱和血液运输箱的温度变化,从而找出车载冰箱的最大装量和在不同情况下采取不同的运输方式,以保证"冷链"的有效。方法:采用可录式电子温度监控仪对标本每分钟记录一次温度。结果:车载冰箱的最大装量为112 ml/W;无冰块的保温箱运输采集后全血的方法不可取;冰块量:血液量为1∶6的保温箱能运输采集后全血的时间为0.6 h;采用夹心法,且冰块量:血液量为1∶3的情况下,保温箱能运输采集后全血的时间为1.38 h。结论:车载冰箱只能临时储存采集后全血的量为112 ml/w,应及时送回全血至血站,运输过程中应采用夹心法包装,且使冰块量:血液量达到1∶3,以保证"冷链"有效,从而保证血液质量,同时,采用本方法可以根据各单位的实际情况优化血液采集过程的"冷链"管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血站运输红细胞成分血的现状,优化最佳运输方式.[方法]采用可录式电子温度监控仪对标本每分钟记录一次温度.[结果]无冰块的保温箱能运输红细胞成分血的时间为0.8 h;冰块量血液量为1∶6的保温箱能运输红细胞成分血的时间为2.7 h;采用夹心法,且冰块量血液量为1∶3的情况下,保温箱能运输红细胞成分血的时间为8.13 h.[结论]送血服务应根据不同的路途时间采用不同的包装方式,以保证"冷链"有效,从而保证血液质量,同时,采用本方法可以根据各单位的实际寻找不同血液成分的最佳运输方式,以及拓展到采供血其他环节的"冷链"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建立全血采集质量监测系统,探索全血采集过程中质量信息的正确收集和分析方法,旨在达到从起始血液就对血液质量进行管理,并将此系统应用于采血工作的指导和改进.方法 选择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于珠海市中心血站采集的19 188袋全血为研究对象.合理设置全自动采血混合仪的工作参数,开发与之匹配的计算机软件.利用网络技术,建立监测系统,并利用所建立的系统获取研究对象收集时间段内所有全血的采集信息,以分析监测系统的工作和初步应用情况.结果 监测系统完整获取并处理19 063袋全血数据,占99.35%(19 063/19 188),其中5 283袋在采集时发生异常情况,包括采集过程中出现流量报警的全血为5 261袋,占27.60%(166/19 063);出现采集过程中断的全血为22袋,占0.12%(22/19 063).采集量不合格的全血为166袋,占0.87%(166/19063),合格全血为18 897袋,占99.13%(18 897/19 063).18 897袋合格全血中,不能用于制备手工血小板为1 289袋,占合格全血袋数的6.82%,不能制备新鲜冰冻血浆的为454袋,占合格全血袋数的2.40%.本组19 063袋全血的采集的平均流量为(71.42±20.91) mL/min,平均流量正常值应≥30.44 mL/min; 400 mL、300 mL、200mL规格全血采集平均流量分别为(77.34±19.44)mL/min、(70.21±20.62)mL/min、(65.38±20.95)mL/min,3个规格的全血采集平均流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04.51,P<0.05);200mL规格全血的平均流量小于300 mL规格和400 mL规格(q=-12-38,-34.17;P<0.05),300 mL规格全血的平均流量小于400mL规格(q=-19.81,P<0.05).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监测系统运行稳定,具有良好和广泛的应用价值和前景,其应用能够防止不合格全血采集的发生,且为改进实际采血工作提供指导,并为采供血机构提供大量研究数据.  相似文献   
4.
兰竹  孙小纯  谢映明 《吉林医学》2013,(32):6745-6747
目的:针对大多数用血医院的临床输血管理起步较晚,输血技术提高缓慢,科学合理用血的意识和能力不理想的现状,探究建立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对临床输血进行规范化管理,并持续改进其管理水平和输血技术。方法:依照相应法律法规,通过调查、交谈、讨论、反馈等方法分析本地区所有二级(含二级)以上医院的输血管理现状,探讨其主要问题和成因,结合法律法规的要求,初步提出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方法和步骤。结果:通过调查发现了用血单位临床输血管理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问题的形成原因,与相应管理人员形成了建设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的共识与对策。结论:明确了建立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的方法,依照相应法律法规编写了质量体系文件架构,提出了建立临床输血质量管理体系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
目的找出红细胞污染机采血小板的献血者因素,从而在挑选献血员中考虑这些因素,以提高血小板质量和外观,减少输血反应,减免交叉配血过程。方法对2003年至2005年三年间出现的红细胞污染机采血小板进行分析,排除机器故障、操作失误及脂血等原因,就献血员自身因素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发生红细胞污染的献血者在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方面与正常献血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红细胞污染机采血小板与献血员的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偏大有关。  相似文献   
6.
四种阴道成形术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焕霞  谢映明 《河北医学》2002,8(2):125-127
目的:比较四种阴道成形术的优缺点,寻找损伤小,疗效好的手术方式。方法:1995年1月至2001年12月,对18例先天性无阴道病人,分别采用儿皮肤、羊膜、阴股沟皮瓣、大腿皮瓣阴道成形术,对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供皮区切口愈合和阴道湿润度及性生活满意度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胎儿皮肤及羊膜成形术与阴股沟皮瓣及大腿皮瓣成形术相比,手术时间短、无损伤,人工阴道湿润,性生活满意度较高。结论:羊膜及胎儿皮肤阴道成形术是四种阴道成形术中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7.
基膜是分布广泛的细胞外基质成分 ,含有层粘蛋白、纤维蛋白等多种成分 ,构成了机体细胞与组织间的屏障。细胞发生恶变时 ,由于基膜在结构、分布和数量上都发生变化 ,有利于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本文采用层粘蛋白和Ⅳ型胶原抗体检测鼻咽癌中基膜的表达 ,探讨基膜与癌细胞分化 ,癌实质类型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1 材料和方法1 1 材料 组织取材于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病理科 1996年 1~ 6月间的鼻咽癌活检病理蜡块标本共 6 0例。其中低分化鳞癌 37例 ,大园形细胞癌 13例 ,未分化癌 10例 ,男 43例 ,女 17例 ,年龄 2 0~ 6 0岁之间 ,平均年龄44 …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影响全血采集时间的多种因素,应用于有针对性地减少无偿献血中的全血采集时间延长,以提高血液质量。方法以Compoguard Complete全自动采血混合仪为主体,利用其各种控制功能、数据处理能力和良好的通讯功能,以及与血站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实时联网,统计分析一定时间段内所有全血的采集时间,进而分析多种因素对全血采集时间延长的影响。结果全血采集时间延长的比率为7.09%,采血时间延长组的平均采血时间延长260.03 s(P<0.05);平均流速慢44.17 mL/min(P<0.05);平均年龄分别小3.94岁(P<0.05)。对不同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不同采血方式、采血量、性别、年龄段、采血环境、采血护士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血液采集时间延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变量采血量、性别和年龄有统计学差异(P<0.05)。采血量为300 mL时相关系数为3.91(Exp(B)=49.92,95%CI=23.42106.42,P=0.00),采血量为400 mL时相关系数为1.96(Exp(B)=7.10,95%CI=4.60106.42,P=0.00),采血量为400 mL时相关系数为1.96(Exp(B)=7.10,95%CI=4.6010.96,P=0.00);性别的相关系数是-0.52(Exp(B)=0.59,95%CI=0.4910.96,P=0.00);性别的相关系数是-0.52(Exp(B)=0.59,95%CI=0.490.72,P=0.00);年龄的相关系数是0.04(Exp(B)=1.04,95%CI=1.030.72,P=0.00);年龄的相关系数是0.04(Exp(B)=1.04,95%CI=1.031.05,P=0.00),即采血量较多的年龄较大的女性容易产生血液采集时间延长。结论针对影响全血采集时间的因素,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有效地减少全血采集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改良新留样方法时洗涤红细胞的质量监测指标的影响.方法:对20袋洗涤红细胞用改良新方法和原方法进行留样,比较其质量监测指标是否一致.结果:红细胞回收率和白细胞清除率差异有极显著性,血浆蛋白清除率无变化.讨论:改良新留样方法的样本被稀释,所计算出来的红细胞回收率和白细胞清除率不能真实反映洗涤红细胞的质量,不能采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和实施相应的管理措施,提高临床用血合理性。方法调查本地区二级(含二级)以上医院的输血管理和合理用血现状,分析不合理输血原因,提出合适的管理措施,并加以实施,进而评估这些管理措施产生的效果。结果整体上本地区采取管理措施后的合理用血比率显著提高(P=0.045),采取有效管理措施的用血单位其合理用血比率显著提高(P=0.026),未采取有效管理措施的用血单位其合理用血比率提高不显著(P=0.39)。结论建立和实施有效的培训制度、输血前评估制度、定期检查制度、反馈和分析制度、奖惩制度等管理措施,并提高培训的有效性及持续改进管理措施本身,是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比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