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应用PCR—SSCP银染检测膀胱癌中H—ras基因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膀胱癌中H-ras基因突变情况。方法:应用PCR-SSCP银染和DNA测序技术对31例膀胱癌组织进行检测。结果:H-ras基因突变发生率为38.7%,突变位点在H-ras基因的第1外显子的第12位密码子,由GGC变为GTC。结论:H-ras基因突变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存在着一定的联系,H-ras基因突变可望作为膀胱癌早期临床诊断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云南汉族系统性红斑狼疮与HLA-B等位基因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白细胞抗原(HLA)系统是人类最为复杂的免疫遗传系统,与许多免疫疾病的发生直接或者间接相关。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与HLA的相关性研究一直受到国内外的关注,目前,国内研究SLE与HLA关联的报道多见于DQ、DR和TNF等基因。我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方法对云南汉族SLE与HLA-B基因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探讨膀胱癌的发生与P16基因缺失的关系。方法:采用双重PCR法对31例膀胱癌组织中P16基因进行检测。结果:31例膀胱癌组织中有7例存在P16基因缺失,缺失率为22.6%。结论:P16基因缺失与某些膀胱癌的发生存在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癌基因P21和抑癌基因P16的表达与膀胱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4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癌基因P21和抑癌基因P16进行检测。结果:P21和P16阳性表达率为67.5%和52.5%;P21阳性表达率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而P16阳性表达率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呈负相关。结论:P21、P16基因蛋白的表达与膀胱肿瘤组织病理分  相似文献   
5.
MICA基因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明确云南汉族群体中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Ⅰ类链相关基因A(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class I chian-related gene,MICA)基因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Iupus erythematosus,SLE)的关系。方法 应用STR扫描分型技术、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和DNA双向序列测定,确定MICA基因第4、5外显子在云南汉族70例SLE患者和152名正常对照中的等位基因及其分布频率。结果 共发现MICA第5外显子5种等位基因和第4外显子10种等位基因,并确定了各自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表明MICA第4、5外显子各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在SLE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云南汉族群体中MICA基因第4、5外显子的各等位基因与云南汉族系统性红斑狼疮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膀胱癌中H—ras基因突变和P21蛋白表达情况。方法 应用PCR—SSCP银染和免疫组化方法对31例膀胱癌组织分别进行检测。结果 发现H—ras基因突变发生率为38.7%,P21蛋白阳性率为71.0%。结论 二者存在一定的关联,并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有密切联系。H—ras基因突变和P21蛋白表达可望作为膀胱癌诊断和判断预后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云南籍G6PD缺乏症病例的基因型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确定23例云南籍G6PD缺乏症病例的基因突变类型,了解G6PD基因突变的分子遗传特性。方法:运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自然及错配引物PCR/限制性酶切、PCR-单链构象多态分析及DNA自动测序技术,检测分析了23例云南G6PD缺乏症病例第2-12共11个G6PD基因外显子和部分内含子的基因突变。结果:23例中共发现5种突变,形成了5种突变基因型:G487A10例(7例汉族、3例傣族)、IVS-11T39C复合C1311T7、IVS-5636或637T→del4例、G871A1例、G487A/T93C/C1311T1例。云南人群中存在93C/1311T、487A/93C/1311T两种单体型。IVS-11T93C突变产生的多态性NlaⅢ酶切位点与1311T呈现紧密关联。首次报道了IVS-5636或637T→del在中国人群中、G871A在中国大陆地区以及G487A在云南汉族的存在。结论:云南省G6PD缺乏症具有明显的异质性;G487A突变是该地区的常见G6PD基因突变,并可能有不同的起源;IVS-11T93C突变可能起源于非洲以外地区,并与C1311T共同作用而导致G6PD活性降低。G6PD基因突变型研究对疾病防治、民族起源及迁移等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膀胱移行细胞癌中H—ras基因突变与P16抑癌基因缺失两者的关联。方法:应用PCR—SSCP银染和双重PCR对31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分别进行缺失和突变检测。结果:H—ras基因突变发生率为38.7%,P16抑癌基因缺失率为22.6%,7例P16抑癌基因的缺失中同时存在3例H—ras基因突变,两者的相关性为42.9%。结论:H—ras基因突变与P16抑癌基因缺失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中是否有密切相关性,还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对大肠癌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目的探讨125Ⅰ粒子抑制大肠癌生长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雄性BALB/C裸小鼠建立人类大肠癌HCT-8细胞株的裸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将荷瘤鼠分5组(每组10只),对照组、空剂量组(0 Bq)、低剂量组(7.4×106 Bq)、中剂量组(14.8×106 Bq)、高剂量组(29.6×106 Bq),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的情况,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行微血管密度记数(MVD),同时检测p5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大肠癌,高、中、低剂量组抑瘤率分别为46.2%、34.0%、21.5%.在高剂量组中,p53蛋白表达增加,凋亡细胞增多,MVD及VEGF减少.结论(1)确证了125Ⅰ粒子对大肠癌治疗的有效性.(2)125Ⅰ粒子的推荐剂量14.8×106~29.6×106Bq.(3)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同时p53蛋白表达量增加,细胞凋亡增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膀胱癌中H ras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应用PCR SSCP银染和DNA测序技术对 31例膀胱癌组织进行检测。结果 :H ras基因突变发生率为 38 7% ,突变位点在H ras基因的第 1外显子的第 12位密码子 ,由GGC变为GTC。结论 :H ras基因突变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H ras基因突变可望作为膀胱癌早期临床诊断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